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橋 肖茂盛 張錦林
摘要 從選種、苗床制作、播種、苗床管理、移栽、大田肥水運籌等方面總結了蕪湖市三山區一季稻機插育秧及栽培技術,以為當地一季稻機插技術的推廣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一季稻;機插育秧;栽培;安徽蕪湖;三山區
中圖分類號 S51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032-01
Abstract Seedl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single-season rice by machine in Sanshan District of Wuhu City were summarized from seed selection,seedbed production,sowing,management in seedbed,transplanting,fertilizer and water management in field etc.,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local rice transplanting technology.
Key words single-season rice;seedling by machine;cultivation;Wuhu Anhui;Sanshan District
蕪湖市三山區水稻種植面積3 700 hm2,其中土地流轉大戶占78.6%,為節省人工,大多采用人工撒播,而連年這種種植方式導致田間抗性雜草發生嚴重,除草劑用量逐年加大,污染環境,加大成本,由于撒播水稻根系較淺,紋枯病重,倒伏風險大,這種種植方式不可持續,為此三山區農委結合基層農技推廣項目,加大農機補貼,大力推進機插秧,現機插秧推廣面積達1 200 hm2,約占水稻種植面積的1/3。現將一季稻機插秧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品種選擇
根據茬口選擇優質、高產、綜合抗性好、穗型大的適宜生育期的品種。后茬為油菜可選擇9月中下旬收獲的一季中秈稻品種,生育期130~140 d,如兩優6326、徽兩優6號、新兩優6號等;后茬為小麥的可選擇10月下旬收獲的一季晚稻品種,生育期140 d以上品種,如豐兩優4號、楊兩優6號等、Y兩優2號等;粳稻選用生育期150 d左右的中粳和早熟晚粳品種,如寧粳3號、鎮稻18、當粳8號等。
2 苗床制作
2.1 床土準備
選擇土質疏松、肥力水平佳的菜地土壤、經過充分熟化的旱地水稻土等,在播種前的1個月左右,1 kg床土拌入45%三元復合肥5 g,經過充分的粉碎、過篩、拌和均勻后,即可蓋上薄膜進行堆悶處理。一般大田按1 500 kg/hm2的量將床土準備充足,另備未經培肥的過篩細土375 kg/hm2作蓋籽土。也可用基質育苗750 kg/hm2[1]。
2.2 秧板制作
秧床與大田的比例要控制在適宜的范圍,一般以1∶(80~100)為最佳。秧板的畦寬、溝寬、溝深分別控制在約1.50、0.25、0.15 m,并在四周提前將溝開好,保證灌排水方面。秧板要求達到“實、平、光、直”。“實”,畦面沉實不陷腳;“平”,畦面平整;“光”,畦面無殘渣雜質;“直”,整齊溝邊垂直[2]。
3 播種
3.1 浸種催芽
用25%咪鮮胺2 000~3 000倍液(即2 mL對水5 kg,浸種4~5 kg)進行浸種處理,一般處理控制在6 h即可。消毒藥液的高度應達到種子上方3 cm左右,保證種子完全浸沒在溶液中,消毒期間不換水。結束后將種子撈出后,反復用清水沖洗,將表面攜帶的殘留沖走,然后進行催芽。當種子的破胸露白率達90%時,即可進行播種。
3.2 均勻播種
在秧盤上將床土鋪上,并將表面刮平,厚度以2 cm左右為最佳。播種前要將床土澆透,分多次進行。播種量:雜交稻0.5~0.6 kg/m2(每盤80~100 g),播種時要保證均勻,結束中蓋厚為2 cm的土,將種子完全蓋住,加蓋無紡布遮陽和保濕 。
4 苗床管理
