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章捷在大學雖然學的是材料加工工程,但受到父親的影響,從初中開始,便經常在家中翻看父親的法律書籍,大學后對法律的興趣日益濃厚,參加了學校很多法律方面的選修課。這些因素成為他日后步入知識產權行業的導引。
2001年大學畢業,章捷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富士康在學校招聘理工科背景的知識產權工程師,和很多當時畢業的大學生一樣,他并不是很清楚知識產權工程師是做什么的,只是懵懂的知道是一種技術與法律結合的工作。雖然富士康當時并不招收章捷所學專業的知識產權工程師,但是考慮到這個工作能夠兼顧所學的理工科專業和法律方面的興趣愛好,章捷試著遞交了簡歷并且非常積極地向招聘老師進行了自薦,最后如愿拿到了錄用通知。
“富士康奠定了我的職業基礎”
很多畢業后加入富士康從事知識產權行業的人員,最初對于知識產權都不甚了解,好在富士康有一套非常完善的員工培養體系,對每個階段的員工,都有很好的培訓計劃,不僅有內部的培訓,還有很多外部的資深律師的授課。章捷也是其中受益者之一。“在入職的前半年,基本上是以學習知識產權的基礎知識、了解本行業知識產權狀況為主的,接下來才開始在資深員工的指導下進行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和專利分析相關工作。那段時間,學習有一種如饑似渴的感覺,工作也充滿了干勁,對所取得的任何一點進步都充滿了滿足感。”章捷說。
初入富士康任職,不僅讓章捷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更從臺灣和國外同事身上感受到這個職業的專業性和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也對這個職業的前景充滿了美好的憧憬。也因此,他堅定的認為,隨著我國加入WTO,整個社會的知識產權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好,這個職業也一定會越來越重要的。堅定這樣的信念,章捷在知識產權行業走過14年。
2001年-2007年,章捷在富士康工作了6年。從2003年開始,章捷參與了公司的許多重大知識產權訴訟工作,這對他的職業生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當時我們結合自身的產品推出節奏,有針對性的對特定市場競爭對手發動了一系列漂亮的專利戰,有效地幫助企業獲得了巨大的市場份額,搶奪了高額利潤。在參與這些訴訟過程中,我對知識產權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尤其是知識產權與公司整體競爭策略和商業目標的深度結合,給了我極其深刻的印象。工作上的小小成就讓我更加充滿干勁,也更加堅定了我從事知識產權工作的決心,并在2004年一鼓作氣同年拿下法律職業資格和專利代理人資格。”章捷說。
富士康工作的6年時間,章捷不僅接受了系統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培訓,而且還接受了從專利申請、專利分析,到知識產權訴訟、談判及知識產權策略整體運用等全方位的工作鍛煉,對企業的知識產權運作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認識。此后,他進入了自己職業發展的瓶頸期和疲勞期,多次試圖尋找一些改變,因此,當外部出現了一些機會的時候,章捷選擇了離開。
“中廣核讓我大展拳腳”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大型清潔能源企業,2007年,中廣核的國內核電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同時正在積極謀劃走出國門,參與利潤更加豐厚的國際核電市場競爭,對知識產權工作的需求日益強烈,正是用人之際。由于中廣核本身就是從國際技術與知識產權合作項目(大亞灣核電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公司的國際化、市場化的發展前景也預示著公司在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營方面必定有巨大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中廣核的領導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并且給予了高度重視,種種因素促成了希望大展拳腳的章捷選擇了中廣核。
加入廣核工程公司后,一切從頭開始。從公司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構建、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制定、知識產權培訓、知識產權系統平臺搭建開始,逐步開展知識產權申請、知識產權分析與風險防控、知識產權運營等工作。相較于以前,章捷認為,加入廣核以后最大的挑戰是企業知識產權文化和員工知識產權意識的培養,這也是之后建立有效融入公司核心業務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的基礎。經過幾年的努力,公司的知識產權工作快速發展,并且形成了鮮明的特色,逐步實現了“數量”、“質量”、“運營”的三大步跨越,并在重大項目科技研發和國際市場開發過程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在中廣核近十年的工作中,最讓章捷引以為豪的是“華龍一號”項目。“華龍一號”是由中國兩大核電企業中國核工業集團和中國廣核集團在我國30余年核電科研、設計、制造、建設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根據福島核事故經驗反饋以及我國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發的先進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與高鐵一樣,核電也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帶動我國裝備制造業“走出去”的重要產業載體。“華龍一號”項目作為我國核電發展史上最重大研發項目之一,在研發之初便將形成自主知識產權作為其重要的戰略目標。目前,“華龍一號”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滿足國際最高核電安全標準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堆型,承擔著中國核電產業“走出去”的重任。
“在中廣核‘華龍一號研發過程中,知識產權被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知識產權工作與研發設計等工作一起被列為項目的六大主線工作加以推進。在此過程中,我與團隊成員一起,首先制定了項目的整體知識產權規劃,形成了項目知識產權的整體‘路線圖,涵蓋了從項目預研到市場開發全周期的知識產權工作規劃;在分析主要知識產權制約因素的基礎上,對數萬件相關專利和專有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知識產權風險分析和規避,在對研發成果進行系統性梳理的基礎上,對成果進行了系統、全面、多層次的布局,在國內外提出了數百項知識產權申請;同時對重點目標市場國家的知識產權進行了分析和研究。通過近4年的努力,‘華龍一號的技術成果得到了全方位的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的侵權風險得到了全面地梳理和有效地規避,為‘華龍一號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并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有力支撐。”章捷說。
“在中廣核英國核電項目的談判過程中,知識產權問題是中、法、英三方高度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為了維護‘華龍一號及其衍生技術的知識產權權益,我和團隊同事一起,與法方進行了十余輪艱苦卓絕的交鋒。我們面對實力強大、國際知識產權經驗豐富的對手,就如同一個稚嫩少年面對一個強大的黑衣巨人,然而我們沒有絲毫畏懼和退縮,始終提前謀劃、沉著應對,積極協調內外部資源,在關鍵利益上寸步不讓、據理力爭,憑借專業和堅持,為我方爭取了一個又一個的有利條件,取得了超出預期的良好結果,為‘華龍一號堆型在英國市場實施及在更多國際市場開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談到參與“華龍一號”項目中的種種回憶,章捷的驕傲之情溢于言表。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章捷喜歡一個人、一杯茶、一本書、一下午的靜謐時光,感受生活中的祥和與寧靜。對于未來,他希望自己不忘初心,堅持知識產權夢想,把握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機遇,以十足的干勁投身“萬眾創新”的時代浪潮和中國核電產業國際化的歷史進程中,為提升我國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中國核電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知識產權話語權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