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桃 郭明選 李丕炎
摘要 總結了該品種在桃源縣種植的主要表現,并從適時早播、合理密植、科學管水、平衡施肥、病蟲綜合防治等方面提出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 湘早秈45號;早稻;種植表現;高產栽培;湖南桃源
中圖分類號 S51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030-02
湘早秈45號是由湖南省益陽市農科所選育而成的一個常規中熟早秈品種,2007年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9年在桃源縣漳江鎮大里坪村開始試種,試種面積105 hm2,均表現產量高、抗性好、米質優,高產丘塊達到7.5 t/hm2,連續種植6年,累計推廣面積66 666.7 hm2,均表現出產量高、抗性好、米質優、適應性強的特點。
1 種植表現
1.1 產量
連續6年種植均表現高產穩產,據測產調查,平均產量達到6.75 t/hm2,高產丘塊達到8.25 t/hm2,比全縣早稻的平均產量高1.2 t/hm2,增幅21.6%。
1.2 生育期
湘早秈45號在桃源縣栽培,采用軟盤拋秧,3月20日播種,4月19日拋栽,5月12日開始分蘗,5月20日進入分蘗盛期,5月23日進入幼穗分化第3期,6月3日進入幼穗分化第六期,6月14日始穗,6月18日齊穗,7月10日成熟,從播種到齊穗90 d,始穗至齊穗4 d,全生育期112 d,屬于中熟品種。
1.3 主要經濟性狀
通過苗情觀察,湘早秈45號最高苗數平均672.3萬株/hm2,有效穗數平均400.5萬穗/hm2,成穗率59.57%,穗長18.86 cm,穗總粒數91.08粒,穗實粒數67.52粒,結實率74.13%,千粒重25 g。
1.4 農藝性狀
株高86.5 cm,葉片厚實挺直,株型適中,莖稈較粗且彈性好,分蘗力強,基本苗197.6萬株/hm2,最高苗672.3萬株/hm2,后期落色好,生長整齊,抽穗快,始穗至齊穗只有4 d。
1.5 抗逆性
該品種抗稻瘟病、抗白葉枯病、抗倒伏能力比較強,連續6年種植均未發現稻瘟病、白葉枯病,后期沒有出現倒伏。
2 高產栽培技術
2.1 種子處理,提高發芽率
播種前選晴天曬種2 d,以增強稻種種皮的透性,促進酶的活力,提高發芽率,然后用清水去除種子的秕粒,留下谷粒飽滿的種子,先在清水中浸種12 h,再在強氯精500倍液或25%咪鮮胺溶液中浸種12 h,起到殺滅惡苗病菌的作用,清水洗凈后再在清水中浸種24 h,讓其充分吸足水分,將吸足水分的種子用55 ℃左右溫水清洗,再上堆保溫破胸催芽,破胸溫度控制在38 ℃以內,催芽溫度控制在26~28 ℃,當芽長到半粒米長時即可播種。
2.2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采用軟盤育秧,播種時間3月20日左右;培育壯秧:一是培肥地力,選擇肥力上等、排灌方便的稻田作秧田,播種前15 d翻耕田塊,并結合施用底肥培肥地力,施用腐熟人畜糞15 t/hm2,或45%高效復合肥375 kg/hm2;二是均勻播種,大田用種量90 kg/hm2,每孔播6~8粒芽谷;三是秧田管理,1葉1心時以保溫為主,膜內溫度控制在25~28 ℃,不超過35 ℃;2葉1心時,廂面保持濕潤,做到晴天滿溝水,陰天半溝水,雨天排干水,遇到晴天,溫度高時揭開薄膜兩頭通風降溫,防止高溫燒苗,同時施用斷奶肥,施尿素22.5~30.0 kg/hm2;3葉1心開始煉苗,先揭開兩邊,待溫度穩定后全部揭開;3.5葉選晴天拋栽,拋栽前7 d廂面不能上水,便于拋栽。
2.3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軟盤拋秧,一般采用353#的大孔軟盤,大田拋1 200盤/hm2,保證36萬蔸/hm2,基本苗150萬株/hm2。拋秧時必須選擇晴天,田平要平整,只留1 cm水層,要拋均勻,手用力往上拋讓秧苗垂直落下,先拋70%,再按3 m寬撿出工作道,工作道寬30 cm,然后將剩余的30%查苗補缺,確保拋勻[1]。
2.4 科學施肥,重施底肥
在施肥上既要全面平衡施,也要適時適量施,才能保證早生快發。底肥要足,而且要以有機肥為主,施用腐熟人畜糞15 t/hm2,或45%高效復合肥300 kg/hm2,在大田平整后施用;拋栽4~6 d后結合化學除草施分蘗肥,可撒施尿素150 kg/hm2;曬田復水后施用氯化鉀112.5 kg/hm2,起到壯稈、增粒、增重的作用;齊穗后葉面噴施谷粒飽15包/hm2,每包對水15 kg選晴天葉面噴施,以提高結實率、增加千粒重[2]。
2.5 科學管水,適時曬田
在管水上堅持淺水活蔸、有水分蘗、濕潤壯籽、干濕交替灌溉的原則。采用拋秧栽培方法,適當提早曬田,曬田的原則是禾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時,當苗數達到375萬株/hm2時,開始曬田,曬至下田不陷腳為度,但因為早稻生長期間雨水較多,曬田不徹底,也必須露田,控制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真正到收割時葉青籽黃,黃絲亮稈。時到不等苗,即早稻的有效分蘗終止期在5月22日左右,這個時期以后發生的分蘗都是無效分蘗,不能成穗,反而消耗營養,因此必須在5月22日前曬田或露田[3]。
2.6 科學用藥,及時防治
種子浸種催芽時進行消毒處理,大田進行合理肥水管理,實施健身栽培,每3 hm2大田設置1盞頻振式殺蟲燈,用物理方法誘殺害蟲,降低害蟲基數。選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農藥進行防治,在分蘗盛期和破口抽穗期進行防治。防治二化螟、大螟、稻薊馬、稻縱卷葉螟,可選用20%康寬懸浮劑,大田用量150 mL/hm2對水900 kg/hm2葉面噴霧。防治稻飛虱,用25%吡蚜酮360 g/hm2對水900 kg/hm2噴施稻株基部。防治紋枯病,用2%井岡霉素或井岡水1 125 g/hm2對水900 kg/hm2噴霧。防治稻瘟病,選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600 g/hm2或富士一號1 500 g/hm2對水900 kg/hm2噴霧。
拋栽后5~6 d,結合施分蘗肥,用乙草胺15包/hm2拌尿素或細土撒施,施藥時田中保持3 cm水層,施藥后保水3~5 d,確保除草效果[4]。
3 參考文獻
[1] 戴清明,葉新華,何維君,等.湘晚秈13號拋秧高產栽培技術[J].作物研究,2011,25(6):693.
[2] 陳賢陽,文志平,文以良,等.株兩優224在湘鄉市種植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要點[J].湖南農業科學,2010(7):18.
[3] 易穩凱.II優231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作物研究,2007,21(2):131.
[4] 黎彬,朱建宇,閔軍.中嘉早17在湖南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稻米,2011,17(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