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方霄/本刊記者

針灸、捏脊、拔火罐是中醫傳承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說起針灸技術高超,人們眼前總會浮現出鶴發童顏的老中醫形象,但記者本期為讀者帶來一位技術高超,但卻“不老”的針灸科大夫。來到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的4層針灸科,樓道兩旁的座椅早已坐滿,走廊里也站滿了人,每間診室里都是煙熏火燎的,濃重的艾灸味充斥其中。如今三十多度甚至四十度的天氣,在這里待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有一個身穿短袖白大褂的醫生,幾乎每天都會匆匆奔走于兩間對門的診室,似乎不知疲倦地來回幾十趟。這兩間診室就像時間穿梭機,在他忙碌的身影中,時光已經靜靜地流淌了近30年,并在他的容貌上悄悄地打上烙印。他灰白的短發、清瘦的臉龐、單薄的身軀,平凡而又簡單,但這份清瘦中卻蘊藏著剛毅,憔悴中不失堅持,他用圣潔的醫術播撒愛的陽光。他就是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楊光教授。
江蘇無錫是一座令楊光永遠無法忘懷的城市,不是因為它景色秀麗迷人,也不是因為它經濟發達,而是這里承載著他太多的童年記憶。無錫是楊光的家鄉,這里有他的父老鄉親,有他兒時的伙伴,有他一輩子割舍不掉和抹不去的情感。
小時候的楊光就很聰明,學習成績也一直很出色,因而,他也是師長們長期稱贊的對象。楊光說,他的數理化成績特別好,但不知什么原因,自己就是喜歡“古代的東西”。“古詩、古代歷史都令我沉醉其中。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歡研究中草藥,不是受家人的熏陶,也沒有得到他人的指導,就是莫名地喜歡。”楊光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自然就會去鉆研。在強烈的興趣下,楊光在填報高考志愿時毅然報考了南京中醫藥大學。
帶著兒時的夢想,楊光走進了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楊光坦言,在剛入學時,對中醫的內容其實有點不能接受。他說:“因為中醫的內容很抽象模糊,不像數理化那樣客觀,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內心還有點不能接受中醫理論中的五行、陰陽、氣等概念。但在學習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中醫的療效,有療效就說明它有存在的道理?!痹谕耆J可并接納中醫之后,楊光便義無反顧地扎根于中醫領域,在中醫世界中不斷探索。
長短不一的銀針插進不同的穴位,可以治療不同的疾病,扎進穴位的深淺也都有講究,這種古老而神奇的技術深深地吸引著楊光。為了掌握更多的針灸手法,楊光手里總是捧著各種有關針灸的書,對照著書本內容,然后在自己身上反復做著扎針練習。扎錯了穴位或深淺拿捏不對時,楊光疼得直咧嘴、冒汗,但這些都不能阻止他學習針灸的熱情。錯了就重新扎,一遍一遍地嘗試,直到扎對為止。取穴持溫進指攝,看似簡單的進針施針,動作不足1秒,卻極為考驗醫生的經驗與技巧??粗矍暗臈罟馐秩缥栈?,審定穴位,著力旋插,徐徐提針,舉手投足間的認真勁兒讓人可以想象楊光當年的艱辛付出。
在學校里接觸病人的機會少,只能靠自己摸索,到醫院實習后,在前輩的指導下,應該會少走很多彎路。但提及此事,楊光卻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在南京某醫院見習的時候,因為醫院里的老大夫只有中專學歷,覺得面對一群大學生,自己教不了,就讓他們“自己看著做”。在“看著做”中,楊光大學畢業了,并被分配到徐州中醫院,正式成為一名針灸科大夫。楊光知道,成為大夫不是人生的終點,他必須在不斷學習和實踐中提高醫術,才能為更多患者解決痛苦。為了提高自我,一年后,楊光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中國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的碩士研究生,隨后便只身一人來到北京。3年更加全面系統的研究生學習讓楊光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學識上都獲益良多。1988年,楊光來到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工作,在勤勤懇懇、認真鉆研下,楊光的針灸水平已經得到了很大提升,也得到了患者和針灸界同行的認可,并獲得北京市優秀中青年中醫師、北京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等榮譽。
身載各種榮譽的楊光多年來一直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他一直不斷磨練針灸技術。在治療各種疼痛性疾病、神經官能癥、面癱、遺尿、失眠、眩暈、斑禿、扁平疣等數十種病癥上,楊光都很擅長。在不斷探索和鉆研中,楊光的針更神了,更亮了,他已成了備受疾病折磨的患者的希望之光。


