姚娜+金玲

[摘要]服務業是拉動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文章從遼陽服務業總體發展水平、產業內部結構、產業集聚程度等方面,分析遼陽服務業發展中的問題,構建遼陽服務業立體發展格局,為遼陽服務業的穩步發展提供合理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生產性服務業;服務業集聚;立體發展格局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4.035
服務業作為遼陽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其持續快速發展對建設“四有遼陽”的目標具有積極意義。近年來,遼陽市服務業總體規模穩速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集聚功能逐年增強。但其發展仍存在很多不足。
1 遼陽市服務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1 服務業發展呈現“滯后正增長”特征
總體而言,遼陽服務業發展呈現上升趨勢。“十二五”期間,遼寧省服務業年均增長率僅為12.22%,而遼陽市服務業年均增長率為17%,高出近5個百分點。但是與第二產業橫向對比,2006年之后遼陽市第二產業增長率始終高于服務業增長率,2012年兩者相差達到3%,即遼陽服務業增速緩慢。“十二五”時期遼寧省主要城市,如沈陽、大連、鞍山,服務業增值均值占比均高于43%,但遼陽僅為32%左右。遼陽服務業增值占比的劣勢比較明顯,遼陽服務業發展仍未擺脫發展滯后的現狀。
1.2 服務業內部結構不合理
遼陽服務業內部結構不合理,調整速度緩慢的局面并未被打破。從增加值看,遼陽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最高達38%,稅收比重最高為20%,全市規上服務業發展主要依賴傳統服務業,內部結構極不合理。2013年,傳統服務業單位數120戶,占總數的近一半,營業收入36.3億元,占全市規上企業營業收入的69%。而現代服務業的營業收入占比平均僅為1.9%,所占份額相當小。從GDP占比看,遼陽市生產性服務業占GDP比重約為10%,遠低于國際化城市50%的標準,也低于國內發達城市15%的標準。此外,遼陽市生產性服務業對GDP的貢獻也相對較低。
1.3 服務產業集聚程度較低
雖然遼陽市已有5個省級服務業集聚區,但并不能說明該地區服務業集聚區位選擇的合理性。計算遼陽市服務業空間基尼系數。下表顯示,租賃和商務服務,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居民服務業和文體服務業等生活類服務業的集聚水平較高,生產性服務業的基尼系數基本都未超過平均水平,說明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層級還處于初級階段,發展已明顯滯后,阻礙了制造業競爭力的提升。
2005—2015年遼陽市現代服務業14個行業的基尼系數均值表
行業基尼系數行業基尼系數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0.5628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0.6459*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0.5497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0.5144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0.7216*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0.5864*
批發和零售業0.5573教育0.5389
住宿和餐飲業0.4890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0.5109
金融業0.2346文化、體育和娛樂業0.6375*
房地產業0.3644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0.4501 資料來源:根據遼寧統計年鑒計算獲得,*代表高于基尼系數平均值的行業。
1.4 服務業立體發展格局尚未建立
遼陽服務業最突出矛盾為服務業的現狀與建設“四有遼陽”目標需求的不對稱性,表現為服務業的格局、體態、規模與城市發展目標及歷史任務的不對稱。遼陽服務業發展層次不分明,尚未構建起面向全域、區域、本地三個層次的服務業立體發展格局。
2 促進遼陽服務業發展的對策
2.1 加快發展城區經濟
遼陽市城市化水平較低,城市規模小,難以形成 “本地市場效應”,產業集聚輻射力薄弱。因此應結合“退二進三”,以舊城改造和河東新城建設為契機,拓展一批具有區域輻射力和影響力的城市新商圈,構建遼陽服務業發展比較優勢新源泉。在老城改造中,堅持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和壯大生產性服務業,構筑高中檔商業集群;在新城建設中,留足服務業發展空間,建設中低檔商業中心和休閑旅游集群。圍繞交通樞紐等配套建設區域性商業中心,依托居民點建設社區型商業和生活性服務網絡。
2.2 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遼陽石化產業基礎深厚,具有生產性服務業的潛在優勢。通過推進服務生產的外部化或市場化,引導企業內部的生產服務部門從企業分離或獨立,降低生產費用,提高生產效率,提高企業經營的專業化程度。以信息化帶動工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服務方式的虛擬化、網絡化、外包化。將生產性服務業從以物流服務、管理咨詢、金融服務等管理支持功能為特征,向以信息技術、創新與設計、供應鏈服務等戰略導向功能為特征轉變。
2.3 構建遼陽服務業立體發展格局
構建面向全域服務的“一市一縣兩特區”。即佟二堡裘皮皮裝產業服務業特區和弓長嶺區溫泉旅游服務特色區。針對前者,應對特區合理規劃,按照國際標準推進裘皮產業建設,打造獨有品牌,推動佟二堡裘皮皮裝產業走向集群化、國際化。對于后者而言,應持續保持其資源優勢,完善特色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溫泉養生示范基地,并強化全市旅游資源整合,通過路網建設和宣傳推廣措施,將遼陽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古城旅游重點城市。
構建面向區域服務的“輻射帶物流園區”。打造以鐵西為重點形成城西南新月形物流帶,結合佟二堡、河東新區等專業物流園,構建環城多星伴月狀物流園區。搶抓“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機遇,積極爭取保稅區政策,融入構建中的東北國際采購基地保稅物流網,建設營口鲅魚圈港內陸“干港”。建設多個專業型物流中心,烘托遼陽市石化產業、金屬原料、礦石資源等優勢,組建服務遼寧沿海經濟帶的物流發展新格局。
構建面向市域服務的核心軸,即河東新城集聚區、西關至站前商貿集聚區和宏偉區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致力于打造“一河兩岸,城市客廳”的城市服務空間,推進河東新城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推動規劃建設高端重點項目,提高西關商貿集聚區的消費規模與檔次,發揮集聚效應。站前商貿集聚區重點規劃建設輻射力強的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和生產資料物流中心項目。西關至站前沿線,應大力提升社區服務功能;宏偉區生產性服務業區的建設可鼓勵企業分離內部既有服務項目,促進生產性服務外包,追求更專業化的服務、更精細化的分工,獲取規模化效應。
參考文獻:
[1]宣燁.我國服務業地區協同、區域集聚及產業升級[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2.
[2]張勇,楊陽.影響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的因素分析[J].遼寧經濟,2012(5).
[3]趙德貴.加快遼寧省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的對策思考[J].遼寧經濟,2012(2).
[4]趙延年.遼寧省服務業發展的SWOT分析[J].現代商業,2014(10).
[5]耿黎,朱長悅.遼寧省縣域服務業集聚發展現狀、問題和對策研究[J].南方農村,2014(10).
[6]宋永輝,郭亞蕾.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水平測度的實證研究——以遼寧省為例[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