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新球,廖寶文,吳照柏,吳后建,鮑達明,但維宇,劉世好
中國紅樹林濕地資源、保護現狀和主要威脅
但新球1,廖寶文2,吳照柏1,吳后建1,鮑達明3,但維宇1,劉世好1
1. 國家林業局中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湖南 長沙 410014;2.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520;3. 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北京 100714
以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2009—2013年)為基礎,應用中巴地球資源衛星CBERS-CCD數據和其它數據,采用3S技術和現地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中國的紅樹林濕地資源、保護現狀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1)中國紅樹林濕地面積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總體上呈現先減少后增加的趨勢,由20世紀50年代的42 001 hm2迅速減少到2000年的22 024.9 hm2,后又快速增加到2013年的34472.14 hm2。(2)從省級層面看,海南省紅樹林面積近年來保持相對穩定,但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減少幅度較大,約減少52.6%;廣西和廣東紅樹林面積近年來保持穩定且有一定增長,分別恢復到20世紀50年代87.8%和92.8%的規模;福建紅樹林面積近年來穩定增長,已達到20世紀50年代規模的1.6倍;浙江紅樹林面積基本保持穩定。(3)形成了包括國際重要濕地、國家重要濕地、紅樹林濕地自然保護區和紅樹林濕地公園等級別在內的紅樹林保護體系。(4)中國紅樹林濕地面臨的主要威脅是污染、圍墾、過度捕撈和采挖、基建和城市建設以及外來物種入侵。
紅樹林;濕地資源;保護現狀;主要威脅;中國
引用格式:但新球, 廖寶文, 吳照柏, 吳后建, 鮑達明, 但維宇, 劉世好. 中國紅樹林濕地資源、保護現狀和主要威脅[J]. 生態環境學報, 2016, 25(7): 1237-1243.
DAN Xinqiu, LIAO Baowen, WU Zhaobai, WU Houjian, BAO Dam in, DAN Weiyu, LIU Shihao. Resources, Conservation Status and M ain Threats of M angrove Wetlands in China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6, 25(7): 1237-1243.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濕地木本植物群落(張喬民等,1997)。紅樹林為適應海岸潮間帶的環境,形成了獨特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生態特性,不但具有防風消浪、保護堤岸、促淤造陸、凈化環境、改善生態狀況等多種功能,而且還是水禽重要的棲息地,也是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的場所(黃桂林,1996;林鵬,1997)。紅樹林濕地作為重要的濕地類型,已被列入拉姆薩爾公約國第四屆成員國大會(蒙特利爾,1990)制訂的拉姆薩爾濕地分類系統及中國濕地資源調查分類系統(陳克林,1994)。紅樹林濕地已成為國際上濕地生態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對象(鄧國芳,2002;林鵬,2003)。然而,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自然因素和人為干擾的雙重驅動下,紅樹林遭受了較大的破壞,全球35%的紅樹林已經消失(Blasco et al.,2001;Valiela et al.,2001),中國近50%的紅樹林也已經消失,從20世紀50年代的42001.0 hm2(國家海洋局,1996)下降至2000年的22 024.9 hm2(國家林業局森林資源管理司,2002)。因此,加強中國紅樹林濕地保護管理和生態恢復工作迫在眉睫(廖寶文等,2010)。
為了更好地開展全國紅樹林的管理和保護,國家林業局于2001年組織開展了全國紅樹林資源調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當時全國紅樹林資源狀況,為2001年以后的全國紅樹林資源保護和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更進一步掌握中國濕地資源現狀,使中國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全面與國際接軌,從2009年開始,國家林業局組織開展了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工作(注:未包括港澳臺和海南省三沙市),2013年12月結束。此次調查工作進一步摸清了中國紅樹林濕地資源的基本狀況。
