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攀

[摘要] 目的 分析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與單純性高血壓患者在血管功能損害方面存在的差異。方法 選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間該院收治的接受原發性高血壓治療的患者243例為實驗研究對象,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有102例,作為觀察組;單純高血壓患者有141例,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在血管功能損害情況上存在的差異進行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BMI、FBG、TG基本臨床特征以及CAP、BPP、CPP、IMT、cfPWV等動脈功能和結構檢驗指標等情況上與對照組患者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HDL-C、LDL-C、CHOL、心率等基本臨床特征的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相對于單純性高血壓患者來說更為危急,前者血管功能損害的程度與后者相比更為嚴重,而CAP、BPP、CPP、IMT、cfPWV等動脈功能和結構檢驗指標可以作為高血壓臨床靶器官損害的重要診斷依據。
[關鍵詞] 高血壓;2型糖尿?。谎芄δ軗p害;單純高血壓患者;動脈功能
[中圖分類號] R5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5(a)-0061-02
高血壓是臨床較為常見和多發的一種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以及飲食模式和生活習慣的不斷變化,這一疾病的患者數量呈現急劇增加的趨勢,而2型糖尿病作為另一個常見的疾病經常與高血壓同時發生,對患者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增加了患者死亡的概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更為嚴重的威脅[1-2]。臨床上有很多的研究成果和相關資料均表明,與單純高血壓患者相比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害更為嚴重,因此早期診斷動脈亞臨床病變是非常重要的,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可以有效地防止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改善患者的預后[3-4]。該文選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間該院收治的接受原發性高血壓治療的患者243例為實驗研究的對象,對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與單純性高血壓患者在血管功能損害方面存在的差異進行了探討和分析,并獲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文選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間該院收治的接受原發性高血壓治療的患者243例為實驗研究的對象,其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有102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性有54例,女性有48例,年齡最大的有78歲,年齡最小的有46歲,平均年齡為(59.3±3.8)歲;單純高血壓患者有141例,作為對照組,其中其中男性有76例,女性有65例,年齡最大的有79歲,年齡最小的有48歲,平均年齡為(60.8±4.3)歲,排除標準為:繼發性高血壓患者;在3個月內有腦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心功能III級以上、慢性心率衰竭發生的患者;伴有嚴重肝腎疾病和心律失常的患者;惡性腫瘤患者;精神異?;颊咭约安辉敢饨邮軐嶒炑芯康幕颊撸瑑山M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排除標準等基本情況的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儀器和檢測方法
該次實驗研究中所有患者的檢測均有同一個經過嚴格技術培訓和考核的操作者進行和完成,接受檢測的患者需要空腹,或者是在患者餐后2 h進行檢測,檢查前應該禁酒24 h、禁止飲用咖啡、濃茶、禁食吸煙2 h,患者在接受檢查前需要在安靜和室溫保持在20~24 ℃左右的病房內休息15 min以上,并調整好心態,準備檢查的開始。
頸股動脈脈搏波傳導速度:采用法國Com-Plior SPIV儀參照標準的方法進行測定;突入管腔的血流異常缺損或局部內膜中層厚度:采用多普勒儀器進行測定;肱動脈脈壓:采用電子血壓計進行測定;肱動脈脈壓和中心動脈增強壓:采用中心動脈壓監測儀進行測定;BMI、FBG、TG、HDL-C、LDL-C、CHOL、心率等常規指標:采用常規的方式進行測量,上述所有測量指標均測定多次,并取多次測定的均值作為最終表示出來的測定值。
1.3 統計方法
該次實驗研究中對出現的所有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和檢驗的工具為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運用獨立樣本t對組間構成比進行分析,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
2 結果
觀察組有患者102例,其BMI、FBG、TG、HDL-C、LDL-C、CHOL、心率等基本臨床特征分別為(25.6±3.2)kg/m2、(6.9±2.0)mmol/L、(2.5±1.4)mmol/L、(1.2±0.5)mmol/L、(3.0±0.9)mmol/L、(4.8±1.0)mmol/L、(70.2±11.3)次/min;對照組有患者141例,其BMI、FBG、TG、HDL-C、LDL-C、CHOL、心率等基本臨床特征分別為(24.2±3.3)kg/m2、(5.1±0.9)mmol/L、(1.8±1.4)mmol/L、(1.1±0.2)mmol/L、(2.9±0.8)mmol/L、(4.9±1.0)mmol/L、(69.8±11.0)次/min,觀察組患者在BMI、FBG、TG等基本臨床特征上與對照組患者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HDL-C、LDL-C、CHOL、心率等基本臨床特征的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有患者102例,對照組有患者141例,觀察組患者在CAP、BPP、CPP、IMT、cfPWV等動脈功能和結構檢驗指標等情況上與對照組患者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高血壓是目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約占高血壓發生總人數的40%,而目前的臨床治療中對高血壓患者血壓和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均不理想,兩種疾病共同發病會因為兩者的協同作用累及患者的動脈結構,進而引發一系列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嚴重地損害了患者的血管功能,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和威脅[5-6]。
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損害重于單純高血壓患者,從實驗研究的基本臨床資料以及CAP、BPP、CPP、IMT、cfPWV等動脈功能和結構檢驗指標的分析可以發現高血壓合并2性糖尿病患者的上述指標明顯高于單純性高血壓患者,而這些指標的上升可能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患者的血管能力,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7-8]。在實驗研究的過程中采用不同的理論和測定方法對不同的動脈硬化指標進行測定的結果和臨床意義是不一致的,臨床應用的過程中并不能相互取代,而該次實驗研究依然具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屬于橫斷面研究,實驗的結果需要在前瞻性研究中不斷地證實,因此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還應該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和發現,完善實驗的統計和分析[9-10]。
在該次試驗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BMI、FBG、TG基本臨床特征以及CAP、BPP、CPP、IMT、cfPWV等動脈功能和結構檢驗指標等情況上與對照組患者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HDL-C、LDL-C、CHOL、心率等基本臨床特征上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相對于單純性高血壓患者來說更為危急,前者血管功能損害的程度與后者相比更為嚴重,而CAP、BPP、CPP、IMT、cfPWV等動脈功能和結構檢驗指標可以作為高血壓臨床靶器官損害的重要診斷依據。
[參考文獻]
[1] 左君麗,常桂麗,葛茜,等.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損害重于單純高血壓患者[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22(3):252-253.
[2] 鄧超藍.單純高血壓患者和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損害的差異分析[J].中外醫療,2015,10(3):26-27.
[3] 佀社花.老年人高血壓和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50例的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8):59.
[4] 裴麗峰,韓英,向東賢,等.老年高血壓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相關性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2,41(2):166-168.
[5] 俞家賢,舒艷紅,黃友良.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脈壓對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影響的機制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2,8(16):435-436.
[6] 徐笑洋,楊純玉,駱瑜.老年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關系[J].中國醫藥科學.2012, 2(6):18-19.
[7] 張添甜,孫光,張瀟怡,等.老年原發性高血壓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動態血壓監測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4,43(4):308-312.
[8] 浦劍虹,劉健,李建中,等.老年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患者AGT基因多態性和頸動脈超聲變化的關系[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2(5):681-683,752.
[9] 范學明,胡華青,陸琨,等.高血壓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動態血壓與CAVI及ABI相關性研究[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2,4(1):52-55.
[10] 常瓊,高繼東,張惠莉.高海拔地區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病與2型糖尿病患者動脈硬化程度比較[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30):3602-3603.
(收稿日期:2016-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