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蔚
【摘要】一直以來,引黃灌區是寧夏解決農業生產灌溉用水的一個重要措施,在農業經濟建設和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對當前寧夏引黃灌區水資源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探討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寧夏;引黃灌區;水資源利用
引黃灌區在寧夏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在實踐中,存在水資源利用率低、水利工程老化、水資源管理不佳及水體污染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灌區整體效益。為實現科學的引黃灌區,充分利用水資源,必須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出針對性解決措施。
一、寧夏引黃灌區的水資源利用現狀及問題
(一)水資源開發及利用現狀分析
在取水方面,截止2015年低,整個寧夏地區的取水量超過75.157億m3,包括地下取水6.012億m3,取地表水0.928億m3,取黃河水68.217億m3。在用水方面,同年全區農業灌溉取水量為67.735億m3,占總全區總取水量的90.1%;工業生產取水4.781億m3,占比6.4%;城鎮居民生活取水1.320億m3,占比0.18%;農村居民和牲畜取水量為0.691億m3,占比0.9%。在耗水量方面,寧夏全區一共消耗水量為39.263億m3,包括地下水2.632億m3,黃河水35.365億m3,地表水1.266億m3。
另外,從水環境看,黃河入境斷面下河監測站監測數據顯示,全年水質為Ⅱ~Ⅲ類,水質較好。出境斷面監測數據顯示,水質全年Ⅲ~Ⅳ類,豐水期水質要好于枯水期。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水資源利用率不高。引黃灌溉自流灌區,水利工程老化嚴重,滲漏問題突出,導致水資源利用率不高,利用系數僅僅在0.43~0.45,且平原區域的農業生產以漫灌為主,粗放型灌溉,排引比超過0.58。水稻的毛灌定額是20080m3/hm2,水澆地平均毛灌定額為15020m3/hm2,這大幅超出了作物實需水量。數據顯示,作物水分生產率僅僅為0.65kg/m3,和現階段黃河流域節水灌區的1.84~2.05kg/m3有較大差距,可以看出農業生產用水存在嚴重的浪費問題。
二是水資源開發利用結構不合理。一直以來,農業是寧夏重要產業,從發布的數據看,2015年農業用水量達到93.6%,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近25%,工業生產用水比重只有3.9%,比全國平均水平低近16%。此種結構極和現代工業發展要求是不相符,也使得寧夏現代化工業發展力難以提升,經濟水平較低,城市化建設減緩,不利于人們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提升。
三是水利工程老化。當前,寧夏引黃灌區共有干渠19條,支渠4000余條,但是干、支渠的砌護還不到20%,灌溉水利工程的完好率還不到50%,這是導致渠系水利用率低、水資源損失的主要因素。據分析,當前寧夏引黃灌區的綜合灌溉的水利用系數僅僅是0.4,可知渠系水資源節約空間和潛力較大。
四是水利污染較為嚴重。從2014年的評估看,全灌溉區污染河段長占總長的81.2%,超五類污染河長占到61.9%。污水灌溉、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導致土壤硬化、毒化,土壤吸收能力降低,肥力下降,直接影響作物生長和產量。土壤中的有毒物質伴隨降雨、灌溉排水進入河流或地下睡,導致水生態環境嚴重破壞。
五是水資源管理不到位。目前,水資源管理部門對灌區的水利管理僅僅是支渠,計量也只針對支渠口,計量收費單單按照支渠計量均攤灌溉面積上。因支渠涉及的灌溉面積較大,用戶數量較多,仍為淌“大鍋水”。同時,未完善取水許可、水價調整等方面的制度,水資源有償應用和流轉制度及合同制未嚴格落實。
二、提升寧夏引黃灌區水資源利用效率的可行性對策
針對當前引黃灌區水資源開發和利用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應做好這幾方面的工作:(1)科學調度水資源,應根據現階段引黃灌區的春夏及晚秋干旱的自然規律,要明確需要引水的次數,確定引水時間,并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調水方案。此外,在春灌時應提早3~5天往下游區域輸水,此種先下后上的引水灌溉方式,可有效緩解灌溉用水高峰時的矛盾,確保上、下游農作物適時灌溉。(2)嚴格管控引水量,應遵循“鹽隨水來,鹽隨水去,鹽隨水上,水蒸鹽留”特性,對引水及灌水兩方面的量進行有效控制,以免地下水位在回升后造成土壤次生鹽堿化。(3)強化水資源利用管理,引黃灌區應嚴格執行“計量供水,按方收費”管理機制,并在鄉鎮逐步進行測水量工作,以促進節約用水,改善灌區用水結構不均矛盾。此外,要加強水環境保護,做好水資源監測,制定相關處罰措施。(4)加強水利工程管理,應在既有灌溉工程基礎上,加大投入,對重點工程進行整修、改建,同時要進一步完善田間水利工程配套設施,同時要加強生態水利工程建設,在取水同時保護好水生態緩解。(5)加強現代化灌溉建設,應積極引進和推廣先進節水灌溉技術,從以往的充分灌溉轉變到非充分灌溉,對灌區的引和用水實行監測和動態管理。充分利用好遙感、遙控等現代技術對配水、分水進行自動化管理。
三、結語
綜上而言,寧夏引黃罐區的水資源較為匱乏,且水質較差,存在水資源利用率低、水資源利用結構不合理、灌區工程老化失修嚴重、水污染嚴重等問題。要充分認識到這些問題,加強制度建設,規范水資源利用,同時要重視灌溉工程的管理,并推進現代灌溉工程建設,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降低水污染,實現經濟、社會及環境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郭艷珍.寧夏引黃灌區實現黃河水合理利用的水資源調度問題探析[J].科技視界,2012,30:417+413.
[2]張金萍,郭兵托,侯紅雨,劉俊閣.寧夏引黃灌區水平衡機制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0,12:38-41.
[3]劉勤.寧夏引黃灌區節水技術體系研究初探[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09,04:137-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