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亮 王璐
【摘要】配電網作為電網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節能潛力,而配電設備的能效情況將直接影響配電網節能水平。本文在分析線損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一種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中壓配電網設備能效評估模型,并用熵值法分配權重。該成果為供電企業實際工作提供了指導性建議。
【關鍵詞】節能降損;10kV配電網;理論線損;管理線損
引言
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為此,實施配電網綜合節能改造是履行社會責任的必然要求。
配電網直接面向廣大用戶是電力系統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變壓器、線路為配電網主要電力設備,其能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配電網損耗的大小。因此近年來如何評價配電網設備的能效水平,如何提高設備利用率,怎樣通過技術措施來降低電網損耗成為此類研究的熱點話題。
1、配電網線損形成的主要原因
(1)網架結構不合理
隨著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電網建設速度與負荷增長速度明顯不匹配。使得城市中、低壓電網結構過于薄弱,10kV供電線路半徑過長,卻多處于過載帶電狀態。同時低壓線路導線截面過小,供電能力不足,相應的補償裝置配置不齊全等原因都導致了電網損耗過大的情況。
(2)配電設備不能處于經濟運行狀態
最初的電網建設是建立在滿足供電需求基礎上了,因此在建設過程中造成了電力設備的嚴重浪費,設備利用率低、線路損耗大,設備運行不經濟,利用率較低。
(3)無功補償容量少
目前我國電力事業發展呈劇增趨勢,為滿足各行各業用電需要,城市用電負荷不斷增加。其中工礦企業大量使用感性用電設備,這些設備在正常運行中除了要消耗系統大量的有功功率之外,還要向系統吸收大量無功功率。迫使電網功率因數降低,系統無功功率的缺失加重了電網損耗的增加。
從上文分析得知,電力設備的能效水平是影響網絡損耗大小的關鍵性因素。本文將通過影響設備能效水平的各項因素,建立設備能效評估模型,通過指標評價計算找出電網節能降損的薄弱環節,為建設節能型配電網提高改造及建設的理論支撐。
2、評價方法的選取及設備能效評估模型的建立
(1)評價方法對比
由于不同的綜合評價方法具有不同的工作機理,方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所以它們主要應用的范圍也有所不同。目前主要采用的幾類評價方法如下:
定性評價方法—專家評分法、德爾菲法,操作較為簡單,能夠充分利用專家知識,但是主觀色彩強烈,并且多人評價時結論往往難以收斂。
信息論方法—信息熵理論評價方法、灰色統理論與灰色綜合評價方法等,排除了人為因素的干擾及影響,能夠反映評價對象的客觀信息,但是一般需要和主觀評價方法結合使用。
系統工程方法—層次分析法(AHP)、平分法、關聯矩陣法,方法簡單易操作,只適用于靜態評價,但評價對象的因素一般不超過9個。
考慮到影響配電網設備能效的因素少且屬于靜態評價指標,同時在評價過程中應根據設備本身屬性及運行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價,因此選用層次分析法對設備能效進行評價,并采用熵值法為各指標分配權重。
(2)配電網設備能效評估模型的建立
中壓配電網設備主要有變壓器、線路及無功補償裝置,總結相關影響因素設立二級指標為線路長度、截面、裝接配變容量;變壓器型號、容量;無功補償容量、安裝及投運情況,并進一步細化到三級指標。
一級指標包含線路、變壓器、無功補償三個方向。
二級指標線路包含長度、截面、裝接配變容量;變壓器包含容量、型號;無功補償包含容量、安裝及投運時間。
三級指標線路長度包含超長線路占比、平均主干長度達標率、主干線長度超標線路占比;線路截面包含主干截面過小線路占比、線路經濟截面;線路裝接配變容量包含線路裝接配變平均容量、線路裝接配變總容量超標線路占比。變壓器型號包含變壓器高損變占比、變壓器高效型號占比;變壓器容量包含變壓器節能容量、非標準化容量占比。無功補償容量包含已安裝無功補償容量占比、已投運無功補償容量占比;無功補償安裝及投運時間包含無功補償安裝率、無功補償投運率。
筆者選用山東某地實際配電網數據進行驗證,依據評估模型計算該地區設備能效綜合得分為93.06,能效水平較高,主要體現在中壓配電網設備線路運行情況較好,無功補償效率較高,但在變壓器方面能效水平較低,節能型變壓器使用較少且仍存在高損變,建議根據電網規劃情況逐年更換高損變。
3、結論
線損率作為供電企業的一個綜合性技術經濟指標,能夠反映能源的有效利用及供電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配電設備是配電網重要組成部分,其能效水平可直觀反映配電網節能水平。因此提高設備能效及利用率可以降低電網線損率,提高用電企業經濟效益。本文在分析線損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一種中壓配電網設備能效評估模型,并成功應用于山東省典型區域配電網,得出區域內配電網設備在能效方面存在薄弱環節,通過計算分析,建議在以后設備改造中結合地區負荷增長情況,以節能角度考慮對設備進行更換,降低配電網損耗,提高設備利用率。
參考文獻:
[1]胡景生,胡國元.配電網經濟運行[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2]王瑋,周依能.10kV配電網節能降損策略研究 [J].無線互聯科技,2008,31(23):45-46.
[3]段成.電網投資效益后評價理論及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究 [D].華北電力,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