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國際醫院(102206)劉祖涵 周林光
合理用藥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目標,國家衛計委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以保障患者用藥的安全、有效、經濟。處方點評制度是各醫療機構提高臨床用藥合理性的有效措施[1]。我院在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制定院內處方點評制度,有效地促進了合理用藥,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
我院自2014年12月開業以來,門診量不斷攀升,為給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保障患者合理用藥,藥劑科對我院門急診藥房采取處方全點評的方式,以評價藥品使用的合理性??傮w看來,合理處方比例呈逐漸上升趨勢,平均處方金額達到了合理經濟的目標,具體見附表1、附表2和附表3。

附表1 2014年12月~2015年11月門診藥房處方點評結果

附表2 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急診藥房處方點評結果

附表3 2014年12月~2015年11月門急診藥房平均處方金額
為使抗菌藥物和注射劑藥物的應用得到有效控制[2],自7月份開始,我科室開展了抗菌藥物和注射劑藥物的專項點評,結果見附表4和附表5。
我院2014 年12月份~2015年11月藥師共調劑處方數56979,點評處方數56979,實現處方全點評。一年來我院處方明顯呈增長趨勢,門診平均合理處方占96.4%,急診平均合理處方占95.6%。在醫生和藥師的共同協作下,處方的合格率明顯增加,門診處方合格率11月達到99.9%,急診處方合格率達100%,均達到三級醫院不合格處方率小于1%的要求。用藥金額方面,各月份處方金額無明顯波動,平均處方金額為92.9,達到處方合理經濟的要求。從7月~11月的處方專項點評中可以看出我院的抗菌藥物均滿足低于門診處方量的20%,平均占比16.9%,急診抗菌藥物所占比例均低于40%,平均占為17.7%。針對不合理處方進行分析和歸納,發現不合理處方的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處方修改未簽名并注明修改日期如:《處方管理辦法》[3]第六條中,處方書寫應當符合下列規則:(三)字跡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應當在修改處簽名并注明修改日期?!夺t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第十七條中,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判定為不規范處方:(九)處方修改未簽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藥品超劑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簽名的。
3.2 診斷不準確如:①患者年齡“1月零20天”,診斷為“早產”。應為“早產兒”。②診斷為“視疲勞”,開具藥品“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若是炎癥引起的視疲勞,需明確診斷。
3.3 適應癥不適宜如:①診斷為“咨詢、查體、換藥”,而開具藥品的處方。②需做皮試的藥品,臨床診斷的過敏試驗一欄中沒有皮試結果。如:青霉素口服藥品需做皮試,如阿莫西林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等。③診斷為“嘔吐”,開具藥品“頭孢呋辛酯片”。頭孢呋辛酯片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皮膚及軟組織感染、淋病。④診斷為“關節炎,先天性心臟病”,開具藥品“鹽酸小檗堿片”。鹽酸小檗堿片用于腸道感染。⑤診斷為“高血壓、高脂血癥”,開具藥品“酒石酸唑吡坦片”。酒石酸唑吡坦片用于嚴重睡眠障礙的治療,如偶發性失眠癥、暫時性失眠癥。

附表4 2015年7~11月門診藥房藥物專項點評結果

附表5 2015年7~11月急診藥房藥物專項點評結果
3.4 用法用量不適宜如:①診斷“胃潰瘍”,藥品“奧美拉唑鎂腸溶片/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和枸櫞酸鉍鉀膠囊”,服藥時間“同為飯前半小時”。當PPIs與鉍劑聯合應用時,因前者為抑酸劑,后者需在酸性環境下發揮更好的藥效,所以應間隔一定的服藥時間,且先服用枸櫞酸鉍鉀膠囊。②開具藥品“青霉素皮試劑(凍干、附NaCl)2500單位/支”,給藥途徑“皮試”,用量為“2500單位/次。皮試用量為“50單位”。此處方用藥劑量過大。處方中,若用藥量只是所開具藥品量的一部分,在用法用量一欄中,需書寫實際用藥劑量。③復方鹽酸偽麻黃堿緩釋膠囊:3次/日,1粒/次。說明書中為“每12小時服用1粒,24小時內不超過2?!薄4颂幏接盟幋螖颠^多。
3.5 給藥途徑不適宜如:①肌內注射寫為皮內。診斷“乳腺炎”,開具藥品“注射用青霉素鈉(80萬單位)”,給藥途徑“皮內”,用法用量“3次/天,80萬/次”。注射用青霉素鈉應為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②給藥途徑寫為“領藥”。給藥途徑為“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舌下含化、直腸灌注、滴眼、噴霧吸入、經皮給藥等”,而沒有“領藥”。③口服藥品寫為嚼服,如:阿司匹林腸溶片,嚼服。腸溶片為“口服,不能壓碎或嚼碎”。
3.6 無適應證用藥如:診斷只為“發熱”,而開具抗生素藥品。如開具注射用阿奇霉素或鹽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此類處方診斷中沒有體現出抗生素用藥指征,且該兩種藥物均為我院限制級抗菌用藥。
醫療服務過程中,問題的發現和解決是相互學習、自我業務提高的途徑,處方合理比例的升高是藥劑科與醫務處及臨床各科室相互協作的結果。為保障患者合理用藥我們仍將繼續進行處方實時干預和點評工作,并做到及時將處方點評結果推送至各臨床科室,不斷加強和醫生、患者的溝通,組織合理用藥講座和培訓,不斷促進我院合理用藥的健康發展,最終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