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人民醫院(211300)趙紅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41例老年重癥肺炎患者,其中男25例,女16例,平均年齡(73.5±6.3)歲(67~83歲)。全組患者均符合2006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重癥肺炎診斷標準[1]。合并癥情況:糖尿病8例,高血壓19例,冠心病13例。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科后給予常規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對癥支持治療,采取無創正壓通氣治療。通過鼻罩或面罩給患者實施雙水平正壓通氣,其中吸氣壓12~18cmH2O,呼氣壓4~6 cmH2O,吸入氣體氧含量40%~60%。若患者血氣分析血氧分壓(PaO2)≥7.98kPa,外周PaO2>90%,則繼續無創正壓通氣,否則進行經口氣管插管行有創正壓通氣。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本次研究的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全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能很好配合,經無創正壓通氣治療72h后,患者呼吸衰竭癥狀得到明顯緩解,表現為治療后呼吸困難得到改善,呼吸頻率和心率減慢,PaO2和PaO2/FiO2增加,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
3.1 物品準備 保證呼吸機處于備用狀態,濾網已清洗和及時更換,機器內部保持清潔狀態。連接好呼吸機的管路,安裝濕化罐,根據患者臉型、能否閉嘴呼吸及氣道分泌物的多少,選擇合適的鼻罩或面罩。
3.2 護理評估 評估患者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患者的病情、意識狀態、理解能力及合作程度。告知患者行無創正壓通氣治療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其解決問題的相應措施,以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向患者解釋無創通氣開始時均會有憋氣的感覺,需要有一段的適應過程。開始治療的4~8h采取專人床邊護理,針對患者的主訴及監測參數的變化調節呼吸機的參數,保證無創通氣的順利進行。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體位,一般取坐位或半臥位,無論哪種體位均要保持頭頸、肩在同一平面上,頭略向后仰,保持氣道通暢。開始上機治療時壓力應偏小,逐漸增加,據病情及血氣指標選擇合適的壓力。
附表 全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72h各項觀察指標比較(±s)

附表 全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72h各項觀察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時間 例數 呼吸頻率(次/min) 心率(次/min) PaO2 (kPa) PaCO2 (kPa) PaO2 /FiO2治療前 41 34.7±5.6 122.2±15.5 6.70±0.44 4.36±1.34 205.1±30.4治療后 41 22.1±3.8a 85.3±8.6a 9.79±0.88a 5.33±0.84a 296.3±14.6a
3.3 病情觀察 治療過程中,要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注意氣道濕化,隨時協助患者排痰,每2h翻身拍背1 次,密切觀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壓、體溫和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變化,觀察呼吸機濕化瓶水量及呼吸機各種參數變化和報警情況,觀察有無口鼻喉干燥、皮膚壓傷、胃腸脹氣及誤吸和氣胸、皮下氣腫等并發癥的發生,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無創正壓通氣治療中要特別注重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對鼻( 面) 罩通氣不了解,在接受治療前均有一定恐懼心理,或者在無創通氣過程中由于心理緊張,主觀感覺胸悶、氣緊、煩躁不安等。
3.4 通氣效果判斷 患者呼吸困難癥狀明顯緩解,可見較為明顯的胸廓起伏、呼吸音清晰、呼吸頻率和心率減慢、血氧飽和度及血氣指標改善。
3.5 口鼻面罩漏氣 由于患者翻身、飲水、不配合等因素導致面罩松脫從而引發口鼻面罩漏氣。處理措施主要為:重新調整面罩的位置并固定頭帶,用紗布密封漏氣處,換用密封效果好的面罩。
3.6 患者并發口咽干燥 由于高速氣流未得到充分的濕化,進入口咽部帶走大量水分,再加上氣流的沖擊,從而引起患者咽喉部不適。可采取主動加濕的辦法,及時添加蒸餾水,水溫控制在33~36℃,不宜超過37℃,因為水溫過高會燙傷呼吸道黏膜。此外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給予患者多飲水,防止呼吸道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