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區醫院(102200)陳海燕
異位妊娠屬于婦科常見的急腹癥,輸卵管妊娠屬于最常見的異位妊娠,以壺腹部妊娠為最多見。近年來,輸卵管妊娠的發病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妊娠囊破裂后可導致患者大量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及時有效的治療,是減少疾病危害,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腹腔鏡在婦科疾病的治療應用較為廣泛。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已經逐步取代了傳統外科手術,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1]。本研究旨在比較腹腔鏡保守治療與傳統手術治療輸卵管妊娠對患者再孕率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80例輸卵管妊娠的患者,納入標準:①均經相關檢查證實,B超檢查宮內無孕囊;②符合第七版樂杰《婦產科學》中有關診斷標準[2];③均為已婚婦女;④均自愿參與研究;⑤主要臟器功能正常,無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⑥均有停經史;伴或不伴腹痛;⑦輸卵管未發生流產及破裂;⑧要求保留生育功能;⑨有完全認知能力,精神、記憶力正常。排除標準:①合并有惡性腫瘤的患者;②宮頸病變;③活動性內出血或僅有極少量內出血;④嚴重的內科合并癥;⑤嚴重的心理疾病;⑥既往有盆腔手術史;⑦急慢性生殖系統炎癥、盆腔嚴重粘連;年齡21~48歲,平均35.4±13.2歲。孕周5~13周,平均7.5±2.1周。包塊大小2.0~4.5cm,平均3.6±1.2cm。孕次:1次42例,2次30例,2次以上8例。初產婦56例,經產婦24例。將該組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進行分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①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采用氣管插管全麻,切口選在下腹正中,長度約5~8cm,進入腹腔探查,將積液吸除干凈,采用電刀切開患側輸卵管,將妊娠物除去。②觀察組:采用腹腔鏡保守手術治療,氣管插管麻醉,麻醉成功后幫助患者變化體位為頭高腳低15~30°,在臍上做1cm弧形切口,插入氣腹針,建立二氧化碳氣腹,氣腹壓力維持在1.73~2.00kPa。氣腹建立后置入10mm的Trocar及30°腹腔鏡,腹腔鏡下觀察盆腔、子宮和雙側附件,吸盡腹腔內積血,檢查確認輸卵管妊娠部位,雙極電凝患側輸卵管和系膜,用分離鉗和吸引器將異位妊娠組織剝出,若妊娠部位在傘部,則行妊娠擠出術[3]。生理鹽水沖洗創面,確認已經取凈,管腔或切緣出血處以雙極電凝止血,取出腹腔鏡和穿刺套管,縫合切口,術畢腹腔內放置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手術效果,并對所有患者術后進行3~18個月的隨訪,記錄術側輸卵管通暢、宮內妊娠的發生率以及同側輸卵管再次妊娠的發生率。其中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血β-HCG恢復正常的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軟件為SPSS15.0,采用雙人錄入資料的方式,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β-HCG恢復正常的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與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隨訪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在術側輸卵管通暢、宮內妊娠的發生率以及同側輸卵管再次妊娠的發生率均與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比較

附表2 兩組患者術后隨訪情況比較
異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宮體腔以外的地方著床并生長發育,輸卵管妊娠是指妊娠部位在輸卵管,約占異位妊娠的90%以上。輸卵管異位妊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育功能,較嚴重者還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一旦確診需要及時治療。輸卵管妊娠的傳統治療方法有保守治療和開腹治療。保守治療的治療周期較長,而且對患者生育功能的影響比保守性手術的影響要大[3]。開腹治療的創傷性較大,術后恢復慢,而且并發癥多。腹腔鏡下手術已經成為較常規的治療手段,廣泛應用于各種臨床手術當中。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相比,具有創傷小、出血少、術后疼痛少、恢復快、瘢痕小等優點[4]。本研究采用腹腔鏡保守治療輸卵管妊娠,結果發現,腹腔鏡手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β-HCG恢復正常的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開腹手術,而且術后宮內妊娠率高,復發率低。腹腔鏡有著較肉眼知識更清晰的視野,腔內操作,避免了內臟器官暴露于空氣中對組織的損傷,降低了術后輸卵管周圍粘連的發生率[5],電凝止血有效避免了開腹手術縫扎止血所引起的輸卵管縫扎部位的狹窄,有效保護了患者的輸卵管,進而有利于術后再孕[6]。綜上所述,腹腔鏡保守治療輸卵管妊娠的手術療效較好,其創傷小,而且術后輸卵管通暢率和再孕率高,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