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數據,對中國的紅樹林濕地資源現狀、保護現狀和主要威脅進行全面分析,以期為下一階段中國紅樹林濕地保護管理提供參考。
1.1數據來源
主要包括遙感數據、水文數據和輔助數據3個方面。
(1)遙感數據。主要采用CBERS-CCD數據源,分辨率19.5 m。
(2)水文數據。主要包括沿海區域的潮位信息。
(3)輔助數據。主要包括數字高程模型DEM、地形圖、土地利用現狀圖以及東南沿海相關省份已經開展的相關紅樹林調查成果等。
1.2研究方法
中國紅樹林濕地資源調查方法主要通過遙感技術,按照國家濕地調查技術規定,事先進行判斷區劃,然后,輔以GPS定位、地形圖和其他高分辨率衛片,對所有全部圖斑進行野外實地調查驗證,并在ARCGIS10.0中求算面積。并進行動物、植物、水文與其他環境因子的調查。通過省和國家的質量檢查,組織地方與國家專家進行成果評審。具體中國紅樹林濕地資源調查的技術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中國紅樹林調查技術流程示意圖Fig. 1 Technological flow diagram of mangrove investigation in China
2.1面積與分布
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紅樹林濕地分布范圍北起浙江溫州樂清灣,西至廣西中越邊境的北侖河口,南至海南三亞,海岸線長達14 000多千米,現有紅樹林面積34 472.14 hm2,行政區劃涉及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五省區的50余個縣級單位,詳見表1、圖2。
按省統計,紅樹林分布面積從高到低依次為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浙江,分別占全國紅樹林面積的比例為57.30%、25.47%、13.74%、3.43%和0.06%。
按地級市統計,紅樹林分布面積從高到低的前3個地級市分別為湛江、欽州、北海,占全國紅樹林面積比例分別為41.41%、10.45%和8.82%。
按縣統計,紅樹林分布面積大于1000 hm2的縣域有欽南區(10.31%)、東海島(9.59%)、雷州市(8.81%)、廉江市(8.57%)、湛江市(8.03%)、合浦縣(7.55%)、美蘭區(5.14%)和文昌市(4.90%)、臺山市(3.59%)、徐聞縣(2.98%)和珠海市(2.95%),這些區域均分布在北緯22.5°以南。
2.2面積變化情況
從總體上來說,中國紅樹林面積呈現先減少后增加的趨勢(表2),從20世紀50年代的42001 hm2迅速減少到2000年的22024.9 hm2,后又快速增加到2013年的34472.14 hm2,這主要是由于2000年以后,中國政府更加重視濕地的保護和恢復工作,實施了一批紅樹林生態恢復和修復工程項目,主要采取人工造林的方式增加了紅樹林面積。
從省級層面看,海南紅樹林面積近年來保持相對穩定,但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減少幅度較大,約減少52.6%;廣西紅樹林面積近年來保持穩定且有一定增長,基本恢復到20世紀50年代87.8%的規模;廣東紅樹林面積近年來呈現了較快增長勢頭,基本恢復到20世紀50年底92.8%的規模;福建紅樹林面積近年來穩定增長,已經達到了20世紀50年代的1.6倍;浙江紅樹林面積基本保持穩定。

表1 中國紅樹林分布面積統計表Table 1 Mangrove area in various provinces of China
3.1中國紅樹林濕地現有保護形式
3.1.1紅樹林濕地自然保護區

圖2 中國紅樹林濕地分布示意圖Fig. 2 Distribution of mangrove in China

表2 中國紅樹林分布面積變化表Table 2 The changes of mangrove area in China during 1950—2013
調查結果顯示(表3),全國紅樹林分布區域現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共計28個,保護紅樹林濕地面積共26093.06 hm2。其中,國家級保護區7個,保護紅樹林濕地面積17776.62 hm2;省級自然保護區10個,保護紅樹林濕地面積5429.69 hm2;市縣級自然保護區11個,保護紅樹林濕地面積2886.75 hm2。按保護對象分,有21個自然保護區以保護紅樹林及其生態系統為主,4個以保護鳥類及其生境為主,3個以保護海洋水產資源、魚類資源及海草床等為主,此外還有1個以海南特有青皮林(注:青皮Citrus reticulata不是紅樹植物)為主要保護對象。

表3 中國紅樹林分布區域自然保護區一覽表Table 3 Mangrove nature reserves in China
3.1.2紅樹林濕地公園
近年來,濕地公園已成為濕地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濕地自然保護區的有力補充,本次調查范圍內有各級紅樹林濕地公園共9個(表4),其中國家級濕地公園6個,省級濕地公園3個,共保護紅樹林濕地面積883.53 hm2。這些濕地公園都是以紅樹林保護為主要特色。
3.1.3其他保護形式
