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俠芳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而農業的命脈就是水利,發展現代農業在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增加社會穩定性因素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國家在農田水利建設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我國現有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供給總量仍然較少無法滿足農業生產和抵御自然災害的需求,要改變這個現狀,需要構建“一主多元”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供給體系。
【關鍵詞】一主多元;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供給體系
作為農業生產最重要的基礎設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革刻不容緩,構建的“一主多元”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供給體系是指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參與供給。農田水利建設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而且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保證。
1、我國農田基礎設施供給的現狀和困境
我國的耕地類別以旱地所占比重偏多的現狀決定了農業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殷切需求,但就目前來看這個矛盾依然沒有解決,我國水庫建設總量在政策的支持下有了明顯提高,政府在水利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也是逐年增加但仍然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的需求,因為從有效灌溉面積和糧食產量這兩個重要的評價指標來看我國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效果依舊不明顯,在抵御自然災害方面,我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發展仍然后勁不足,在歷年抗擊自然災害的戰斗中我國農業損失慘重。目前我國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以政府供給和市場供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但是由于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投資存在高風險和回收期限長等特點農戶不愿進入供給,使得市場供給近乎失靈,而國家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又極其有限,這就造成了我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緩慢。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由市場供給建設中出現了諸多問題,例如,用水戶為了追求短期收益忽略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甚至有些地區將水利設施承包由私人經營,造成農戶為了用水而經濟負擔加重的現象,農戶的積極性受挫,問私營者為了眼前利益缺少對農田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其實這損害的是農戶的利益,所以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供給方面仍要采取以政府為主導多元素參與的供給體系,不能削弱政府在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導作用。
2、“一主多元”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供給體系的運行模式
為了改善提高農村的生活質量和生態建設,為了解決農田水利基礎設計供給無法滿足生產需求的現狀,“一主多元”的農田水利基礎建設模式應運而生,一主是指以政府為供給主體,多元是指多元素參與供給,由于農田水利設施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必須由政府供給,但是因為政府財政投入有限為了增加政府外投資,需要構建“一主多元”供給體系,多元參與是由政府以外的主體供給參與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在政府的主導多元素參與的供給按照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水資源持續利用的要求,根據政府相關政策來安排,減少水資源的浪費、降低了農戶的投入資本還避免了實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腐敗等問題。
2.1 政府為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供給主體
農業是我國的根本,糧食安全又是我國立國根本,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國家和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因為它是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的保證,長期以來我國農業處于發展較為緩慢的階段,政府對農業的重視和投入力度不斷的加大有著不可估量的長遠現實意義,因為農田水利設施的投入金額大、回收周期長、投資風險大、投資回報率低市場供給中企業的參與度不高,所以參與的多為最密切的利益主體,但是利益主體多為農戶,在農田基礎設施方面的供給金額極其有限,跟整個投入來比幾乎是杯水車薪,所以政府必須作為供給主體,加大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力度,同時政府還應該通過鼓勵和支持其他供給主體參與,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實現我國農田基礎設施的高效利用。
2.2 政府主導下的多元參與供給
多元參與供給中的主體之一是農戶參與供給,供給的方式可以為勞動力的供給、資金的供給和實物的供給,農戶參與供給后可以滿足自身對灌溉的需求,改善自己的農田質量,農戶在供給時還可以根據農戶特點采用單獨供給和合作供給等方式進行。參與主體之二是企業、當地用水協會等社會供給,各地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對制度做了改革,將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產權采取承包、租賃、合作、拍賣等方式進行改革,這些舉措有效的解決了管理責任不清晰和產權不清楚等問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資金得到必要補償。
2.3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供給的市場運行機制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在以政府為主導和多元參與供給的模式下,仍要遵循市場運行機制,都要按照市場規則來運作。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多元供給體系,能夠根據農戶需求供給,多元主體參與能夠給農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農戶有了更多的選擇。政府作為主體加入其他主體供給增加了建設所需資金,為農田水利開辟新渠道做好資金保障。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供給還需要來自政府優惠政策和民辦公助等政策來扶持,可以根據“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參與到水利農田基礎設施的建設中來。
3、結語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非常大,采用“一主多元” 的供給模式順應時代進步潮流和農民實際需求,讓我國農業發展更加順暢。
參考文獻:
[1]柯龍山.我國農田水利設施供給機制:變遷、困境與創新——基于南方旱澇災害的思考.農業現代化研究,2010(5).
[2]周玉璽,胡繼連,周 霞.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供給制度選擇. 改革,2011(3).
[3]賀雪峰,郭 亮. 農田水利的利益主體及其成本收益分析 以湖北省沙洋縣農田水利調查為基礎. 管理世界,2010(7).
[4]焦長權. 政權 懸浮 與市場 困局 :一種農民上訪行為的解釋框架. 開放時代,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