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我在英國利物浦大學(以下簡稱“利大”)藝術學院建筑系工作已6年有余。從入職時一個對英國高等教育系統知之甚少的“青椒”,到如今成為一名Senior Lecturer(高級講師),并進入學院管理層,分管下屬5個系的國際交流工作。一路走來,對利大這所英國傳統大學的生態系統,特別是學校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支持,頗有些體驗和感觸。
不過,必須說明的是,我的經驗都來自利大,下面提到的有些政策和做法有該校的特殊性,并不代表英國大學的普遍做法。但是,利大作為老牌羅素大學集團的一員,在英國高校中具有相當的代表性。
此外,由于撰寫本文的目的是為國內高校打造“青椒”良好生態系統引以為借鑒,所以談的大多是我認為利大做得好的方面,其不好的方面很少涉及,希望不會給讀者以偏概全的印象。而且,由于我并沒有在英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和高校工作的經驗,所以我的闡述沒有從比較的角度出發。
大學文化
大學文化是青年教師入職之初最基本的成長土壤,并在其中潛移默化地把這種文化融入到個人的工作態度中。在利大,青年教師從Lecturer(講師)的職位開始,就被視為一名獨立的研究者,有自己的研究領域,可以發展、領導自己的研究團隊。
學校給予教師們極大的自主權。包括:制定自己負責課程的內容和大綱(當然要滿足QAA〔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即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機構〕學科基準的基本要求,如果是有職業認證的專業,譬如我的專業建筑學,還需要滿足建筑師職業認證機構的基本要求);自己獨立申請研究經費;招收博士生方向和數量上的主導權;鼓勵教師從事校外學術活動,譬如在國際學術組織任職,擔任學術雜志編輯,從事學術交流,以及適量的咨詢服務;除教學以外,自由安排自己和團隊的活動和時間。
Lecturer在工作內容上與Senior Lecturer、教授沒有本質區別。當然,在青年教師完全具備獨立工作能力之前,院系和同事會給予很多幫助。在入職之初,院系會給青年教師指派一名Mentor(顧問),多由資深的老教授擔任。其主要角色就是在職業發展方面給青年教師一些建議和指導。在過去幾年中,先后由兩名教授擔任我的Mentor,他們在出版專著、申請重大研究項目、準備全國研究考核,以及后來的升職申請中都為我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建議。
同事之間的互動。由于大家的研究領域都相對獨立,除了教學方面的合作、互動多一些,平常的交流并不是特別頻繁。但是同事之間互相幫助和支持的氣氛很濃厚,他們都很愿意去我負責的課程作講座,幫我面試新的博士生,為我的文章做核對,評議我的經費申請并給出詳細且中肯的意見。也許這跟同事之間沒有直接的升職競爭有關系,這一點下文會詳細介紹。
預約制度。學校的一切日常會議時間都是提前1年就已經確定。其他的事務,例如跟合作者、研究生安排見面,都需要提前至少兩三天預約。大家都很遵守這樣的規則,開會也極少遲到。這樣做的好處是我們可以很好地安排日常工作,整合做研究、寫文章的時間,各個截止日期也可以從容對待。日常會議一般會提前發布議程,討論過程中有秘書記錄,記錄分為討論和執行兩個方面。會議結束后,記錄會發到每個與會者的郵箱里,需要執行的內容在下次會議前會由秘書提醒負責人在會上匯報進展。這種會議流程基本可以保證信息的連貫性,并確保把討論內容落到實處。
普通教師和領導的關系。我感覺在利大,普通教師和系主任及學院領導的關系十分平等、透明。領導要找教師談事情也需要雙方預約,分派工作會充分尊重個人的意愿,在做決定之前會充分征求他人意見。雖然并不是每件事情都能獲得完全認同,但在這樣的文化中,潛在的沖突會得到盡可能的避免和化解。如果青年教師因為經驗不足,工作中產生紕漏,領導基本都很包容,會主動承擔責任,并協助解決問題。
對青年教師的培養
在利大,從入職起,青年教師有3年的考察期,其間要參加教師培訓,最終拿到高等教育委員會的Fellowship(相當于教師資格證書)。學校有專門的機構負責教師培訓,會用小班討論的形式上課,考核方式包括作演講、寫論文、與培訓師一對一討論。該課程也有很多網上資源供課外自學使用。
除此之外,學校會有一系列針對性的業務培訓,例如為了成為博士生導師,青年教師通常要作為第二導師,與有經驗的同事一起帶一個博士生直到畢業,并參加一些培訓,然后才能作為第一導師招收博士生。
為了幫助青年教師寫出高質量的研究經費申請,學校也有一系列針對性的寫作培訓。這些培訓課程涵蓋廣泛,每年循環出現,內容從如何運用某個電子系統輔助教學,用電子系統評分,到教育理論,內容十分豐富。青年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時間安排注冊并學習這些課程。每個培訓課程持續1-3小時不等。我認為,這些培訓對青年教師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非常有幫助。
當青年教師達到某一階段后,還可以通過院系選拔參加各種領導力的培訓。我目前被選送參加Research team leader(學術帶頭人)的培訓,該培訓包含9個整天的課程,跨一個學年的時間,在網上還有擴展資源提供自學輔導。如果青年教師想進一步提升自己,學校還會提供經費供教師進修教育學的碩士課程,或者幫助參與高等教育委員會更高資格職業證書的培訓。
人性化的產假制度
學校提倡Work Life Balance(工作生活平衡)。學校政策規定院系在工作安排中要留出時間支持女教師懷孕期間的孕檢。懷孕初期,系領導會對該員工的工作環境重新評估,確保沒有安全隱患。如果懷孕期間身體不適,校方對病假會很寬容。
此外,學校政策規定,不考慮為學校工作的年限,每位女性員工都享有最長52周的產假:第一個8周為全薪,接下來的16周為半薪加國家的基本津貼,再接下來的15周無薪但有國家的基本津貼,最后13周無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