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深圳醫院(518036)熊維
白癜風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原發性皮膚疾病,臨床表現為全身局部部位皮膚出現色素脫失性白斑,臨床上難以治愈,病因較為復雜。該病在臨床上診斷相對容易,但是有效的治療方法較少,在治療效果上也難以明確[1]。近年來,隨著臨床醫療技術的發展,窄譜中波紫外線在臨床治療白癜風中逐步應用起來,并取得了較好療效。現對我院收治的156例白癜風患者的治療及護理情況進行系統分析,探討窄譜中波紫外線的臨床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門診治療的156例白癜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通過臨床診斷確診,符合白癜風診斷標準[2]。其中,男患者89例,女患者67例;年齡19~41歲,平均(30.4±3.2)歲;病程1~13年,平均5.6年;局部型50例,泛發型61例,散發型45例。根據臨床治療方法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78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病情病程、治療等無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藥物治療,服用復方甘草酸苷片50mg Bid:在患處均勻涂抹復他克莫司軟膏,Bid,并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包括用藥指導、飲食護理、皮膚衛生護理等。
研究組加用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應用SS-03B紫外線光療儀行窄譜中波紫外線直照患處,波長范圍在310~315nm,照射時需要用毛巾覆蓋好正常皮膚,以免灼傷。紫外線光照和皮損距離控制在15cm~20cm,起始量0.3mJ/cm2,3次/周,每次增加0.3mJ/cm2,連續治療12周。如果患者在照射中發生過量反應,應原量或減量治療。同時,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
1.2.1 治療前護理 在進行治療前,患者均要通過臨床醫生的檢查,以確定無禁忌證才可接受此項治療。同時要做好健康教育,由于患者首次接受此項治療,往往會有顧慮、擔心,因此護理人員應主動向患者詳細講解窄譜紫外線治療的相關常識,向他們介紹該項療法的作用及治療中的注意事項,要明確告知患者治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讓其有安全感,消除顧慮,配合治療;同時,對于年輕患者而言,由于白癜風屬于局部脫色性皮膚病且常發生于暴露部位影響美觀,而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因而護理人員要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狀況,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其治療和護理依從性。另外,治療室要保持適宜溫濕度,讓患者舒適的完成治療。
1.2.2 治療中護理 照射部位的皮膚應保持干燥、清潔,照射治療特別要指導患者注意保護眼睛,要帶好護目眼鏡,并要使照射燈管中心位置和治療范圍皮膚保持垂直,同時要向患者解釋照射后出現紅斑是紫外線治療引起,會自行消退。此外,在治療過程中,要盡量保護患者的隱私,要在獨立病房進行或進行隔離等。正常皮膚要盡量用黑布予以遮擋,以免造成損傷。對于出現紅斑、水腫的情況,可應用紗布濕敷。如皮膚出現水皰,則要盡量保證其完整,必要時可無菌抽出水皰液,再用0.1%慶大霉素溶液予以濕敷。
1.2.3 治療后護理 在首次治療完成后,要囑患者密切注意光敏反應,通常在照射治療后第2天會出現,需告知患者治療后要避免陽光直照,特別是在夏季,由于光照強烈需加強防護,出行要配戴太陽鏡、用遮陽傘、穿長袖衣服等。囑患者在出現不良反應時,應到院復查和治療。日常飲食方面,要盡量少食西紅柿、橙子、桔子等含維C豐富食物,以及辛辣、刺激食物,以免白斑擴大。
1.3 療效評價 根據白癜風臨床治療效果標準予以評價[3]:①治愈,皮膚白斑得到全部消退或消退90%以上,膚色恢復到正常。②顯效,皮膚白斑消退70%~90%,正常膚色面占病變皮膚面積50%及以上。③有效:皮膚白斑消退30%~70%。④無效,皮膚白斑消退30%以下,白斑無色素再生。總有效為治愈和顯效之和。并了解兩組治療中的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計處理 應用SPSS12.5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應用均數和標準差(±s)表示計量數據,用t、X2對進行檢驗,P<0.05表示存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對比 通過治療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達到81.2%,高于對照組的61.5%,存在顯著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如附表所示。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在治療過程中,對照組有2例患者出現皮膚瘙癢,在處理后消失,發生率為2.6%;研究組有3例出現紅斑,有痛感,治療完成后自行消失,發生率為3.8%,兩組數據對比無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白癜風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色素脫失性皮膚病。病因尚未明確,較為復雜,影響皮膚黑素形成的因素都有可能引發病變。通常臨床上認為和機體免疫異常、遺傳、皮膚黑素細胞受損等存在關系,所以,從患者個體來說,由于病因的不確定性在臨床治療上有難度[4]。
當前,臨床上常用療法主要是藥物、光療、表皮移植等,其中藥物治療則主要是內服或外涂皮質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一類藥物,療效難以肯定,且有一定的副作用;表皮移植術則單單適用處于穩定期的局限性白癜風患者,同時易出現疤痕、傷口繼發感染等不良反應。所以,在臨床上受到較大的限制。而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白癜風具有療效確切、色素恢復快、毒性小、安全性高、不存在光接觸變態反應、色素恢復較一致等特點[5]。在臨床上逐步應用起來,其治療機理可能是經促進角質形成細胞釋放內皮素-1、bF-GF,及增加黑素細胞酪氨酸酶表達來發揮效用的。在體外培養實驗中,窄譜中波紫外線可有效刺激黑素細胞增殖及遷移,還可抑制皮膚樹突狀細胞及T淋巴細胞免疫功能,進而達到治療目的[6]。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在常規用藥基礎上進行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臨床總有效率達到80.8%,高于單一用藥治療的對照組(P<0.05),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可以看出,采用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白癜風的效果更為確切,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附表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