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明株 吳云潔 禤大銘



摘要 闡述了樂業縣有機茶產業發展的概況,從茶園施肥、病蟲害防治、產品加工、質量追溯等方面總結了有機茶生產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 有機茶;生產技術;建議
中圖分類號 S57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055-02
有機茶在生產過程中不能使用化學肥料、化學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轉基因技術,必須建立生產檔案,實現產品質量可追根溯源。為了提高產品產量與品質,需要使用腐熟生物有機肥。有效防治病蟲害則可使用生物農藥或《有機產品國家標準》GB/T19630允許使用的植保產品。經過多年的探索,摸索出一套有機茶生產技術在樂業縣推廣應用。
1 有機茶產業基本概況
樂業縣位于廣西西北部,云貴高原邊緣,總面積2 617 km2,管轄4個鄉4個鎮88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17.3萬人,耕地面積1.55萬hm2,其中水田0.36萬hm2,旱地1.19萬hm2。樂業縣是“中國名茶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世界長壽之鄉”和“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年平均溫度為16.3 ℃,年降雨量1 100~1 500 mm,主要特色產業為茶葉、獼猴桃、刺梨、薄殼核桃、甜竹筍、板栗、八角、山藥、油桐等。茶葉種植面積達7 240 hm2,主要品種為凌樂白毛茶,亦稱“凌云白毫茶”,占90%以上,其他品種有福云6號、福鼎大毫、福鼎大白、桂綠1號、浙農113、中茶108、龍井43、臺灣烏龍、金觀音、梅占等。凌樂白毛茶是當地傳統的國家級優良品種。年產茶6 400 t,年產值2.86億元。茶園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 400 m之間。2003年開始,廣西顧式有機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顧式茶牌”系列有機茶產品,至2016年3月底已經有4家企業獲得北京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COFCC)、歐盟(EU)和日本(JAS)的有機產品認證,按照有機茶標準種植的茶園面積達到950 hm2。有機茶產品銷往南寧、廣州、深圳、北京、上海、日本、韓國、德國和美國等地。“樂業紅”牌系列有機茶已經直接出口馬來西亞,“顧式茶”牌有機茶系列產品多年來一直由第三方出口,2015年已經完善出口備案證明等工作,具備自主出口能力,形勢較好。“顧式茶”商標獲得廣西著名商標榮譽稱號,顧式有機茶園獲“全國三十座最美茶園”榮譽稱號;顧式茶農業觀光旅游線路獲“全國十佳茶旅線路”榮譽稱號。生產有機茶的4家企業均為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扶貧龍頭企業,其中廣西顧式有機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廣西樂業縣草王山茶業有限公司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區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廣西樂業縣昌倫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和廣西樂業縣金泉茶業有限公司是百色市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正在計劃發展有機茶產品的廣西樂業縣天音茶業有限公司和廣西樂業縣樂碧園茶業有限公司是百色市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2 有機茶生產技術
2.1 有機茶
按照有機產品國家標準GB/T19630技術要求生產的茶葉產品,獲得國家相關認證機構認證的為有機茶,即在生產過程中禁止使用化學肥料、化學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轉基因技術,產品加工環境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T14881技術要求。建立整個生產過程檔案,實現茶葉產品質量可追溯。
2.2 茶園生物有機肥
有機茶生產禁止使用化學肥料,禁止使用基因技術產品及其衍生物,按照有機產品國家標準技術要求可使用腐熟的有機肥,蚯蚓生物肥、綠肥等。投產茶園可施用腐熟有機肥22.5~30.0 t/hm2。
