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鄒紅梅
【摘要】科學合理規劃河道防洪治理工作可大大提高區域內規劃的治澇能力、防洪能力,對于維護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改善地區水環境,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了充分發揮河道防洪治理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以及防洪效益,非常有必要探討如何合理規劃河道防洪治理工作。
【關鍵詞】河道防洪治理;規范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人口的快速膨脹,城市用地越來越緊張,很多工廠和住宅因為追求一些短期利益慢慢朝著河道發展,擠占了河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河道水流,如果發生洪水的話,肯定會造成巨大損失。為此,一定要做好河道防洪規劃工作,為人們的正常生產提供便利。
1、河道防洪規劃中的主要問題
現階段,關于河道防洪治理規劃工作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①隨意改變河道控制節點,影響水利的流暢。②隨意縮窄江河道,導致河道的泄洪能力大大降低。③并沒有合理設計挑水丁壩的角度及長度,改變了流向,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對岸以及上下游。④堤修主河槽邊的過程中極易被沖垮,這樣不僅不利于維護勞動人民的安全,也會導致大量的財產損失。⑤因為河道相關的主管部門并未科學、合理的進行規劃管理,導致管理不到位。
2、統一規劃河道防洪治理工作,明確重點
2.1 科學、合理的統籌進行規劃。想要科學、合理管治河道,一定要結合河道的特點,并且深入研究河道的水文條件后再制定相應的防治方案,實現河道的綜合治理。首先,對于河道流過的土地應該退耕還林或者退牧,而且應該注意做好水土及環境保護工作,能夠有效攔截推移質以及地面徑流。同時,應該做好堤岸整治工作,上游可以采用修建堤壩的措施,下游應該清除阻礙的泥沙,通過這種上堵下排的方式確保河道水利保持暢通。其次,改造河道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護好周圍自然環境,維持河道生態環境,特別是應該注意保護好天然河道。另外,應該深入研究多種方案,盡可能選擇最優的方案,從而達到良好的河道治理以及防洪效果。
2.2 合理布局“點、線、面”。“點”指的是確定需要進行河道防治的位置及重要河段,一般都是村莊、城鎮、相應耕地面積比較集中的地方,特別是可能出現垮塌、沖刷或者其他危險事故的地方。而“線”指的是河道的岸線、堤線,進行防洪建設施工的過程中一定要統籌規劃上下游及左右岸的岸線、堤線,通過調整流向的工作將天然河道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為了防止建設護岸工程而侵占洪截面,提高河道水位導致嚴重的損失,應該盡可能不要修建丁壩建筑,進而有效保護耕地、流域范圍內的各種建筑,也可有效避免挑流時會對對岸造成影響。其次,河道的轉彎半徑應該設置成一條類似拋物線的曲線,不能設置得太小,而且需要做到其和上下游、左右岸之間相互協調、配合。“面”指的是需要處理好河流斷面和擋水面和相應平面之間的關系,可以采用實測1/2000地圖科學、合理的布置河道平面,有效提高河道平面的整體效果。
3、確定科學、合理的防洪標準
3.1 明確科學、合理的河道防洪治理標準。結合堤防保護的對象全面分析、確定相應的防洪標準,然后綜合考慮環境、經濟、政治以及各種社會因素進行對比、論證分析,最后制定科學、合理的河道防洪治理標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確定防洪標準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機結合河道防治的近期利益以及長遠意義,而且應該考慮綜合有效利用水庫可能會大大提高河道防洪能力以及水土保護等問題。
3.2 河道護岸以及河床護底。為了盡量減輕洪水對河岸的沖刷,加強岸坡的穩定性,有效提高堤腳防洪水平,一定要努力做好護岸工程建設工作。河道護岸包括非結構性護岸、結構性護岸兩種類型,其中結構性護岸包括坡式護岸、墻式護岸,墻式換岸由混凝土、漿砌石等共同搭建成一個剛性護岸,進而避免洪水的沖刷作用;而坡式護岸相對比較復雜,下部主要由土工織物、拋石、鋼筋混凝土塊等共同組成一種護坡形式,上部主要由水泥土、土工織物、混凝土以及漿砌石等共同組成護坡。非結構性護岸包括生物護岸、自然護岸,生物護岸指的是鋪設植被前采用大米草、稻草或者黃麻等可降解材料覆蓋在岸坡表面形成一層保護層,避免水土流失。自然護岸指的是河岸面層栽種植被,而且應該鋪設相應的卵石或細沙等構建一個卵石灘或者自然沙灘。
3.3 確定科學的治導線以及河流控制節點。河流的治導線主要指的是治理河道后,確保防護堤內河床的水流路線在最穩定的平面,進而加強重點固堤,確保科學、合理的建設并布置護堤安全。想要合理應用治導線,一定要明確確定河道上的控制節點,而且需要全面分析彎道以及相應的過渡段,進而維持河段的穩定,提高河寬整治的有效性。假如河道流動在平原、丘陵,一般水流比較蜿蜒、曲折,河床狀態的穩定性較差,這樣也會使河道主流線發生很大波動,為此應該在安全可靠的河岸上設計治理導線。其次,應該合理應用天然節點,假如沒有的話可以設置丁壩。確定河流控制節點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①深入、全面分析河勢的水流以及穩定性。②保證凹岸并不是被洪水沖刷或者后退,可在凹岸上下游或其頂點周圍建設一個挑水丁壩,將其作為堤岸保護據點來有效控制主流,維持河流的穩定性。
4、加強堤防建設
河道防洪治理工作過程中,應該結合河道實際情況確定堤型,而且應該嚴格遵守“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則。假如河道位于丘陵地段、山區地段可能會有大量砂卵石,為此確定堤防堤型的時候應該有機結合疏浚河道以及碾壓砂卵石的方式進行堤防建設,在河道的迎水面、背水面的堤頂也需要采用漿砌石構建護坡,避免出現滲漏,這樣也有利于減少建設成本。如果是平原河流需要建設相應的碾壓土壩,采用一些土工防滲的材料有效防止滲漏,護坡應該選擇混凝土建設。
參考文獻:
[1]郭金燕.確定城市防洪標準與河道防洪標準的幾點認識[J].北京水務,
2012(5):23-25.
[2]鐘平安.流域實時防洪調度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J].水文學及水資源,
2013(09):34-35.
[3]殷正文.如何做好河道防洪治理規劃工作[J].大科技,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