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斯
隨著精準醫療和基因技術的發展,中國的那些化學仿制藥企業將面臨生存危機。
醫藥行業正在面臨兩大危機,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危機是仿制藥企業面臨的一致性評價大關。衛計委要求仿制藥必須進行一致性評價之后,現在所有的單子都必須上預BE(生物等效性)。有傳言稱,美國的BE成功率只有48%,而實際情況更低。美國醫藥業內有名的機構成功率達到60%就非常不錯了。而且一個一致性評價費用是300萬,對于一些規模小的藥企來說,也是不小的負擔。
中國醫藥行業面臨的另一個難關是原研關。有人說,目前中醫藥行業的日子今年還好。是的,中醫藥企業還在吃老祖宗留下的剩飯。比如,一個六味地黃丸,還是1000年前,藥王孫思邈給大唐皇帝武則天配的藥方。
中國化藥、生物藥制藥企業的1.1類新藥研發也好不到哪里去。很多藥企由于化藥和生物藥創新周期長、風險大,要么去做仿制藥,要么去做靶向無要求的中藥創新,因為中國藥物審批更多的是對于數據的再一次審核,而不是給藥物的科學性給予意見,況且臨床數據也是正確率不高,這進一步打壓了企業在化藥和生物藥上面的科研投入。
中國現有的化藥和生物藥的1.1類創新藥大多數并非真正意義上的Me-first,而是Me-too,少數的Me-better,Me-too和Me-better其實就是找到原型藥相似的化學結構,讓其有更好的活性、靶向性或者藥代動力學特點,說白了就是找到類似化學結構同樣效果的藥物,并且提升藥物有效性或者針對性,以此獲得專利權。Me-too并非抄襲,很多情況下比原型藥效果更好,而且可以合法出口,但是這種做法,其實也是需要大量的投入,且有諸多難點:
難點一:專利申請風險大,很可能國外原型藥專利附帶的專利保護條款直接滅了所有的努力。
難點二:Me-too并不是一開始就是拿來主義,大多數Me-too其實是和國外大型機構在共同研發同一個藥物,或者因為瓶頸,或者因為速度慢,被別人搶先一步,所以拿來補充一些研究成果,申請個新專利,來挽回一些損失。
難點三:沒有原型藥的積累過程,使得關鍵步驟技術和經驗積累成為難點,因為原型藥畢竟是找一個新的分子式。
難點四:Me-too投入的成本和原研藥是接近的。而市場份額大多數落后原型藥。
筆者認為中國藥企主要盈利點還是在仿制藥,或者3.3類新藥,但是必須加大對原型藥的投入,策略應該是繼續做Me-too,積累一定方向性的研究基礎,當國外大型藥企突破了技術,之前的積累則會在增加活性等方面起到作用,而國內政府層面需要給化藥和生物藥的Me-too藥物開一些綠燈,很多化藥、生物藥是治療腫瘤,慢性病的,對于審批官員心理會造成一些審查壓力,但是畢竟國內僅僅是數據上的審核,對于FDA已經認可的部分藥物可否網開一面,加快速度,畢竟癌癥病人等不起;一個HPV疫苗等10年就是個重大問題,我們如此龐大的人口即使很小的概率也是很多的人。
除了審批,另一個方向上的支持也必不可少,那就是用藥指導,或者入醫保,隨著精準醫療和基因技術的發展,中國那些化學仿制藥企業將面臨生存危機。
作者系知名財經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