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方霄/本刊記者
根據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的要求,北京地區67家三級醫院和區域醫療中心均作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或協同醫院,開放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口腔科、中醫科等38個醫學專業,開展2016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招錄工作,在全國范圍內招募“住院醫師”。同時,北京市、區兩級10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就學校衛生、慢性病防治、營養與食品衛生、環境衛生、健康教育、職業衛生、傳染病防控等7個專業,招募“公共衛生醫師”。
2016年北京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招錄工作分為第一批招錄及第二批招錄。第一批招錄報名工作于2016年8月10日9時開始,并已于8月15日24時結束,第二批招錄工作將于2016年12月組織進行,具體時間尚未確定。
關于招錄規培人員的范圍,兩個批次略有不同。第一批招錄的培訓人員為,擬在北京地區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全日制醫學專業(臨床、口腔、中醫)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或已從事臨床醫療工作并取得《醫師資格證》,需要接受培訓的年輕醫生。其中,不僅包括委托培訓人員、自主培訓人員(社會人),還包括在京或外地高等院校經所在地省級衛生計生委和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同意的2016級納入北京市醫教協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培養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
委托培訓人員指與在京醫療衛生機構簽訂聘用或勞動合同的“準醫生”或年輕醫生。委托培訓人員若為2016年全日制應屆醫學畢業生的,均應參加培訓;已從事臨床醫療工作并取得《醫師資格證書》,仍需要接受培訓的人員,由醫院選派參加培訓。所謂的自主培訓人員(社會人)是指,全國各地(含港澳臺)所有未與醫療衛生機構簽訂聘用或勞動合同,擬在北京地區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全日制醫學專業(臨床、口腔、中醫)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但往屆畢業生原則上應取得《醫師資格證書》。
第二批的人員招錄范圍相較第一批有所縮小——僅限委托培訓人員,并且應為北京地區醫療衛生機構新錄用的未參加第一批招錄的畢業生,培訓專科僅限臨床、口腔及醫學相關專業。

若前來參加規培的非北京生源的“準醫生”能被評為優秀“住院醫”,不僅可以在北京執業,還有落戶北京的希望。
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下發的《關于引進非北京生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自主培訓人員有關事項的通知》(京衛組人[2016]26號),還對參加北京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非北京生源自主培訓的人員(以下簡稱“非京自培人員”)進京落戶工作做出了明確規定。該通知表示,引進“非京自培人員”的所需條件為: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人員必須為應屆畢業生,符合畢業當年北京市引進北京生源畢業生的條件,畢業后還須將個人檔案存放至原戶籍人才服務機構,戶口保留在原籍,按時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且在取得合格證書當年即被北京市醫療衛生機構接收并從事臨床醫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