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陽春市人民醫院(529600)肖菊芳 許傳金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社會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口老年化越來越明顯,老年人增多,惡性腫瘤患者也日益增多,在腫瘤內科住院治療的患者也明顯增多,對護理要求更高。對于惡性腫瘤患者,在以前的診治中主要注重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新的醫學技術的臨床應用,而現今對于腫瘤患者的治療不僅僅包括成功的手術和合理的放化療,更多還應注重人文關懷的舒適護理服務,將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復。我們將舒適護理應用于腫瘤內科病房取得滿意效果,現將護理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腫瘤內科住院140例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平均原則分為常規護理組與舒適護理組,每組各70例,比較兩組性別比、年齡、腫瘤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如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功能鍛煉指導和飲食等方面的護理。我們對觀察組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舒適護理,包括基本舒適護理、癥狀舒適護理、疼痛舒適護理、心理及社會舒適護理。
1.2.1 基本舒適護理 協助腫瘤患者合理飲食、定時排泄;幫助腫瘤患者規律睡眠、休息;協助病人穿脫衣褲、選擇衣褲;協助病人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協助病人娛樂活動和學習等等。
1.2.2 癥狀舒適護理 當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時,此時應給病人舒適的半坐位或坐位,兩大腿下安放軟墊,病人面前最好放一床桌,高低適宜,以便病人舒適的伏在床桌上;當患者低蛋白血癥(許多惡性腫瘤患者往往有低蛋白血癥)雙下肢水腫時,除了輸白蛋白等治療外,可協助患者抬高雙下肢以利于消腫。
1.2.3 疼痛舒適護理 惡性腫瘤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疼痛,疼痛一方面用止痛藥,疼痛一般可口服去痛片、肌肉注射強痛定等即能鎮痛;疼痛較劇烈者須用度冷丁、嗎啡類鎮痛劑,使用時可配合使用鎮靜劑,能延長鎮痛效果,另一方面,舒適護理也有一定作用,如腹部疼痛的病人,指導病人疼痛時盡量深呼吸,以胸式呼吸為主,減輕腹部壓力刺激;取舒適的體位,患側臥位及半臥位,可減輕腹壁緊張,減輕疼痛;指導患者飲食應選清淡、高蛋白、低脂、無刺激的易消化食物,不宜過飽,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暢,減輕腹脹,以免誘發疼痛;讓患者保持情緒穩定及轉移注意力有利于減輕疼痛。
1.2.4 心理及社會舒適護理 護理人員做到儀表端莊,言語得體,針對不同文化層次的患者靈活運用溝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個性特征、情緒特點、心理感受方面的信息,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給予有效的心理護理[1]。當一個人生病時,尤其知道患惡性腫瘤后,從自己熟悉的環境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從家庭、社會的多種角色變成了特殊病人角色。作為護士,我們應熱情接待病人,向其耐心、詳盡地介紹主管醫生、護士、病區環境、工作流程等,以協助其盡快適應環境,進入病人角色。一杯開水、一句親切的問候、一個真誠的笑容都有助于減輕病人的緊張感,縮短了護患間的距離,在護理過程中,應多傾聽并尊重病人的意見和建議,多換位思考,使病人感到舒適。

附表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70)
我院腫瘤內科開展舒適護理服務后,患者的生理及心理不適癥狀均有所控制和改善,消除了恐懼,放松自己,主動配合醫生的治療,患者及家屬的總體滿意度明顯高于開展前(P<0.05),詳見附表。
舒適護理是由臺灣蕭豐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即“蕭式雙C護理模式”,該模式強調護理工作者應當加強對舒適護理的研究,并積極的在患者當中推廣使用。目前廣泛采用的舒適護理概念,在“蕭式雙C護理模式”的基礎上結合了Kolcaba提出的舒適護理理念,即整體護理應當從生理、心理、社會及靈魂等四方面進行全方位護理,并加以規范和實施[2]。舒適護理模式立足當代新型醫療模式,從患者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方面進行全方位干預,力求使患者保持在較為舒適的健康狀態,這也是現代護理所追求的目標[3]。隨著現代護理學科的發展,護理工作不再是單純簡單的技術操作,更應注重“以人為本”的護理過程,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創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會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舒適護理作為一種嶄新的護理理念,更加具有人性化,且充分發揮護患雙方的主觀能動性。促進護患雙方關系更加和諧,患者滿意度和康復效果均改善[4]。
腫瘤內科病房的患者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大多是癌癥中晚期患者,患者及其家屬都承擔了巨大的精神和經濟的壓力,除了給腫瘤患者要提供合理的放化療外,我們為其提供更加具有人性化的舒適護理更有必要性。本臨床研究將舒適護理應用于腫瘤內科病房的患者,包括基本舒適護理、癥狀舒適護理、疼痛舒適護理、心理及社會舒適護理等,使患者在住院期間感受著舒適,在治療過程中獲得了“心滿意足”的心理,生活、社會和心靈上的舒適,因而對我們的護理工作十分滿意,即舒適護理組的護理滿意度為 97.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 81.4 %,而我們的護理工作者也感受到了工作的快樂,也感受到患者給予我們的肯定所帶來的一種特殊的“舒適感”。通過本研究作者總結出腫瘤內科最重要的幾點舒適護理經驗:①腫瘤內科病房患者多有抑郁、焦慮、恐懼、悲觀等情緒, 一些患者甚至有輕生的念頭,另外放化療較大副作用會給患者較大的身體上和精神上的打擊,使其產生悲觀絕望的心理, 所以在患者放化療期間的心理護理是必不可少的,如護理人員要盡可能安撫好患者不穩的焦慮情緒,多和患者及其家屬溝通,緩解患者不安情緒, 使其積極主動配合治療;②疼痛舒適護理非常重要,有資料表明晚期癌癥患者出現疼痛高達60% ~ 70%,均為中度和重度疼痛。疼痛護理中,護士主要是采用放松分散療法和轉移患者注意力,實現非藥物的止痛方法,以達到患者疼痛減輕。使用三階梯的止痛法(也就是從少侵入性到低危險性,最后實現上升高侵入性以及高危險性的整個過程),加強用藥指導,若發現患者的不良情況要及時通知主管醫生進行處理[5];③癥狀舒適護理也是不可或缺的,大家都知道腫瘤內科病房的患者大多病情復雜或病情嚴重,患者或多或少有各種不適,如全身多處疼痛、下肢水腫、呼吸困難等等,對于患者不同癥狀,我們要及時采取合理的癥狀舒適護理,減輕患者相關不適癥狀。
“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舒適護理模式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已在多個學科廣泛應用,使患者在“生理、心理、靈性和社會”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者縮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6],本組研究應用于腫瘤內科病房患者,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比較,舒適護理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因此我們認為舒適護理應用于腫瘤內科患者的護理中,大大滿足了腫瘤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的需求,有效減少了護患糾紛,使腫瘤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提升,從而有利于患者康復,值得臨床各科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