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泰和縣人民醫院(343700)肖紅彬 李忠僖 康美群 關麗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骨質疏松的發生率逐漸增加,因此所導致老年椎體壓縮性骨折也不斷增多,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可引起患者腰背部疼痛和脊柱后凸畸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既往的非手術治療包括臥床休息,藥物、理療和支具,治療時間長,并發癥多,患者較痛苦。經皮椎體成形術(PVP)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用于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一項脊柱微創新技術,具有止痛效果好,微創、安全等優點。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15例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根據患者治療意愿分為PVP治療組(15例)和保守治療組(15例)。PVP組:男4例,女11例,年齡65~77歲,平均年齡(70.1±2.5)歲;保守組(15例):男6例,女9例,年齡65~80歲,平均年齡(72±3)歲。患者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不適和脊柱活動受限,均經常規胸腰椎正側位片,CT和MRI確診為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并確定相關責任椎體。入選病例均排除椎管占位性病變,明顯脊髓或神經根受壓以及合并其他嚴重內科疾病者。
1.2 治療方法
1.2.1 術前準備,所有患者均進行術前常規檢查,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血糖,凝血功能,胸片,心電圖及心臟彩超。完善胸腰椎正側位片,CT及MRI確定責任椎體,并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腰背部疼痛,明確患椎后壁完整性,椎管內壓迫情況等。
1.2.2 手術方法,患者取俯臥位,常規心電監護,C型臂X線機透視定位患椎,選擇穿刺進針點并標記后,常規消毒輔巾,局部給予1%利多卡因浸潤麻醉,在正位透視下選擇穿刺點,穿刺點位于棘突旁2~3cm處,穿刺點與人體矢狀面呈15°~20°。術中正側位透視證實穿刺方向,當側位見穿刺針抵達椎體后緣骨皮質但未超過椎弓根前緣時,正位像針尖應位于椎弓根投影之內,然后將穿刺針穿刺至椎體前部的1/3處。透視證實穿刺針位置后開始調配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于透視下將骨水泥于拉絲狀態下注入,注射時間2~3min,注射時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及雙下肢感覺和運動情況,如有異?;虬l生骨水泥滲漏便立即停止注射,注射結束后插入針芯,待骨水泥固化后拔出穿刺針。
1.2.3 術后處理,術后臥床休息24~48h,術后復查X線,術后24~48h可配戴支具下床活動,術后抗骨質疏松治療。
1.2.4 保守治療,患者就診入院后平臥硬板床,并于壓縮骨折部位墊高4~5cm,腫痛減輕后逐步翻身及行腰背肌功能鍛煉,臥床時間6~8周。6~8周后根據患者個人情況可戴支具下床活動。如不能耐受下床活動,可延長臥床時間至12周,傷后消腫止痛,正規抗骨質疏松治療。
1.3 觀察指標 疼痛評分及功能改善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1],評分評估疼痛程序(0~10分),0分代表毫無疼痛,10分代表疼痛程度最重。活動能力評分:①行動無明顯困難;②行走困難(需幫助);③需使用輪椅或只能坐立;④被迫臥床。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兩組患者資料數據采用±s表示,采用兩組獨立樣本t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1 兩組治療后各個時間段的VAS評分(±s)

附表1 兩組治療后各個時間段的VAS評分(±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1周 治療后1月 治療后6月 治療后12月椎體成形術組 15 8.8±1.4 3.5±1.5 3.0±1.5 2.6±1.2 2.7±1.1保守治療組 15 8.4±1.2 7.7±1.5 5.7±1.3 4.4±1.4 4.1±1.2統計值 - t=1.491 t=8.675 t=-6.320 t=-4.685 t=3.721 P值 - 0.143 0.000 0.000 0.000 0.001
附表2 兩組治療前后功能評分比較(±s)

附表2 兩組治療前后功能評分比較(±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1月 治療后6月 治療后12月椎體成形術組 15 27.15±3.02 32.90±3.95 36.13±4.61 39.03±4.83保守治療組 15 28.51±4.03 29.41±4.60 32.40±4.21 36.01±3.82 t值 - -1.145 2.636 2.647 2.230 P值 - 0.260 0.012 0.011 0.026
2.1 一般情況 椎體成形術組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時間45~60min,平均50min,均單側穿刺,每個椎體平均填充骨水泥3ml,兩組患者均進行了抗骨質疏松治療,隨訪時間>12個月。
2.2 疼痛評分 椎體成形術后1周、1個月、6個月及12個月VAS評分均較術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1。
2.3 功能評分 椎體成形術組術后1、6、12個月功能評分均較術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2。
椎體壓縮性骨折是較為常見的老年人疾病。此類患者大多數出現骨折相關的腰背部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且大多數患者因疼痛而就診。因此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的腰背部疼痛成為治療此類骨折的關鍵。一些回顧性觀察研究[2]顯示PVP在緩解骨折引起的疼痛方面療效顯著。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入院接受治療后腰背部疼痛開始緩解,PVP組患者總疼痛緩解評分明顯好于保守組。說明PVP組在術后早期患者腰背部疼痛方面更具有優勢,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似。PVP術后的止痛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骨水泥在聚合反應時產生的熱能峰值溫度在52~93℃,導致骨水泥周圍的組織熱變性壞死,同時破壞組織內的神經末梢,疼痛消失或緩解[3];②骨水泥的穩定及支撐作用:骨水泥注入病變處短時間內凝固,術后4h骨水泥硬化已達到90%以上,在組織中凝固成團塊,阻抗了因鈣缺失或溶骨性破壞造成的支撐力下降,同時固定了微小骨塊,使其活動時不再因擠壓、摩擦刺激痛覺神經末梢。
本組病例的臨床結果說明PVP術可以有效治療新鮮的老年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明顯緩解,活動能力改善,無嚴重并發癥。
綜上所述,在平時治療中對于高齡人群存在腰背部疼痛,應考慮為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椎體成形術是一項安全有效的治療多因素導致的椎體骨折的方法,可以在臨床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