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涵
【摘要】建筑施工技術得到了發展,各種新施工技術不斷出現與成熟,裝配式施工技術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施工形式,有著獨特的優勢,越來越受到青睞。本文結合自身工作經驗,著重分析裝配式住宅施工技術控制要點,以期提高裝配式住宅施工質量。
【關鍵詞】裝配式住宅;施工技術;控制
建筑業對促進國民經濟迅速發展起到了積極地作用,并不斷的向節能、資源節約等方向發展。受到勞動力缺乏、資金短缺等方面的影響,探索建設周期短、成本低、質量好的建筑工程技術對解決建筑業所面臨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有著高效率、成本低、結構合理等特點,越來越受到建筑者的青睞,在建筑發展環境下,裝配式建筑憑借高效益、高效率的特點必將成為建筑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1、裝配式施工技術優勢分析
1.1 裝配式施工技術有著自身的優勢:
1.1.1 節約資源。我國建筑業雖然發展迅速,但是各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舊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在資源節約方面,我國建筑耗能是發達國家幾倍,尤其是對鋼筋、水泥的消耗,這嚴重制約了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裝配式施工技術可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施工過程中大量與預制板的使用大大減少了外墻模板的用量,同時減少了建筑工程中的其他環節,如減少混凝土養護用水、減少廢棄物等。
1.1.2 縮短了建筑工期。在裝配式住宅施工中,由于減少了部分分項工程,對降低施工工期起到了積極作用。如大大減少了模板工程施工量,減少了腳手架工程施工量,減少了混凝土結構中的養護環節等,同時在部分樓層完成后隨時可以進去裝飾裝修工程,不同工序間穿插作業,這對縮短工期又起到積極作用。綜上所述,裝配式結構能夠大大的縮短建筑工程工期要求。
1.1.3 節約了建筑成本。裝配式結構在節約能源、降低工期的最直接結果就是降低了建筑工程造價,在人材機方面,有效地解決了勞動力價格上漲所引起的建筑成本增加問題,在材料使用方面,降低了模板、水泥、鋼筋等材料的使用。也就是說,裝配式結構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了施工企業的利潤,研究裝配式施工技術并實踐,對促進建筑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1.4 保證建筑工程質量。在裝配式結構中,預制板的集中生產保證了其自身的高質量,單個構建質量的提高對提高整體工程質量具有積極作用,能夠有效避免混凝土結構中開裂、露筋等質量問題,降低了結構間的誤差,提高了精確度。同時在預制構件加工制作過程中通過對材料性能的控制,能夠有效地提高建筑防凍、耐火、隔音等效果,提高了建筑的使用效果。
2、裝配式住宅施工技術控制要點
2.1 預制板灌漿前施工技術控制。在預制板灌漿之前應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培訓工作,進行技術交底,明確灌漿工序的不可重復性要求,提高操作意識。進行灌漿作業前,對灌漿原材料的保存應有專門的倉庫進行統一的管理,保持防雨通風的要求,原材料存放應與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對于預制板的表面應清潔干凈,不得存在油污等粘接物,表面不得有松動的混凝土塊等,灌漿前應對表面用水濕潤且不能存有積水以期保證灌漿原材料與接觸面粘接嚴密。
受到灌漿材料初凝時間短等因素的影響,為了不影響可操作性,順利完成一次性灌漿,應事先做好灌漿分區作業安排。對灌漿區進行分段,保證每個分區兩筒到三筒的灌漿料量,灌漿料量由每個灌漿區實際用料所需量決定,計算完成每個區灌漿所需時間。當灌漿灰料餅達到一定強度后方可進行預制板的吊裝作業,在會并制作過程中要嚴格控制灰餅的平整度及灰餅高度,為了保證后續吊裝作業的順利進行應保持預制板下留置的灌漿縫的高度。
對于預制墻板鋼筋定位工序,為確保墻板吊裝就位的精確性,在吊裝前應該嚴格檢驗鋼筋位置,為避免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污染鋼筋接頭處,應事先在剛健接頭處做好包裹膠帶等保護措施。吊裝前去除膠帶為保證吊裝版一次性順利完成吊裝工作,應事先對鋼筋插件的位置、垂直度等進行檢驗。
2.2 預制板吊裝及定位質量控制要點。在進行預制板吊裝時,應充分考慮預制構件的荷載及吊裝的距離,合理的選取吊裝機械,采用順序吊裝的流程進行。在吊裝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吊裝速度,當預制板到達作業上方600㎜時,應采用相應措施保證預制板下降速度與下降方向,嚴禁預制板下降過程中左右搖晃。
當利用快速定位措施定位預制板時,應在吊裝前嚴格檢查快速定位構建的位置準確,保證定位鋼筋迅速插進灌漿筒里。將擰在預制板兩側的測斜支撐的螺栓迅速插進定為構建豁口中,插入豁口后預制板慢慢下放。
預制板兩側的斜支撐應連接在預制板或現澆板上的螺栓連接件上,連接過程中隨著預制板的垂直度進行調整,初步定為后采用可調節斜支撐進行臨時固定,長桿斜支撐固定完畢后采用短桿斜支撐換下快速定位構建,以方便后續工作的進行。預制板水平方向的調節具體過程為:依據樓板上的控制線進行預制板位置校正,可利用千斤頂進行預制板水平位置的微調,垂直預制板方向的水平調節可以通過短斜撐進行微調來完成;對于預制板垂直度的調節,應在水平位置調結后進行,可通過長斜撐調節桿進行,通過控制預制板頂部的水平位移來實現垂直方向的調節過程。
2.3 預制板現澆點鋼筋綁扎與灌漿控制要點。綁扎前嚴格按照設計標準劃定鋼筋綁扎位置,保證暗柱鋼筋與預制板甩出鋼筋的固定成型。對鋼筋的縱向控制可采用比墻筋大一號的鋼筋制作成間距1.2m的梯子筋并合理設置鋼筋間距,端頭做好防銹處理;對于鋼筋橫線控制可在頂板上層設置間距為100mm的梯子筋,以保證澆筑混凝土時墻筋位置不發生偏移。
在進行灌漿前應嚴格控制好各項參數,如顆粒級配、流動性等,拌合水應采用現取現用的方式,溫度20℃下的飲用水。灌漿應在預制板校正后及預制板兩側現澆部分合模前進行,當預制板底溢出灌漿料時表示預制板底20mm灌漿縫已經灌滿。應留置同條件下的養護試塊,按標準規格,每樓層留置一組,每組三塊。應充分的估計灌漿料灌漿前后剩余對比,同時應進一步檢驗灌漿料從灌縫溢出口溢出及從PVC管中溢出情況,兩種方法結合檢驗灌漿的充實性。
3、結論
本文分析了裝配式結構的優點,并分析了裝配式住宅施工技術部分工序質量控制要點,這對促進裝配式技術的發展及提高技術質量具有一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