齊苗3 d后,一定要及時地將無紡布掀開,然后灌深與溝相平的水,當發現秧苗打卷、或者床土顏色開始發白時,要及時補水。斷奶肥要在秧苗處于1葉1心時施入,一般可選1%尿素溶液于傍晚進行澆施,施入的量控制在澆透床土即可,結束后澆清水1次,以防出現燒苗現象。移栽前5 d要及時進行控水煉苗,以使秧苗長勢健壯。送嫁肥在移栽前的3~4 d施入,然后澆水。移栽前1 d及時對蟲害進行防治[3-4]。
5 移栽
機插前7 d先將地整平,一般需要進行2次,保證田間較平,落差在3 cm以內。當秧齡達到15~20 d時即可進行移栽。機插秧行距30 cm,株距設定為13 cm,中粳每穴5~8苗,保證大田基本苗130萬~140萬株/hm2,中秈雜的基本苗控制在保證大田基本苗80萬~100萬株/hm2。
6 大田肥水運籌
6.1 肥料運籌
中粳施肥總量為純N 270 kg/hm2、P2O5 120 kg/hm2、K2O180 kg/hm2;中秈施肥總量為純N 225 kg/hm2、P2O5 1 308 kg/hm2、K2O 180 kg/hm2。施肥方法:中粳基肥用尿素225 kg/hm2、過磷酸鈣1 050 kg/hm2、氯化鉀187.5 kg/hm2,移栽后5~7、10~12 d分別施用返青肥、促蘗肥,分別用尿素75.0~112.5 kg/hm2,穗肥施尿素150 kg/hm2+氯化鉀112.5 kg/hm2,齊穗后酌情噴施葉面肥。中秈施基肥用尿素150 kg/hm2、過磷酸鈣900 kg/hm2、氯化鉀150 kg/hm2,移栽后5~7、18~20 d分別用尿素120 kg/hm2,促蘗肥,烤田復水后施用穗肥,用量為尿素97.5 kg/hm2+氯化鉀150 kg/hm2,齊穗后結合病蟲防治噴施葉面肥2次,用磷酸二氫鉀2 250 g/hm2+尿素3 kg/hm2。
6.2 水漿管理
薄水插秧,栽后田間保持2~3 cm淺水層,苗數達有效穗80%時烤田,分多次有輕到重,烤至人走不陷腳、田面開細裂為宜;孕穗期、抽穗期、揚花期田間保持淺水層,抽穗后間隙灌溉,干干濕濕,收獲前5 d左右斷水。
7 病蟲草害防治
7.1 病害防治
以紋枯病、稻曲病為重點,其中紋枯病在分蘗盛期、孕穗期用20%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750 g/hm2或12.5%井蠟芽3 L/hm2或24%噻呋酰胺300 mL/hm2,對水900 kg/hm2防治;稻曲病分別于水稻抽穗前7 d和齊穗后,用43%戊唑醇懸浮劑180~225 mL/hm2或12.5%井蠟芽3 L/hm2,對水450~750 kg/hm2防治。
7.2 蟲害防治
蟲害主要防治二化螟、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用5%甲維鹽150 g/hm2或2%阿維菌素750 mL/hm2或20%氯蟲苯甲酰胺150 mL/hm2;二化螟,用5%丁烯氟蟲腈750 mL/hm2或2%阿維菌素750 mL/hm2;稻飛虱,用40%毒死蜱1 500 mL/hm2+25%噻嗪酮750 g/hm2,或25%吡蚜酮450 mL/hm2。以上藥劑對水450~750 kg/hm2。
7.3 草害防治
選用30%丁·芐1 500 g/hm2或53%芐·苯噻酰675~750 g/hm2,在機插后5~7 d拌尿素撒施。保持5 d以上淺水層但不能淹沒心葉;對后期的千金子,可在雜草3~7葉,用10%氰氟草酯乳油900~1 200 mL/hm2,對水450 kg/hm2噴霧,稗草在三葉期,用2.5%五氟磺草胺油懸浮劑,600~900 mL/hm2或50%二氯喹啉酸750 g/hm2或36%莎稗磷750 mL/hm2,對水450 kg/hm2噴霧。施藥時田間保持水層。大齡雜草實行人工拔除。
8 適時收獲
一般掌握在黃熟期收割,有利于提高結實率、粒重、米質和整精米率。
9 參考文獻
[1] 張洪.水稻機插秧育秧技術[J].現代農業裝備,2004(10):52-54.
[2] 朱德峰.水稻機插育秧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3] 趙紅,潘曉華,羅朝暉.水稻機插育秧技術研究進展[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23):126-128.
[4] 于林惠.機插水稻育秧技術[J].農機科技推廣,2006(2):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