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河源市婦幼保健院(517000)袁雪英
彩色多普勒超聲用于產前檢查具有快速、簡便和安全的優點,而且在診斷圍產兒出生缺陷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能夠較早地發現胎兒的異常,可以采取及時終止妊娠的方法避免有缺陷胎兒直到分娩時才進行強行引產,對孕婦造成嚴重的健康威脅[1][2]。近年來,隨著醫學界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及彩超儀器的更新發展,對于檢測孕婦腹中胎兒的初步形態,尤其是11~14周的胎兒,能夠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對保證孕婦的健康有重要的意義[3]。本文通過分析和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應用于11~14周胎兒篩查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于我院的2060例孕周為11~14周的孕婦,年齡為25歲~42歲,平均年齡為29.8歲,胎兒總數為2060例,單胎1980例,雙胎80例,對2060例胎兒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篩查,記錄檢查數據,進行相關分析。
1.2 篩查方法 采用EG公司V730、E8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采用凸陣探頭,探頭頻率為2MHz~5MHz,經腹部掃查。超聲檢查過程中孕婦采取仰臥位,胎兒結構篩查切面包括有胎兒雙側上下肢的三節段骨骼強回聲測量,胎兒胸腹橫切面測量,矢狀切面測量,顱腦不同水平切面測量。
1.3 測量標準 選取胎兒正中矢狀切面,可見胎兒身體自然屈曲,頸背部皮膚與聲束垂直,頸后部表皮、皮下組織及羊膜形成三條強回聲帶。將圖像放大至胎兒軀體占據屏幕2/3~3/4,光標置于胎頭或上胸部皮下組織層外緣及皮膚層內緣,測量兩者之間的無回聲帶最寬處。CRL最大值在45~84mm時進行測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對資料數據進行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值檢驗。P<0.05為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胎兒總數為2060例,單胎1980例,雙胎80例,對2060例胎兒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篩查,胎兒疑似異常例數為20例,其中6例胎兒頸項透明層(NT)≥3.0mm;7例胎兒NT≥3.0mm合并其他異常;1例胎兒靜脈導管血流頻譜異常;6例胎兒單純解剖結構異常,具體為2例胎兒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畸形(無腦兒1例,露腦畸形1例),1例胎兒出現脈絡叢囊腫,1例胎兒出現胎盤部分性葡萄胎,1例臍帶膨出,1例多發畸形,見附表。

附表 彩色多普勒超聲篩查出20例胎兒疑似異常情況一覽表
3.1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11~14周胎兒NT篩查的臨床意義 NT超聲檢測是目前遺傳學較為常規的產前超聲檢測,具體是指檢測染色體異常與NT增厚胎兒的關系,在常規的產前胎兒染色體檢查中需要取絨毛臍血或是羊水穿刺,然后進行相關的分析并確診,但是這一過程中超聲檢查同樣起到了重要的診斷判別作用。在正常的胎兒檢測結果中,隨著孕周的增加,NT值也會增大,尤其是11~14周的胎兒較為明顯,NT增厚與染色體異常有關,在13-三體胎兒、18-三體胎兒以及21-三體胎兒中NT增厚模式相似[4][5][6]。該研究中6例胎兒頸項透明層(NT)≥3.0mm;7例胎兒NT≥3.0mm合并其他異常,表明胎兒嚴重的心臟結構異常與NT增厚有著重要的關系。NT增厚明顯出現在胎兒心臟異常現象中,見于胎兒頭部因主動脈狹窄而導致血流灌注增加,形成頸部皮下水腫,當胎兒出現心功能障礙時靜脈回流出現異常。
3.2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11~14周胎兒結構異常篩查的臨床意義 通過對11~14周胎兒行面部正中切面掃描,可發現胎兒鼻骨發育是否正常,經顱腦多切面檢測,可確診胎兒神經管畸形等。目前在檢查胎兒的臍帶腹壁入口,腹壁完整性,胃泡及膀胱中應用高清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夠及早地發現胎兒單臍動脈、腹裂、臍膨出、內臟外翻或膨出等異常,首次檢查后進行再次復查便可確診[7][8]。對11~14周胎兒行高清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可及時發現胎兒異常,提供重要的遺傳學信息,為臨床診療提供可靠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