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勇
[摘要]在全球互聯網、物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意義的“供電、供水、供氣、供暖”的抄表、核算、收費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民日常生活方式的需要。依托國家電網公司用戶采集系統、SG186系統和“互聯網+”收費等新技術,實現 “電、水、氣、熱”四表一體化遠程數據采集,集中自動核算和多元化繳費的新的“抄核收”管理模式正逐步形成。為建設“智慧城市”,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提供了全新模式。
[關鍵詞]智慧城市;智能化;抄核收;新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4.259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產業轉型、改善民生、低碳經濟以及和諧社會建設等諸多領域作用日益突出,“互聯網+”等新型經濟模式將“智慧城市”建設送入了快車道。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對優質的生活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手工抄表、核算、收費工作已經不能順應形勢發展,滿足人民生活的需求。因此,建立“智慧城市”下的智能“抄核收”管理新模式迫在眉睫。
1 傳統方式的“抄核收”模式的弊端
傳統方式的“抄核收”模式存在地域廣、監控難、投入大、干預多、效率低、差錯高、繳費難和成本高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下面具體地闡述了“抄核收”工作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1.1 地域廣、監控難、投入大、干預多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們基本實現了分戶供給“電、水、氣、暖”。首先我們的客戶分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人工抄表入戶,實際距離已經遠遠大于城市地域。其次,城市生活時間基本為法定工作時間,我們的抄收人員只能利用下班時間完成抄錄和收費工作,如客戶不在家、表計故障未能發現等原因就會造成漏抄、少算等問題,很難監控。再者,地域廣,非工作時間工作,我們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工和金錢。由于人工的增多、客戶不配合和人員業務及個人素質差異等原因,必然造成人為干預“抄核收”準確性的因素增加。
1.2 效率低、差錯高、繳費難
因為整個工作流程都是由人工來完成,工作進度就會存在不確定性。每個人每天的精力是有限的,隨著人口的增加,我們的工作量也在逐步地加大,就需要更長的工作時間。大量的數據通過人工錄入后再核算,也是一個相當大的工作量,也需要相應的時間。而且整個抄表工作是人工用眼睛讀取示數并進行記錄,再錄入系統,中間任何一個環節出錯均會導致抄表工作失誤,后續的核算工作也會變得沒有意義。此外,抄表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也是抄表誤差的一個重要因素,比如一個工作人員因為做事馬虎或者過度勞累都可能造成工作失誤。傳統的工作方式難以實現各個工作環節的監督,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審核員只能對電費計算的準確與否進行審核,但是不能審核抄表率的正確與否,使得電費會計不能獲得可靠的數據。因此,傳統模式存在工作效率低、差錯率高的問題。城市生活群體工作時間基本一致,傳統的“走收”方式下,收費人員所收資金安全風險日益突出,而營業廳“坐收”,由于工作時間一致,人們需要專門安排時間去繳費,為生活和工作帶來諸多不便,繳費難的問題必然出現。
1.3 成本高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資水平也相應地提高,人工成本在不斷地提高。如果所有的工作都是手工來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比如,一個抄表工作人員每天抄表的數目是有限的,他采集的數據送回去,還需要人工進行錄入,錄入完成后,還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核算,整個流程走下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見一斑。
雇用人員的同時,人員管理上也是一大問題,需要專業的部門和人員對員工進行管理,這一塊又會產生人工成本。因此,傳統的抄表方式在目前生活水平下,已經不適應當前的經濟環境,它帶給企業的人工成本太高,嚴重降低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2 解決的措施
2.1 建設“四表合一”工程,實現遠程實時抄表
電、水、氣、熱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少的公共服務產品。“四表合一”采集建設工程借助電力集抄的經驗和技術,通過拓展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應用領域,推動供電、供水、供熱、燃氣“四表合一”采集,目的在于打造新型能源服務模式、全面支撐智慧城市建設,減少抄表工作量和硬件重復建設,建設節約型社會。
通過“四表合一”和業務融合,構建公共事業統一服務平臺,支持全方位的“一站式”電子化業務服務,可以實現漏水、漏氣預警和用量提醒,為客戶提供完整、及時、準確的用能信息,顯著改善客戶用能互動化服務體驗,促進客戶能源消費理念轉變,順應“智慧城市”建設發展趨勢,推動構建公開、透明、高效、便捷的“互聯網+能源”運營模式。
2.2 建設智能核算系統,實現無人工干預核算
從數據抄錄,到核算完成,中間有數據轉換計算和審核生成的過程,傳統方式的核算過程,數據錄入和審核為人工完成。以朔州地區30萬余戶電力居民客戶為例,電費中心8名業務熟練的核算員需要10個工作日才能完成電費審核發行工作。建設智能核算系統,就能實現核算過程全自動化作業和無人工干預的效果。
建設以用電信息采集數據為依托,將客戶抄表、計算、復核、發行等傳統業務環節,通過系統模塊的自動處理功能的智能核算系統,實現了采集數據的智能化“打包”處理,使得抄核業務效率整體得到了大幅提升,大大減少了人工對核算環節的干預。
2.3 拓展多元化收費方式,實現客戶繳費零距離
傳統模式的收費方式多為入戶“走收”,資金的安全風險日益突顯,存在資金被貪污、挪用、丟失和搶劫等風險。而營業廳“坐收”,存在與客戶工作時間沖突、繳費客戶排隊等問題。國家電網公司經過十多年的不斷努力創新,通過增加供電企業自有營業廳的服務功能,與金融企業合作開通代收電費業務和網上銀行繳納電費業務,充分利用互聯網和電力營銷信息化手段開通支付寶、手機微信錢包、掌上電力客戶端和電e寶App等電費繳納方式,全面構建供電企業“多元化”的繳費服務模式,為廣大電力客戶提供更便捷、更優質、更貼心的繳費服務,滿足不同用戶的繳納電費的服務需求。
3 結 論
進入互聯網時代的今天,人們需要更加便利、便捷的生活方式。文章暢想了與大家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供電、供水、供氣、供熱”等公用事業未來“抄核收”管理新模式的發展方向。這一模式的形成,將有力推進“智慧城市”的建設,能夠利用大數據分析區域能源使用比例及使用結構差異,為政府節能降耗、減排增效策略調整提供數據支持,同時有效整合用能服務,擴大智能用能范圍,提升能源使用監管水平,減少轉嫁至客戶的投資成本,最終實現政府、行業、客戶三方共贏的有機協同和運營模式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