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軍/本刊記者
美國不僅醫療醫藥技術公認世界領先,其醫療體系及制度也或多或少地被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及地區學習、效仿。在中國大陸,也充斥著關于美國醫療體制的各種聲音,有褒其先進、周到的,也有貶其昂貴、看病難的。美國的醫療體制及醫療現狀究竟是什么樣?國內輿論有哪些誤讀?本刊記者日前前往美國,以專業的視角采訪了洛杉磯南加州大學醫學院凱克醫療中心(Keck Medicine of USC)、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里根醫療中 心(Ronald Reagan UCLA Medical Center)、舊 金 山 灣 區腫瘤診所、舊金山EI Camino社區醫院等不同類型的醫療機構,了解了美國醫療體制及體系的部分真相,相對看清了美國醫療制度的利弊。
美國聯邦政府的醫療衛生事業費年支出占GDP的18%,可謂耗資龐大。對于醫療領域,與中國大陸不同的是,美國實行的是商業化醫療保險。絕大多數有經濟收入的人要購買醫療保險,生病治療費用由保險公司承擔,而承擔醫療保險的商業保險公司并非獨家壟斷,法律上任何一家保險公司都可開設醫療保險,同時每個人的醫療保險投保水平也可不同,保費投保得越高,獲得的醫療服務水平越高。醫療保險由個人投保,大企業或效益較好的企業作為福利也會為員工投保。美國人治病沒有報銷的概念,醫療費由投保的保險公司支付,有的投保人可能要自己支付10%以內的份額,這與其投保情況有關。
美國政府為兒童、退伍軍人、政府雇傭的人員、65歲以上的老人購買醫療保險。其中,兒童、退伍軍人、65歲以上老人為全額購買,政府雇傭人員個人要繳納一定比例但很小的保費,政府投保的保費水平相對一般。此外,政府還為無商業保險的人(主要是窮人、流浪漢、無收入者,這部分人占美國總人口的15%,奧巴馬的醫改就是讓這部分人也有商業的醫療保險)提供免費醫療服務。每個縣(相當于我們的地級市)都有一所政府醫院,這些醫院規模都比較大,幾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治療,專門為這些人提供醫療服務。美國的住院費包括床位費、住院期間的伙食費、治療費,有保險的由保險公司承擔,住政府醫院的由政府承擔。

▲華麗、空曠的里根醫療中心大廳 本刊記者 高軍/攝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里根醫療中心 本刊記者 高軍/攝

1灣區腫瘤診所顛覆了記者腦中診所的概念

2灣區腫瘤診所的墻上掛著全診所醫生的照片,記者發現沒有一個年輕人

3由患者捐贈的玻璃藝術品懸掛在灣區腫瘤診所大廳

▲開放式的ICU病房可以陪住 本刊記者 高軍/攝

▲舊金山社區醫院的醫生辦公室 本刊記者 高軍/攝

▲按五星級酒店標準和樣式建造的舊金山社區醫院的大廳 刊記者 高軍/攝

▲舊金山社區醫院5000美元一天的病房,病床隱藏在墻里,有病人時拉開即可 本刊記者 高軍/攝

▲病房里送藥的機器人 本刊記者 高軍/攝
美國的醫生屬于高收入人群,醫院、診所都要賺錢,保險公司也要賺錢,所以看病貴出乎記者的想象。本刊記者訪問的是幾個不同層級的醫院。其中,南加州大學凱克醫療中心屬于水平比較高的醫院,每天的住院費(包括3餐,不包括治療、檢查及病房里的醫護設備費用)是8000美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里根醫療中心是6000美元;舊金山EI Camino醫院是5000美元;灣區腫瘤診所每天治療費是3000美元(沒有住院費)。
由于住院貴,所以保險公司通常會限制病人的住院天數(或者說是因為保險公司限制住院天數才導致看病貴),病人的住院天數通常為3天,最多不超過5天,康復病房的病人住院時間會長一些,但需要醫院和保險公司單獨談判。如果是自費病人,比如外國的一些有錢人住院,通常可以打5折。據院方介紹,即使是參加醫療保險的病人,根據不同情況,保險公司也會和醫院談判,爭取降低住院費,醫院有時也會接受。所以,美國醫院、診所里都有與保險公司談判的專門人員。此外,病人住院僅限于手術、需要留觀24小時以上的介入檢查、介入治療等,藥物治療是不能住院的。以美國的標準,目前我國國內90%以上的住院病人都不能住院。
在美國看病,由家庭醫生轉診到醫院檢查、手術,通常要等待數個星期乃至數個月,特別是沒有醫療保險的人群,要想免費檢查、治療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這里邊有那只看不見的手——保險公司的因素。但是,據記者了解,所謂看病難其實與保費水平有關,購買高額保險的人,也就是有錢人看病并不難。這是因為,雖然保險公司制約投保人,但由于保險公司不是壟斷的,投保人也可以選擇保險公司,如果保險公司服務不好、限制太多,有錢的投保人就會更換保險公司,所以有錢人看病并不難。還有就是自費病人,隨到隨看。

▲南加州大學醫學院凱克醫療中心8000美元一天的病房 本刊記者 高軍/攝

▲空蕩的病房 本刊記者 高軍/攝
國內有很多關于美國醫生多點執業的報道,讓人難辨真假。本刊記者在訪問中就此進行了深入了解。
要想了解美國醫生的執業狀況,首先需要了解美國醫療機構的業態。美國的醫療機構有兩種,一是醫院(有叫醫療中心的,也有叫醫學中心的)。另一種是診所,相當于我國過去的門診部,也比較大,醫生也比較多。除家庭醫生外(家庭醫生畫地為牢及水平有限,多點行不了醫),醫生都受雇于一個醫療機構,醫療機構都要賺錢,誰會讓自己的醫生去給別人賺錢?所以美國醫生沒有多點執業。本刊記者就此問及美國醫生,其也是一臉茫然。但為什么國內會有美國醫生有多點執業的聲音?其原因是對美國診所的不了解。
美國法律規定,診所只能治療病人不能留宿病人,每天下午5點以后,病人必須離開診所。有些病人需要24小時連續治療或手術,就需要去醫院,但病人到了醫院誰為他治療?還是在診所給他治療的那個診所醫生。也就是說,當病人需要連續治療超過10小時或手術時,醫生要帶著自己的病人到醫院去治療,但到了醫院,這位醫生只能利用醫院的設備治療自己的病人,不能接診其他病人,自己治不了時,比如手術,可以請醫院的醫生做,同時在醫院發生的費用與這個醫生和診所無關,由保險公司支付給醫院,而醫院也不給這個診所的醫生一分錢。為了方便,診所都會聯系幾個固定醫院作為自己病人的治療醫院,醫院也愿意,畢竟為其帶來了病人。這就是傳說中美國醫生多點執業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