在紅樹林分布區域共有6個國際重要濕地分布有紅樹林,占中國(不含港澳臺)45個國際重要濕地的13.3%,這6個國際重要濕地分別是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廣西北侖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西山口紅樹林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福建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此外,紅樹林分布區域還有三都灣濕地、福清灣濕地、晉江河口和泉州灣濕地、九龍江河口濕地、東山灣濕地、珠江三角洲濕地、東寨港濕地、清瀾港濕地、洋浦港濕地、欽州灣濕地、山口紅樹林濕地、北侖河口濕地等12個列入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的重要濕地。

表4 中國紅樹林濕地公園一覽表Table 4 Mangrove wetland parks in China
根據對有紅樹林分布的53個重點調查濕地威脅因子的調查結果,中國紅樹林所遭受的主要威脅因子有污染、圍墾、基建和城市建設、過度捕撈和采集、外來物種入侵(表5),這5個因子威脅重點調查濕地的個數分別為31、20、18、18和11,影響頻次分別為58.5%、37.7%、34.0%、34.0%和 20.8%。其中,過半數以上重點調查濕地受污染影響;而圍墾、基建和城市建設、過度捕撈和采集也分別影響了1/3以上的重點調查濕地。

表5 中國紅樹林面臨的主要威脅Table 5 The main threats of mangrove area in China
采用3S技術和現地調查相結合方式進行中國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不僅完成了全國基于圖斑水平的全國濕地資源調查,還形成了系統的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成果與數據庫,另外對紅樹林濕地進行了重點調查。本次調查將對中國紅樹林濕地的保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調查結果表明,(1)中國紅樹林濕地面積總體上呈現先減少后增加的趨勢,由20世紀50年代的42001 hm2迅速減少到2000年的22024.9 hm2,后又快速增加到2013年的34472.14 hm2。(2)從省級層面看,海南省紅樹林面積近年來保持相對穩定,但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減少幅度較大,目前只占20世紀50年代的47.4%;廣西和廣東紅樹林面積近年來保持穩定且有一定增長,分別恢復到20世紀50年代87.8%和92.8%的規模;福建紅樹林面積近年來穩定增長,已達到20世紀50年代規模的1.6倍;浙江紅樹林基本保持穩定。(3)形成了包括國際重要濕地、國家重要濕地、紅樹林濕地自然保護區和紅樹林濕地公園等級別在內的紅樹林保護體系。(4)中國紅樹林濕地面臨的主要威脅分別是污染、圍墾、過度捕撈和采挖、基建和城市建設以及外來物種入侵。
由于受調查方法的局限,本次調查沒有對面積小于1 hm2的紅樹林濕地進行調查和統計,也沒有對臺灣、香港和澳門地區的紅樹林濕地進行調查和統計。然而,這些地區的紅樹林濕地也是中國紅樹林濕地資源的重要組成,也需要進行系統地保護。
致謝:感謝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工作三家中央技術支撐單位以及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浙江省級調查組和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在調查過程中付出的辛勤勞動!感謝審稿人提出的寶貴意見!
BLASCO F, AIZPURU M, GERS C. 2001. Depletion of the mangroves of Continental Asia [J]. Wetla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 9(3):255-266.
VALIELA I, BOWEN J L, YORK J K. 2001. Mangrove forests: one of the world's threatened major tropical environments [J]. BioScience, 51(10):807-815.
陳吉余. 主編. 1995. 中國海岸帶地貌[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71-77.陳克林. 1994. 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指南[M].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2-3.鄧國芳. 2002. 遙感技術在紅樹林資源調查中的應用[J]. 中南林業調查規劃, 21(l): 26-28.
范航清. 1993. 成立中國紅樹林研究中心的必要性和中心任務[J]. 廣西科學院學報, 9(2): 122-129.
國家海洋局. 1996. 中國海洋21世紀議程行動計劃[Z]. 北京: 國家海洋局: 30-33.
