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飛
摘要 大豆不同施肥方法對比試驗研究證明,大豆生產過程適量施肥,不僅能促進根系生長、促進根瘤菌的互利共生,而且能提高單株有效莢數,合理施肥,能大幅度提高大豆產量。
關鍵詞 大豆;產量;施肥方法
中圖分類號 S56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026-01
我國的大豆生產一直存在廣種薄收的現象。2015年阜陽市大豆種植面積達11.1萬hm2,總產量只有22.5萬t,平均產量僅2 025 kg/hm2。單產上不去雖然有諸多因素,但筆者認為主要還是有以下3種原因:一是沒有選育出產量7 500 kg/hm2的大豆品種;二是普遍認為大豆能固氮,不必施肥,反而能夠給后茬作物留下一定量的氮肥,因此,在我國農村,散戶種植大豆,基本上沒有給大豆施肥;三是大豆種植、管理一直非常粗放。大豆前茬作物大都為小麥,僅是麥茬就很難處理干凈,更談不上精耕細作、合理密植。
近年來,我國育成了不少高產大豆新品種,雖然還達不到產量7 500 kg/hm2,但產量3 000、4 500 kg/hm2的品種已經推廣出來很多,可是,每年各地大豆年報數據,產量仍然很低。造成這樣的原因雖然與種植管理技術上的問題分不開,但大豆肥料的施用應該是一個關鍵因素[1-3]。為此,在2015年夏大豆生產期間,筆者做了一個大豆施肥對比試驗,來確定市場上幾種常用肥料對大豆生長發育的影響及其與大豆產量的關系。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阜陽農科院試驗地,北緯32.54°,東經115.48°,海拔33.34 m。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降水900 mm。
1.2 試驗材料
供試大豆品種為我單位選育出的阜豆9號;肥料有本地產的尿素(80元/50 kg)、山東農大肥業公司生產的大豆專用復合肥[三元復合肥(17-17-17),120元/50 kg]、磷酸二氫鉀是從本地農資公司購買的分裝小袋(400 g裝,價格為3.00元)。
1.3 試驗設計
在試驗地中劃出4個相鄰小區分別設4個處理,即處理A:不施肥;處理B:僅在苗期施1次尿素,處理A與處理B之間留1 m間隔(減少肥料滲透);處理C:以三元復合肥作底肥,初花期前再追施尿素;處理D前期處理同處理C,但在初花期和盛花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各1次。各小區行長6 m,行距0.4 m,種植6行,條播,間苗時每行定苗54株,經計算小區面積為14.4 m2,種植密度為22.5萬株/hm2。在不相同試驗地塊設置3次重復。
1.4 試驗方法
除A、B區外,C、D區6月13日均撒施三元復合肥各0.5 kg,為保證施肥均勻,拌上過篩細土5 kg撒施,然后用小耬耙耙勻。6月14日播種,條播,播溝澆足水后再播種,覆土3~4 cm,6月25日間苗定苗。生育期管理同整個大豆試驗地塊管理一樣,中耕除草2次,防治病蟲害2次[4-6]。
1.5 數據采集與整理
收割前1 d,在每個處理小區的中間2行隨機選取20個單株,連根拔起,輕敲去泥土后比較各小區的根系和根瘤菌情況,可以看到,處理A根系和根瘤菌明顯較差,而處理C、D的根系發達,根瘤菌也較多。然后將每個小區的20個單株扎成一小把,系上小區標牌,懸掛于廊道(晾種專用)上陰干,30 d后取下脫粒考種,記錄每株株高、有效分枝數、單株莢數、秕莢數、單株粒數、百粒重等。收割時分區收割、脫粒、晾曬。另外2個重復區同樣操作。計算3個重復的平均值,再根據面積、株數、百粒重等折算成單產進行比較、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觀察
帶水播種,出苗很整齊,幼苗長勢也很好,苗期又遇降水,整個試驗田植株生長旺盛,但比較其他小區,處理A、B復葉普遍微黃(考慮是缺氮肥)。至7月20日因連日晴天高溫,整個試驗田出現旱情,采取機械噴灌設備噴灑澆水4 h,同時將處理B、C、D追施尿素1次(每小區0.2 kg,為保證施肥均勻,先將尿素拌上過篩細土5 kg,按株施)。8月3日,初花期,處理B的葉片明顯比處理A綠,追施尿素起了作用。此時,大部分豆棵都已著花。按照計劃,要用0.2%的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1次,時間是在8月6日17:00,這天早上降小雨,然后一直是多云,正適合根外追肥。8月16日又是多云天氣,第2次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噴施時注意正背葉面都要噴到。此時處理A、B、C、D 4個小區,整體長勢良好,表面上沒有明顯差別,但可以看到處理A總體上略矮一些,葉片稍小、略微偏黃一點。9月28日觀察,處理A成熟整齊,落葉一致。而處理B、C、D,雖然也已經成熟,但是仍然有未落葉的。
2.2 農藝性狀及經濟性狀
由表1可知,施肥與不施肥差別很大,處理B僅施一點尿素小區產量就比處理A增加0.31 kg,增產的幅度為9.14%,尤其是處理D提高產量最多。說明三元復合肥的施用可以顯著提高分枝數、降低秕莢數,增加單株莢數、單株(下轉第31頁)
粒數,還能提高百粒重;磷酸二氫鉀根外追肥用量很少而提高產量特別顯著。此試驗數據還證明,磷酸二氫鉀根外追肥,不僅能提高分枝數、增加單株莢數、單株粒數、提高百粒重,顯著降低秕莢數。
各處理產量關系:處理D>處理C>處理B>處理A,并且差異明顯,后一處理比前一處理都能增產9.14%~14.59%。處理D較處理A增產38.94%,增產幅度很高。按效益分析,處理D較處理A增產916.66 kg/hm2,2015年的市場價是2.10元/kg,則增效1 924.99元/hm2,除去肥料成本(尿素168元/hm2,三元復合肥540元/hm2、磷酸二氫鉀18元/hm2),即效益為1 198.99元/hm2,再去掉人工成本450元/hm2,凈增效益748.99元/hm2。如果是6.67 hm2以上的大田種豆,機械操作,人工成本就會很低,增效可觀。但散戶種豆,人工成本會增加,效益較低,這可能也是大部分散戶種豆不愿意施肥的原因之一。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在大豆生產中,施入適量的肥料,可以促進根系的生長,使其產量及效益增加,在本試驗中,以三元復合肥作為底肥,初花期前施入尿素作為追肥,初花和盛花期分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1次的處理,增產效果最好。
4 參考文獻
[1] 王占哲,趙殿臣.重迎茬大豆配方施肥試驗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1998(6):62-63.
[2] 金澤清,王鵬程.大豆配方施肥效果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02(5):73-74.
[3] 魏玉娟,劉海濤,徐志強,等.大豆配方施肥的研究與應用[J].雜糧作物,2004,24(3):168-170.
[4] 林代炎,楊菁,葉美鋒,等.不同污泥肥料對水稻和大豆的肥效實驗研究[J].安全與環境學報,2007,7(1):111-114.
[5] 趙麗琴.三江平原白漿土大豆的營養特性與配方施肥研究[D].大慶: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05.
[6] 黃瑞海,張春鳳,肖文博.白漿土上種大豆測土配方施肥中相關參數的測定研究[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