▲楊光與非洲兒童在一起

▲楊光為幾內亞患者針灸

▲楊光援助拉貝醫院

▲楊光(左)與國醫大師賀普仁(右)在研究針灸文獻
2003年,剛患中風不久的賈淑敏從朋友口中聽說宣武中醫醫院針灸科楊光主任的醫術不錯,在與家人商量后,從天壇醫院提前出院,來到宣武中醫醫院做針灸治療。在家人的陪同下,她步履艱難地來到針灸3診室。她是專程來找楊光治療的,但很長時間里她卻只見到 了一名“年輕大夫”。賈淑敏忙問:“楊光主任今天上班嗎?”這位“年輕大夫”說:“我就是?!薄澳憔褪??”賈淑敏滿臉疑惑地反問一句。在她的想象中,楊主任一定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大夫,沒想到這么年輕?!澳蔷驮囋嚢??!笨粗矍澳贻p的楊光,賈淑敏仍心存疑慮。經過十幾天的治療,賈淑敏的病情有了明顯的好轉,甚至已經可以獨立行走了,她這才信服楊光確實身手不凡,也明白技術高超的中醫不是非得有花白胡子。
1998年,北京市衛生局計劃組建第16批援非醫療隊,他們的目的地是“除了香蕉什么都缺”的幾內亞。由于中醫、針灸不用攜帶大量的醫療器械,并且適用于各種人群,在反復斟酌之后,便向在針灸界已經嶄露頭角的楊光發出邀請。
來到幾內亞之后,醫療隊被分為兩個小隊,一隊留在首都科納克里,另一隊則開往另一個遠離首都的城市——拉貝。“友誼醫院是總隊,主要負責幾內亞首都的醫療點,我和另外2個人被分配到幾內亞的一個省會城市,在醫療點主要負責針灸和藥品分配。”楊光說,由于這個小隊只有3個人,所以醫療隊的廚師、翻譯并沒有跟隨前往。那兒的生活條件很差,就一間大屋子,沒有窗戶,黑咕隆咚的,味道特別重。楊光說,他們被熏得夠嗆,尤其是前3個月,感覺每一天都特難熬。“在異國他鄉,身邊只有兩個同胞,從國內帶來的固體醬油三人一直吃到過期都沒舍得扔。再加上幾內亞民眾大多信奉伊斯蘭教,每天只吃兩頓飯,我們也只能跟著改變飲食習慣,隨時隨地準備接待求醫的病人?!睏罟庹f,這些外界的困難他都能克服,最讓他頭疼的是,不能和當地民眾正常溝通。幾內亞的官方語言是法語,雖然開赴幾內亞之前,楊光和隊友們接受了半年的法語突擊培訓,但即使這樣,楊光和隊友們仍然要靠翻譯和手勢與病人交流。在援非的2年期間,前來醫療點針灸求醫的患者很多,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除了自學法語外,楊光還努力學習當地的土語,以便和更多的患者直接交流。
在幾內亞期間,楊光用高超的醫術醫治了許多患者,在贏得眾多患者尊敬和信任的同時,楊光的醫術也征服了幾內亞的同行們。在楊光所在的支援醫院,有一個幾內亞政府自己培養的神經內科醫生,自第一次看到楊光用銀針施救病患后,就對楊光佩服得五體投地,無論如何都要拜楊光為師。楊光說,面對這位黑人醫生誠懇的請求,他無法拒絕。2年內,楊光將針灸的治療方法、技術和經驗無私地傳授給這位黑人醫生。2000年,第16批援非醫療隊結束了援助任務,在離開幾內亞時,那位黑人醫生已經可以用針灸處理一些常見的病癥了。對于中國醫療隊的真誠付出,在回國的送別會上,幾內亞首都亞斯丁醫院院長說:“你們這支醫療隊是中國人民優秀品質的代表,堪稱中幾友好與合作的親善大使?!睂Υ?,楊光卻表示:“我只是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辈稍L時,楊光樂呵呵地說:“前兩天做夢又要去幾內亞了,接到這個通知后,還在因為這個消息太突然,自己卻什么都沒來得及準備而著急呢。結果這一著急就醒了。”
楊光的診室里總是異常熱鬧,除了人多的原因之外,更多的是因為楊光與患者之間擁有濃濃的情誼。無論寒冬炎夏,楊光都穿著一件短袖白大褂,對此,大家都說,因為他就是陽光,自身就能發出耀眼的光芒,也為整個診室都帶來了溫暖。
第一次來宣武中醫醫院針灸科看病的患者總是特別不理解,甚至略帶怨氣:為什么掛楊光的號要等上3個月之久?不是因為楊光沒有仁者之心,他確實是太忙了——日均門診會診量保持在150人次以上,單日甚至超過200人次。每天清晨六點半,當第一縷陽光透過窗沿,楊光就已經開始了他忙碌的一天。為了滿足廣大患者的需求,他數年如一日,每天堅持提前一個半小時上班。八點是醫院正式開診的時間,但記者來到針灸科時,樓道里早就站滿了人,診床上也都躺滿了人。據護士說,楊光的患者都已經換了兩批了。為了讓病人都能盡快扎上針,楊光顧不上寒暄和休息,他頭也不抬,水也不進,這一干就到中午。
在楊光的診室經??梢钥匆姺蚱?、姐妹同針,父母、子女同治的情形。一位76歲的高齡患者在信中這樣寫到:“他是醫生,又是朋友,時不時地安慰我、鼓勵我,使我增強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里,我從他身上看到了醫務工作者的高尚品質,是‘三個代表’在醫生工作中的真實體現,我從心眼里感謝他?!痹诓稍L當天,楊光也停不下他忙碌的腳步,來回奔波于兩間診室之間。看到楊光已被汗水浸濕的衣服,有位患者家屬一直拿著蒲扇跟著楊光,不停地給他扇扇子。這位患者家屬心疼地說:“主任最辛苦了,我給主任扇扇?!笨吹接浾唧@訝的表情,楊光笑著解釋:“因為診室里不能開空調,天氣太熱了,衣服濕透是常事,他們心疼我,經常充當志愿者給我扇扇子?!辈灰粫?,診室門口有一個聲音響起:“你們都別往里擠了,按著號來,我負責叫號。你們這一窩蜂地往里擠,主任來回走著也不方便啊?!辈挥谜f,又是一個熱心的“志愿者”。
