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潔
[摘 要]現階段納米技術在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生物醫藥、生態環保等新興產業中都具有重大的引領帶動作用。在我國、江蘇省尤其以蘇州工業園區的納米產業創新發展體系為重心。文章就是以納米技術在區域乃至全國的引領發展為探索與研究樣本展開。
[關鍵詞]納米技術;產業引領;蘇州工業園區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3.087
納米技術對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生物醫藥、生態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有重大的引領帶動作用,被全球公認為21世紀最重要的、發展最快的戰略高新技術之一。
1 國內外納米技術產業發展態勢
從全球范圍來看,普遍公認納米技術將帶來巨大的產業變革,未來掌握并廣泛應用納米技術的國家和地區將更加具備核心競爭力。為此,發達國家和主要發展中國家均高度重視,將納米技術創新和產業化作為國家戰略積極推動。俄羅斯把納米技術戰略作為大國復興的重要支撐,2007年由俄國總統普京親自推動設立了國家納米集團,并為此專門制定聯邦法律保證其順利運營,作為一個非盈利的“央企”投資納米技術產業化項目、建設公共技術平臺、開展納米科普教育等。美國國家納米委員會在過去10年每年投資均在20億美元左右用于納米技術基礎設施平臺建設和創新研發,以確保美國在納米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在發展創新技術的同時,世界各國近年均加快了技術應用和產業化發展。美國在2011年《國家納米技術計劃》中特別強調納米技術的應用,大力支持可持續發展的納米技術制造業。德國政府于2011年批準通過了《納米技術2015行動計劃》,旨在提高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技術競爭力,擴大其在歐盟的領先地位。世界各國針對不同國情,建立納米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機制。美國通過國家布局、研發資源聯網、跨國企業高度參與、風險投資與資本市場高度活躍的成熟市場化機制推動產業發展;日本則通過面向應用的國家重大項目和“官產學研”合作推動產業技術創新;俄羅斯通過國家納米集團全球范圍征集項目進行投資并要求必須部分在俄羅斯生產;芬蘭通過2005年啟動的納米技術計劃項目將企業以會員制聯合起來,協同創新并建立多個納米技術產業集群。全球納米技術相關產業已進入高速成長的爬坡期。美國專業產業分析機構Lux Research預測,到2015年全球納米技術應用產業產值將達2.46萬億美元。
從國內發展情況來看,我國是開展納米技術研究最早的國家之一。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持續高度重視納米技術研發,2001年成立國家納米科技指導協調委員會,同年7月發布《國家納米科技發展綱要(2001—2010)》。我國納米技術創新資源豐富、基礎實力雄厚。清華大學等50余所大學、中科院近半數的研究所從事納米技術研究,基礎研究與世界同步,目前每年發表納米技術相關論文總數居世界第一,專利申請量居世界第二,我國已成為世界公認的納米技術大國。我國納米技術應用產業發展嚴重滯后。規模企業未廣泛參與納米技術的應用及產業化,有效促進創新資源與產業資源協同發展的機制尚不成熟。納米技術產業開始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和推動。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端、上游環節均需要納米技術的應用以真正形成產業核心競爭力,國內部分發達地區已開始重視推動相關產業的布局發展,納米技術產業已成為國內區域發展新的競爭熱點。
2 蘇州工業園區納米技術產業發展情況
2006年中科院、江蘇省在蘇州工業園區共建國內首個納米技術領域的國家級研究所——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同時園區開始規劃建設生物納米科技園,納米技術與產業資源開始在園區集聚。2010年園區正式明確納米技術產業的“一號產業”地位。
2.1 確立了納米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的國家級地位
自2007年以來,蘇州工業園區先后被授予國家納米技術國際創新園、蘇州納米技術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級納米科技企業孵化器、蘇州國家納米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納米技術產業化標準化示范區、國家微納加工與制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國家科教結合蘇州納米技術產業創新基地等七個國家級納米技術創新基地的牌子,奠定了園區納米技術產業的國家級地位,基本納入了國家納米技術創新體系。
2.2 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是創新資源迅速積聚。已建設包括中科院蘇州納米所、蘇州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在內的近20所與納米技術相關的國內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設立納米材料與器件、微納米制造等相關領域實驗室近30個。聚集納米技術相關領域高端人才近500人,其中國家千人、江蘇省雙創、姑蘇領軍、園區領軍累計超160人,一大批納米技術相關領域的院士、領域專家、學術帶頭人、產業界精英長期活躍于園區。
二是優勢領域逐漸形成。在MEMS、氮化鎵材料、激光器、LED、印刷電子、微納柔性制造、納米微球、高分子導電材料、小核酸藥物、鋰離子電池、水處理、裝備與測試設備、光伏等十幾個子領域的上游環節突破了一批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核心關鍵技術,形成了比較優勢。
三是產業高地初步形成。目前,蘇州工業園區已集聚納米技術相關企業近200家,就業人數超過7000人,今年總產值將達到90億元,企業家數、就業人數及產業產值平均年增長率超過50%,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達到10家。已吸引社會資本超40億元。
四是國際影響與品牌效應凸顯。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已成為引領園區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的特色“名片”,是國家、省、市一致認可的園區“品牌”。“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發展論壇暨納米技術成果展”連續舉辦三年,與美國、芬蘭、德國、新加坡、英國等多國產業資源、研發機構的多元化合作,使園區成為國際認可的代表中國納米技術應用產業的重要一極。
2.3 創新了產業發展模式
蘇州工業園區現有主導產業主要以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為主,缺乏研發環節及核心技術。園區納米技術應用產業發展開啟了 “研發—創新—產業化—規模化”的發展模式,形成了人才集聚、創新活躍、創業加速的局面,促進了以加工制造為主向以研發創新為主的企業內涵結構的變化和以勞力為主向以智力為主的就業結構的變化,從而全面帶動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等其他產業的發展。
3 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納米技術產業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內尚處在早期發展時期,園區推動納米技術應用面臨諸多挑戰。一是產業規模亟待快速做大。園區納米技術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企業數量不多,龍頭企業缺乏,產業整體規模不足;二是對新興產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尚未充分體現。園區雖集聚了一批在不同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納米技術高端創新企業,因缺少規模型企業的高度參與、產業中下游市場拉動效應不明顯,上游納米技術核心企業對新興產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尚未充分發揮;三是地區競爭加劇。北京、上海、天津等發達城市已充分意識到納米技術產業的戰略意義。
蘇州工業園區發展納米技術產業機遇大于挑戰。一是具有先發優勢。園區發展納米技術產業,戰略指導思想最務實,措施最得力,因此得到國家、省、市的認可與支持,使園區已步入國內納米技術發展的第一梯隊,具有了一定的領先優勢。二是納米技術應用業態逐漸成熟。越來越多納米技術成果的產業化,企業轉型升級的內外驅動,國際資源關注并積極尋求合作的意愿,都將成為園區納米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源。三是廣泛的產業應用基礎。園區現有的三大主導產業、無錫的物聯網產業、江蘇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及長三角地區現有的產業,都將成為納米技術成果應用的承接載體,為納米技術產業的進一步集聚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
參考文獻:
[1]方正.科技創新引領企業發展研究——小小科技的科技創新之路及其經驗啟示[J].中國市場,2016(7).
[2]劉倩.淺析納米材料制備方法的研究現狀[J].中國市場,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