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102300)王丹 石衛霞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人均壽命的延長,老年人由于前列腺增生以及尿道狹窄、中風、糖尿病等原因引起排尿困難、尿頻、尿失禁等排尿障礙的發病率增高,長期留置尿管的發病率亦隨之增加。長期留置尿管會引起一系列的并發癥,而大部分長期留置尿管病人需要家庭自我護理,因此,延伸護理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近兩年,我科嘗試對長期留置尿管病人應用延伸護理服務模式,在提高病人自我護理質量及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具體如下。
1.1 資料 收集我科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經診斷治療需長期留置尿管病人6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2例,年齡60~87歲,平均67.8歲,根據病人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30人,兩組病人在一般資料上具有可比性,無明顯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兩組病人住院期間、出院前均對病人及家屬給予常規護理及健康教育,包括飲食飲水、尿道口護理、膀胱沖洗、尿管及尿袋更換周期、尿袋位置、留置尿管相關并發癥及簡單的辨別方法、相關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措施,尤其是教會病人及其家屬如何簡單的分辨膀胱痙攣及尿管堵塞。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分階段,持續進行延伸護理服務,包括:責任護士在病人出院后定期進行電話回訪式健康教育、定期通過問卷調查了解病人及家屬對尿管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詢問病人有無相關并發癥并給予指導、定期進行滿意度調查。具體做法如下:①制定個性化的留置尿管病人溫馨提示卡,內容要求通俗易懂,包括醫護聯系方式、口服藥注意事項、留置尿管注意事項、更換尿管周期及地點,宣教卡在病人出院當日發放。②建立留置尿管病人電子檔案,記錄病人的住院號、姓名、性別、年齡、診斷、主管醫生、聯系電話、留置尿管時間、類型及型號、尿袋類型、家庭成員狀況及住院期間依從性情況。由1名臨床經驗比較豐富和溝通能力較強的責任護士負責隨訪,分別在病人出院(第1個月每周1次,以后每月1次,住院期間依從性較差的適當增加隨訪次數)后進行隨訪,隨訪內容包括病人的心理狀態、自我護理能力、有無相關并發癥、口服藥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家庭和社會支持狀況。需要更換尿管前一天電話通知病人按時來院更換。③定期對病人進行尿管護理相關知識的問卷調查,了解病人對尿管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定期對病人進行滿意度調查。了解病人出院后的不同時期對延伸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并聽取他們的意見,及時改進延伸服務措施,盡量滿足病人需求。
1.3 評價方法 兩組病人均隨訪半年,比較兩組病人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病人滿意度評定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滿意率=(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本研究共發放問卷60份,收回有效問卷60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 兩組病人滿意度比
延伸護理服務起源于賓西法尼亞護理學院在1981年開始的一項為出院易感患者持續出院后家庭隨訪的研究[1]。美國老年協會對延續性護理的定義是:延續性護理是通過一系列的行動設計,以確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護場所(如從醫院到家庭)及同一健康照護場所(如醫院的不同科室)受到不同水平的協作性與連續性的照護,通常是指從醫院到家庭的延伸,包括由醫院制定的出院計劃、轉診、患者回歸家庭或社區后的持續隨診與指導[2]。
長期留置尿管最常見的問題有導尿管相關性感染、尿管堵塞、膀胱痙攣、引流不暢、自行脫落、尿道狹窄等,其中最常見的并發癥是導尿管相關性感染。有研究表明,導尿管相關性感染在我國的發病率為40%以上,僅次于呼吸道感染,其中一個特別危險的致病因素即為導尿管護理質量。由于我科長期留置尿管病人的護理大部分時間需在院外完成,而受經濟狀況、文化水平、醫保狀況、家庭支持狀況及病人依從性等因素影響,導致導尿管家庭護理質量參差不齊,因此,護理延伸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實施護理延伸服務,定期向病人及家屬宣教導尿管護理相關知識,通過問卷了解病人及家屬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對相關護理措施的依從性情況,針對性地給予個體化指導,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減輕病人痛苦。通過實施護理延伸服務,不斷滿足病人需求,提高病人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豐富護理內涵,符合優質護理服務發展要求,真正實現了“以人為本”。
但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隨著留置尿管時間的延長,尤其對于經濟狀況較差、文化水平較低、家庭支持狀況欠佳的病人,其按時更換尿管、尿袋的依從性會顯著下降,而其感染的幾率也會增加,因此,對這部分病人,我們的延伸護理服務對象應傾向于家屬,向家屬多宣教導尿管相關性感染的危險因素,取得家屬的理解與配合,向病人提供強有力的家庭支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