在楊光門診的門右手邊,記者不經意間看到一張印著個二維碼的A4紙,這是楊光的個人微信號。楊光說,將自己的微信號公布出來,主要是為了有事方便通知病人?!叭绻蝗慌R時有會議或者臨時調班,會有很多病人不知道,有的病人一個星期才來一次,通過微信我就可以通知他們了,這樣他們也不會白跑一趟了。此外,我們還有好幾個患者群,在里面我們可以經常交流病情?!睏罟庹f。
滿懷事業心刻苦鉆研業務,楊光積極與廣安門醫院針灸科合作,開展了多項科研課題,其中“針刺調理髓海治療中風慢性期證治規范方案系列研究”獲2006中國針灸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參與了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牽頭承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課題《中華針灸穴位典》的編纂。憑借扎實的針灸文獻功底和日益豐富的臨床經驗,楊光常年被中國中醫科學院邀請參加研究生論文答辯和論文評審。此外,楊光還是針灸學科多個國家標準制訂的咨詢專家,如火針療法、腹針療法、穴位貼敷療法、人體腧穴測量國家標準等。2002年,經嚴格考試選拔,楊光成為市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培養的20名臨床中醫專家之一,師從國醫大師賀普仁教授,并協同整理了大量針灸古醫籍。
為了滿足患者需求,楊光幾乎沒有業余時間,周一、周四全天,周二、周三半天,下午去病房會診,下班以后還要進行備課,查找資料,撰寫論文、醫學著作,其主編出版的《火針療法》,更是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為弘揚繼承傳統針灸學作出了貢獻。
這樣一位工作狂人,想必一定有一位偉大的愛人在背后默默支持著他,然而令人惋惜的是,2014年,楊光的愛人因身患乳腺癌而離開了人世。作為一名醫生,在愛人患病的最后期間,楊光卻并沒有騰出更多的時間對她進行照顧和陪伴,而是將愛人許多檢查、治療、陪護委托給家人朋友去處理。為此,楊光深感愧疚。在楊光的愛人離開人世之時,許多了解情況的患者及家屬主動要求停止針灸,讓楊大夫安心料理后事,并自發要求參加其愛人追悼會,但楊光均婉言謝絕。他帶著愧疚對患者說:“非常抱歉,明天的‘陽光’可能會稍晚一點兒才出現?!碑數诙煸缟?點多,看到楊光拿起針盒出現在病人診床前,作為一名旁觀者,可能會覺得這樣一位丈夫太過冷酷,但每每談到對妻子,這位剛毅的男人不禁潸然淚下,卻又什么都不愿多說。
楊光說,雖然現在認可中醫的百姓越來越多,但是仍不免一些人對中醫產生偏見,甚至有的西醫對中醫更有詆毀言論。對于這種情況,楊光認為,主要還是西醫對中醫的知識和系統不了解。此外,楊光還表示,這種情況與中醫水平參差不齊也有很大關系,并將中醫比喻成畫畫。他說:“中醫的學習過程就像學畫畫,成才率比較低,10個學中醫的可能只有一兩個能成才的。除了很多學得不好的,水平比較差的,還有好多人打著中醫的旗號坑蒙拐騙,把中醫的名聲弄壞了。”為了鼓勵更多的青年中醫者,加強專業學習,提高學術水平,楊光還將全部獎金捐獻出來,在宣武中醫醫院設立陽光基金,用于舉辦中醫知識競賽。
他猶如一縷陽光,在溫暖每一位身患病痛患者的同時,也照亮了中醫針灸的傳承希望,更激勵著更多的年輕人在中醫針灸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人物小傳

楊光,江蘇無錫人,1961年4月出生,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1979~1984年就讀于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1985~1988年于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1988年就職于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1998~2000年參加衛生部援幾內亞共和國第16批醫療隊。曾獲得“北京市優秀中青年中醫師”、“宣武區首屆十大青年拔尖人才”、“宣武區十佳基層工作者”、“宣武區勞動模范”、“中國針灸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首都優秀醫務工作者”、“首都勞動獎章”、“北京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此外,還擔任北京針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針灸學會理事、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特聘專家、中國針灸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委員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