樂業縣茶葉生物有機肥制作方法為原料成分與比例:桐麩15%、羊糞25%、花生麩7.5%、廄肥51%、生物菌1.5%。把桐麩、羊糞、花生麩和廄肥混合均勻分層堆放,再分層撒放生物菌劑進行漚堆發酵,為了方便生物菌種的均勻分撒,先用一部分桐麩與生物菌進行拌種,再分撒于有機肥堆層中[1-3]。在堆漚時用塑料薄膜覆蓋,嚴格控制溫濕度,桐麩淋水基本濕透,含水率90%左右,由于晚冬時期氣溫不高,第1次漚堆時間在22 d左右,以溫度為重要參數,表層深度40 cm處肥溫達到51 ℃,內部肥溫約達到66 ℃,進行1次翻堆。翻堆后繼續進行漚堆,到第5天后,表層40 cm深處有機肥溫度穩定在50 ℃,內部溫度約63 ℃,到第10天進行第2次翻堆,以后的堆肥溫度不再升高,逐漸穩定,具體溫度變化見圖1。生物菌滅菌完成后即給茶樹進行施肥[4-6]。一般在2月上旬進行了茶樹施肥,施用生物有機肥達到促進茶樹新梢生長,增加春茶產量和提高春茶品質,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促進茶葉可持續發展。
2.3 有機茶園病蟲害防治技術
有機茶園禁止使用化學農藥,可使用生物農藥和植物類農藥,如苦參堿、印楝素等,一般情況下,有機茶園生態環境良好,病害極少發生,基本不用防治,蟲害發生隨著有機茶園建設的年限越長,生態平衡越來越明顯,天敵保護得到加強,蟲害發生率越來越低,主要害蟲是小綠葉蟬,其他害蟲基本不用防治,危害程度達不到經濟損失指標。小綠葉蟬可用印楝素1 800倍液和苦參堿1 200倍液進行有效防治。另外,采取搶采措施防治小綠葉蟬的為害,也就是及時把嫩芽采摘下來,讓害蟲沒有為害對象,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7]。
2.4 有機茶產品加工
有機茶產品加工的原料必須是來自獲得有機認證的茶園,樂業縣目前加工的主要有機茶產品是有綠茶類、工夫紅茶類和白茶類。加工有機茶的廠房、車間必須取得QS認證或SC認證,沒有獲得QS證或SC證的普通加工廠是不能加工有機茶產品的。有機綠茶加工工藝流程為鮮葉→攤青→ 殺青→揉捻→干燥→入庫→包裝→貼標→貯藏→運輸→銷售;有機工夫紅茶加工工藝流程為鮮葉→萎凋→揉捻→發酵→干燥→入庫→包裝→貼標→貯藏→運輸→銷售;有機白茶加工工藝流程為鮮葉→萎凋→干燥→入庫→包裝→貼標→貯藏→運輸→銷售。
2.5 有機茶檔案建立與質量追溯
有機茶生產與普通茶生產顯著不同點之一就是必須建立產品生產檔案,以便實現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進行消費者與監管部門實施產品質量追蹤,批次記錄是原始資料。從表1~5形成追溯體系,實現產品的追根溯源。消費者買到了有機產品,可以從有機碼查詢到生產廠家、批次號、責任人、包裝規格、基地地塊號、茶樹品種等信息,從而提高消費者信任度,同時有效打擊假冒偽劣有機產品市場。
3 結語
有機茶在樂業縣成為最知名的有機產品,特別是“顧式茶牌”系列有機茶,遠近聞名,是樂業縣第1個有機產品,也是廣西最早的有機產品之一,是農業部北京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COFCC)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認證的第一批有機產品,歷史悠久,品牌產業。經過13年的發展,顧式集團已經形成向有機水稻、有機肉牛、有機山羊、有機蔬菜、有機飯店、有機農業觀光旅游多方向發展的格局。同時涌現“樂業紅”系列有機茶、“布柳河”系列有機茶、“凌翁”系列有機茶和“樂葉樂”牌系列有機茶等多品牌、百花齊放的大好局面。有機種植、加工等生產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充分利用樂業縣的資源優勢、環境優勢和自然優勢推動有機茶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縣域經濟快速增長有重要意義。
有機茶有了一定的市場、消費群體和穩定的客源,但需要進一步加大市場開發力度,使樂業縣有機茶走向全世界。大力推廣有機茶種植和加工技術,建立統一品牌。政府投入必要的資金加大培訓力度,讓成熟的有機茶生產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從技術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4 參考文獻
[1] 劉新.有機茶生產與管理技術問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2] 楊光文,駱桂江.凌云白毫茶品種在有機茶產業中的應用研究[J].北京農業,2015(2):3-5.
[3] 楊昌勤,張興思.廣西樂業縣多項目促茶產業大發展[J].中國茶葉,2011(12):33-34.
[4] 陳金紅,葉淑蓮.生物有機肥在有機茶施肥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農業,2011(7):15.
[5] 田敏,姜寶林,李小紅,等.生物有機肥的研究與應用效果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04,36(3):321-324.
[6] 姜瑞波,張曉霞,吳勝軍.生物有機肥及其應用前景[J].磷肥與復肥,2003,18(4):59.
[7] 張德承,張興思,駱桂江.凌云白毫茶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5):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