國家林業局森林資源管理司. 2002. 全國紅樹林資源報告[R].
何明海, 范航清. 1995. 我國紅樹林保護與管理的現狀[C]//范航清, 梁士楚. 中國紅樹林研究與管理.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73-202.
黃桂林. 1996. 中國紅樹林濕地的保護與發展[J]. 林業資源管理, (5):14-17.
季中淳. 1991. 中國海岸濕地及其價值與保護利用對策[A]//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第四次中國海洋湖沼科學會議論文集[C]//北京: 科學出版社 :66-73.
賈明明. 2014. 1973—2013年中國紅樹林動態變化遙感分析[D]. 長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 56-72.
廖寶文, 李玫, 陳玉軍, 等. 2010. 中國紅樹林恢復與重建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 1-428.
廖寶文, 張喬民. 2014. 中國紅樹林濕地的分布面積與樹種組成[J]. 濕地科學, 12(4): 435-439.
廖寶文, 鄭德璋, 鄭松發. 1992. 我國東南沿海防護林的特殊類型——紅樹林[J]. 廣東林業科技, (1): 30-33.
林鵬, 傅勤. 1995. 中國紅樹林環境生態及經濟利用[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30-42.
林鵬. 1997. 中國紅樹林生態系[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380.
林鵬. 2003. 中國紅樹林濕地與生態工程的幾個問題[J]. 中國工程科學,5(6): 33-38.
宋勁忻, 溫慶忠, 華朝朗, 等. 2015. 云南省濕地生態狀況評價[J]. 濕地科學, 13(1): 35-41.
吳培強. 2012. 近20年來我國紅樹林資源變化遙感監測與分析[D]. 青島: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0-48.
張喬民, 張葉春, 孫淑杰. 1997. 中國紅樹林和紅樹林海岸的現狀與管理[C]//中國科學院海南熱帶海洋生物實驗站. 熱帶海洋研究(五).北京: 科學出版社: 143-151.
張喬民, 張葉春. 1997. 華南紅樹林海岸生物地貌過程研究[J]. 第四紀研究, (4): 344-353.
Resources, Conservation Status and Main Threats of Mangrove Wetlands in China
DAN Xinqiu1, LIAO Baowen2, WU Zhaobai1, WU Houjian1, BAO Damin3, DAN Weiyu1, LIU Shihao1
1. 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Changsha 410014, China;2.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opical Forestry CAF, Guangzhou 510520, China;3. Center for Wetland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 China
Taking the second national survey (2009—2013) of wetland resources as an opportunity, by using CBERS-CCD data and other data, and combining the use of 3S technology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mangrove wetlands area in China and analyzes mangrove wetlands resources, conservation status and the main threa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overall Chinese mangrove wetlands area which rapidly decreasing from 42001 hm2in 1950s to 22024.9 hm2in 2000, and then rapidly increasing to 34472.14 hm2in 2013; (2) From the provincial level, Hainan mangrove areas in recent years had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but less than in 1950s, currently accounting for only 47.4% in 1950s; Guangxi and Guangdong mangrove areas in recent years had remained stable and had a certain growth, respectively restoring to the scale of 87.8% and 92.8% in 1950s; Fujian mangrove areas in recent years had maintained a stable growth, which had reached 1.6 times to the aera of 1950s; Zhejiang mangrove areas remained stable. (3)The mangrove protection system of China has been formed,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important wetlands, national important wetlands,mangrove wetland nature reserve and mangrove wetland park, and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mangrove wetland nature reserve and mangrove wetland park were good in general, which protected 77.7% of mangrove wetlands. (4) The main threats of mangrove wetlands in China included: pollution, land reclamation, excessively fishing and gathering, infrastructure and urban construction and 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
mangrove; wetland resources; protection status; main threats; China
10.16258/j.cnki.1674-5906.2016.07.021
X173
A
1674-5906(2016)07-1237-07
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01504413);全國濕地資源普查項目(21302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676080)
但新球(1963年生),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濕地保護與恢復、濕地公園相關科研和規劃設計工作。E-mail:18711185103@139.com
201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