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香云
摘要 小麥生產中倒伏是影響其產量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從品種抗倒性不強、栽培管理不當、病蟲害及自然災害等方面分析了魯中地區小麥發生倒伏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的防止技術,以期為魯中地區小麥產量的提高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小麥;倒伏;原因;防止技術;魯中地區
中圖分類號 S51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063-01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隨著產量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小麥的高產與倒伏矛盾目益突出。分類的依據不同,劃分的類型也有差異,一般根據發生倒伏的時間進行分類,小麥倒伏可分為早倒和晚倒,根據倒伏發生的部位進行分類,小麥倒伏可分為根倒和莖倒。山東省的氣候屬于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適宜小麥等長日照作物的生長。現以魯中地區為例,對當地小麥發生倒伏的原因及防止技術總結如下。
1 發生原因
1.1 品種對倒伏的抗性不強
種植過程中選擇的小麥品種與倒伏的發生關系密切。一般若小麥品種為高稈類型,則其莖稈的韌性不夠,較為柔軟,一旦發生災害時就容易出現倒伏。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在小麥田肥力水平一致、種植密度相同的情況下,遇到自然災害發生時,高稈的小麥品種出現倒伏的幾率為8成,而矮稈品種不到1成,由此可知,小麥的倒伏很大程度上與品種有關[1]。
1.2 栽培管理不當
不適宜的栽培管理措施,也會導致小麥倒伏的幾率增加。一是播種量過大。魯中地區的有些農民,對小麥精播技術不能完全接受,還是理所當然地認為只有播種量加大,才能增加產量,而播種的量過大,造成了田間密度過大,植株之間的空間過小,不利于通風透光,導致小麥植株長勢弱小,易出現倒伏。二是施肥不科學。底肥在施入時,氮磷鉀肥料的比例控制不合理,且主要施化肥,有機肥很少施或不施,追肥時過多地施用氮肥,均會使小麥的莖葉瘋長,增加倒伏發生的概率。三是土層的深度過淺。目前,一些地區由于勞動力等原因,在播種時沒有深耕,造成耕層過淺,透氣性不佳,對水肥的保持效果較差,影響小麥植株根系的生長,一旦發生大風、暴雨等,易發生倒伏。此外,收獲時間過晚,也會造成倒伏[2]。
1.3 病蟲害及自然災害的發生
小麥植株上發生紋枯病等病蟲害時,可造成稈部逐漸壞死,根系腐爛,一旦有災害性天氣發生,即會出現倒伏現象。此外,冰雹、大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也會不同程度地造成小麥倒伏。
2 防止技術
2.1 選擇抗倒伏的小麥品種
對小麥倒伏進行預防的一個有效的措施即為選擇抗倒品種。一般不同的品種,抗倒伏的能力有很大的差別。適宜魯中地區栽培的抗倒伏品種要求:莖稈矮或中等,不得超過75 cm;有長勢健壯、發達的根系,韌性強的莖稈;對肥料耐性強;莖稈粗壯、基部短粗。各地可結合當地小麥生產的實際,選擇對倒伏的抗性強、綜合性狀好的品種,對于魯中地區,濟麥22系、魯原502、良星77等品種在當地種植中表現出較好的抗倒伏能力,綜合表現良好,可以在生產中推廣。
2.2 做好栽培管理
結合土壤的肥力水平及品種特性,播種量要控制在適宜的范圍。適量降低氮肥的施入,提高磷肥、鉀肥的施入比例,特別是對于缺磷的土壤,氮磷配合施用的增產效果非常明顯。進入春季后,加強小麥田間管理,及時追肥,確保促穗、增粒、增重。田間的雜草,可與小麥植株爭奪水分、肥料及空間等,不利于植株的健壯生長,要在適宜的時間進行藥劑防除,一般安排在小麥的返青至起身期進行。切記防除的時間一定要選在沒有風的晴天,以防造成藥液的漂移。及時中耕松土,加快根系的生長,對于長勢過旺的苗,可采取中耕斷根的方式,達到抑制莖部生長,促進根系下扎的目的,以提高植株的抗倒性[3]。
2.3 科學噴藥,防病治蟲
魯中地區3月下旬至4月中旬正處于拔節孕穗期,此期的主要病蟲害包括銹病、白粉病、蚜蟲、麥蜘蛛等,一旦發現達到防治的指標,要及時選擇合適的藥劑防治。4月下旬至5月初小麥處于抽穗揚花期,此期是病蟲害集中發生的盛期,防治上要早控條銹病、白粉病,重點防治蚜蟲、吸漿蟲,科學預防赤霉病。5月中下旬小麥處于灌漿期,重點控制麥穗蚜,兼治條銹病、白粉病和葉枯病。小麥進入灌漿期后,如病蟲害的發生程度未減輕,要繼續進行防治,以減輕其危害。農藥的選擇上,一定要保證效率高、殘留低。
2.4 適時采收
小麥成熟后要適時采收,不可過晚,以免發生倒伏。一般在蠟熟末期收獲,特別是對于優質小麥,其機械采收的標準為:籽粒顏色逐漸由綠轉黃、稍微有點硬。若收獲的時間過早,則以造成籽粒不能充分灌漿,含有過多的水分,降低千粒重和品質;采收過晚,則易發生倒伏、籽粒脫落等,造成損失[4]。
3 參考文獻
[1] 續月華.小麥良種繁育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10):83.
[2] 王峰.小麥倒伏的成因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10):91.
[3] 宋生,黃清忠.小麥防倒伏高產栽培技術的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2(3):33.
[4] 張曉霞,孫秀宏,王力.小麥倒伏的原因及防止倒伏采取對策[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