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嫻
(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江蘇蘇州215006)
淺談節奏在工筆畫形式語言中的運用
梁淑嫻
(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江蘇蘇州215006)
蘇珊·朗格認為:“每一位藝術家都能在優秀的藝術品中看見生命的活力和生機。”作為一位畫家,其首要任務就是賦予他的繪畫作品以生命,而節奏就是生命形式所應具有的基本特征之一。文章主要論述節奏在繪畫創作中是如何運用的。
工筆畫;形式語言;節奏
節奏是繪畫語言的元素之一,是畫家在進行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在各種藝術手法(線條、明暗、色彩、筆觸)的表達中,進行有序的、有變化的強弱處理時產生的手段。在繪畫作品中,透視的遠近、色彩的冷暖,點的聚集、線的長短、面的轉折,以及畫面的虛實等等都構成了畫面視覺上的節奏。然而節奏又是語言的升華和表達情感的手段,節奏的活潑、婉轉、莊重、悲傷使人們在藝術作品中受到情操的熏陶,凝聚成美感。同時,節奏通過對某一特定視覺主體和主體關系的處理,創造成一種自足的視覺語態。因此,節奏又是對狀態的表達形成個性的描述。
席勒在戲劇創作中對節奏的詮釋同樣也適用于繪畫創作。第一,“節奏的職能是指相互結合的內容上異質的東西同質化”,繪畫創作中所有運用的元素之間的對比都可以用節奏的變化規律來處理。第二,“節奏的意義在于選擇重要的東西而排除次要的細節”,在繪畫創作中就應該做到主次明確、虛實得體。第三,“節奏能為整個具體作品創造一個統一的審美氣氛”,繪畫創作中對整體氣氛的渲染是十分講究的,局部必須服從整體。總之,節奏的變化規律關系到繪畫創作全局的處理法則,必須恰到好處地運用節奏使其適應于我們的繪畫創作。

繪畫的形式語言是形象化的藝術創造性活動,以下我結合《陌生》和《河源嫁女》兩幅作品談談繪畫的形式語言。
《陌生》表現手段分析:(1)點線面:點是鳥,線是鳥下方的一排排高高低低的線條,形成層次感,面是線條組成的長方形,地面以及白的紙面;(2)黑白灰:通過玻璃的重疊,形成黑白灰的色塊關系,形成明度的變化和對比,從整張畫面來看,畫面的基調灰調子;(3)色彩對比:從局部看,玻璃每一層之間形成了色彩的明度對比,從整體看,背景、地面、鳥、玻璃都使用了色彩的明度對比;(4)空間、體積、質感:玻璃利用了近大遠小的規律,近的玻璃大遠的玻璃小,整體都是亮亮的基調,通過背景的亮與地面的暗形成了前后的空間關系;玻璃的空間表現,除了采用了透視的規律,還采用了色彩的明度對比,使玻璃形成遮擋的前后空間層次變化,如前面所述,近的、無遮擋的玻璃亮,遠的、有遮擋的玻璃暗,形成了空間的層次;橫豎線條的穿插增強了整幅畫的空間感,畫面下方的橫線條把畫面分出了前后的空間,組成玻璃的橫豎線條的穿插同樣也把空間拉開了。
虛實對比方面,從局部看,主要體現在畫面中玻璃線條的虛實穿插,近的線條實,遠的線條虛。從整體看,鳥、地面、背景的疏,玻璃密的線條穿插。
《河源嫁女》表現手段分析:(1)點線面:點是船和人,線是題字,面是前面的岸邊、高山以及夾在中間的河水;(2)色彩:整體色調是暖色調,畫面的前面和后面形成了色彩的明度對比;(3)黑白灰:天空白、山下的云霧白、河邊的河岸白;遠處的山灰、河水灰;近處的山、近處畫面下方的黑;(4)空間、體積、質感:透視:畫面中,云霧往上采用了仰視的透視規律,往下采用了俯視的透視規律;近處河岸上線條的寬與遠處的細,遠處山的高大和人的渺小都利用了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色彩的空間色上,正如塞尚所說:“繪畫是一種光學。這門藝術的內容,基本上是存在于我們眼睛的思維里。”繪畫創作建立在模仿自然、接近真實的認識上,力求表現出自然真實的光、影、色,而這些現象的表達離不開對色彩節奏的理解與運用。


色彩的魅力在于它一方面能和人的情感相對應,例如,紅色使人興奮,綠色使人寧靜而有生氣,藍色使人有深層感,紫色使人冷峭等等。另一方面色彩在明度、純度、形狀、色相的面積等因素的變化上也能體現某種秩序感,從而使畫面充滿節奏感。在畫面中,近處和遠處顏色偏冷,中間主體偏暖,形成了冷暖對比,突出了主體;畫面中間,采用了色彩的亮度對比,船的暗色與河水的亮形成了對比,突出了船的重要性。在明暗對比上,近處的河岸、水亮,遠處的山暗,通過近處的亮和遠處的暗形成空間變化。在線條的穿插上,從局部看,題字線條是很多排豎線條和一排橫線條穿插,河岸的直線與河岸自然形成的曲線紋路穿插;從整體看,近處的山、遠處的山、河水、船和人、河岸形成了無形的曲線穿插。在虛實對比上,從上往下看,最上面遠處的一層山虛,下面一層實,靠近河水的一層山虛,河水實,河邊的路虛,畫面下面的路實。在體積上,通過山和人、船的體塊大小對比,逆光的表現使畫面整體統一,山的大暗色塊面,人和船的暗顏色點狀,體現了畫面的體積關系。從質感上看,畫家刻畫了水波蕩漾的河水,被風吹過的沙灘的,層層堆積的像麥浪一樣的感覺,山石的粗糙的體塊的感覺,很好地表現了各種物體的質感。在節奏上,通過山石體塊的密、河岸自然形成的曲線紋路的密與云霧、河水的疏形成了疏密節奏的變化;山、河岸的靜與嫁女隊伍、水流的動形成了動靜的節奏變化;山的高低起伏、大小體塊也形成了節奏變化;整體的暖色調的形成了統一的節奏;黑白灰(如前所述)也形成了豐富的層次變化的節奏。
以上是我對繪畫形式語言中節奏的認識,我以為,如果說繪畫內容相對應的精神內涵和意境創作是作品的靈魂,而外在的形式則是作品的生命。沒有了形式,作品不能成立,內容無所依附。表現內容的積累無論多么豐富,如果沒有與之相對應的表現形式,同樣無法達到表現之目的。因此,作為繪畫創作者必須掌握繪畫形式語言的規律,結合對生活、生命的體悟,才能有所創造與開拓。
J212
A
1005-5312(2016)02-01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