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松林 岳青 李成德



摘要 以辣木籽為材料,采用直播育苗與沙床育苗法;種子處理設置常溫清水浸種4 h育苗、56 ℃清水浸種4 h育苗和1%多菌靈浸種4 h育苗3個處理組,對不同育苗方式的出苗率、成苗率、播種后60 d株高及株均成本進行觀察比較。結果表明,直播育苗平均出苗率為75.2%,低于沙床育苗的82.2%(P<0.05),而成苗率為73.7%和71.5%,差異不顯著(P>0.05);播種后60 d株高為41.3 cm和38.7 cm,差異不顯著(P>0.05),不同育苗方式對辣木后期生長影響較小。直播育苗與沙床育苗株均成本為1.222元和1.608元,直播育苗成本較低。辣木直播育苗具有較好的經濟性,在辣木規模化種植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 辣木;直播育苗;沙床育苗;效益分析
中圖分類號 Q949.74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154-03
Abstract Taking seeds of Moringa oleifera as materials,the experiment wa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direct seeding and sand bed,seed treatment set three treatment groups,including normal temperature water soaking for 4 hours,56 ℃ water soaking for 4 hours and 1% multi bacteria diisothiocyanatomethane soaking for 4 hours seedling. The rate of seedling emergence,seedling rate,plant height and plant average cost of 60 day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average germination rate of direct seedlings was 75.2%,lower than the 82.2% sand bed seedling(P<0.05),rate of seedling emergence was from 73.7% and 71.5%,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P>0.05);60 days after sowing,plant height was 41.3 cm and 38.7 cm,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P>0.05),effect of different ways of Moringa oleifera seedlings on late growth was less. The cost of direct seeding and sandy bed seedling were 1.222 yuan and 1.608 yuan,costs of direct seedlings was less. The direct seeding has a good economy,it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scale of planting.
Key words Moringa oleifera;direct seeding;sandy bed seedling;benefit analysis
辣木(Moringa oleifera)又稱奇樹、鼓槌樹,為辣木亞目、辣木科、辣木屬,是單科單屬植物,根據樹形和根分為纖細型、粗壯型以及塊根型3種類型。辣木是一種神奇的熱帶、亞熱帶的速生、多功能植物,其具有獨特的營養價值,辣木葉所含的鈣是牛奶的4倍,蛋白質是牛奶的2倍,鉀是香蕉的3倍,鐵是菠菜的3倍,維生素C是柑橘的7倍,維生素A是胡蘿卜的4倍。每天服用25 g辣木葉粉的兒童,就能為其提供推薦標準的272%維生素A、42%蛋白質、125%鈣、71%的鐵和22%的維生素C[1]。近年來,我國云南、海南、四川、貴州和廣東等地均有種植,辣木均表現出良好的環境適應性。2012年11月,辣木葉被衛生部批準為新資源食品;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將辣木籽作為國禮贈送古巴領導人,在我國掀起了辣木種植、產品研發的熱潮。而辣木育苗是規模化種植及新產品開發的前提條件和重要制約因素,對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至關重要。近年來,有關辣木的育苗試驗已有較多報道,研究發現1%促根壯苗劑浸種4 h出苗率最高為86%,其次是1%多菌靈浸種4 h出苗率為80%[2];研究發現辣木籽漂洗篩選后,用50%多菌靈粉劑1 000倍液浸種30 min,洗凈晾干,經催芽、播種,出苗率在81%[3];有研究采用棉絮加電熱毯(溫度為25 ℃)催芽、營養袋育苗方式[4];研究不同保存時間辣木籽的出苗率,當年采收種和保存1~3年的種子發芽出苗率在61.8%~85.3%,保存4年及其以上的不足40%[5];研究不同育苗基質、不同遮蔭度、不同播種時期對辣木育苗成活率、根系生長、植株長勢的影響,辣木育苗的最佳基質是泥炭、珍珠巖、鈣鎂磷的混合物,適宜遮蔭度50%,4月為合適播種時期,育苗成活率達90%[6]。目前,大部分學者對辣木的育苗方式均采用沙床育苗,而直播育苗少有報道,對成本效益的比較研究更少。以辣木籽為試驗材料,探討不同育苗方式對辣木苗木生長及成本效益的影響,為四川省攀西地區辣木規模化種植提供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辣木種子:采用自然儲藏、保存1年的云南西雙版納PKM1辣木籽。種子三棱狀,百粒重平均25.8 g,凈種率為90%。栽培基質:河沙、紅壤土、復合肥、廄肥。肥料及農藥:全價育苗基質肥(長春市新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有機質+腐殖酸≥55%)、磷酸二氫鉀(成都利生化工有限公司生產,KH2PO4含量≥96%)、多菌靈粉劑(江蘇省太倉市農藥廠生產,80%可濕性粉劑)。
1.2 試驗方法
1.2.1 種子處理。人工揀出霉爛和發育不良種子,種子選好后先去除紙質白翼,以免其腐爛產菌,降低幼苗成活率。用清水將種子表面沖洗干凈,瀝干表面水分,留發育良好的飽滿種子于晴天曬種4 h后備用。于2015年8月6日用以下3種方法處理種子,處理組A:常溫清水浸種4 h;處理組B:56 ℃清水浸種4 h;處理組C:1%多菌靈溶液浸種4 h,將上述3種方法處理后的種子撈出、瀝干待播。每組180粒,共計540粒,隨機分成2份分別用于直播育苗和沙床育苗。
1.2.2 直播育苗。在四川省米易縣本公司辣木種植區內選擇交通方便的靠近基地主道,避風,灌水及排水良好的地塊作為直播試驗用地。先清除雜草、石塊等雜物,在機械翻地、平整土地的基礎上,人工整理土地,做好防澇措施,挖畦溝,避免淹水,畦寬1.0 m。于2016年8月7日將處理好的270粒種子分3個區直播育苗,按施廄肥7 500 kg/hm2和全價育苗基質肥7 500 kg/hm2的標準作基肥,按株行距1.2 m×1.5 m挖直播穴,每穴播種1粒,然后及時覆上1.5~2.0 cm厚的蓋籽土,并澆足水。
1.2.3 沙床育苗。在直播育苗地同一地塊內劃設沙床育苗用苗圃地,在整理地塊的基礎上,選3塊平整土地,深挖10 cm,將干凈紅壤土填入下部,上部填約厚5 cm的中等細度河砂,用木板將其攤平。苗圃用遮陽網遮蔭,為便于管理,蔭棚高1.8 m,畦寬1.0~1.2 m,遮蔭度為50%。
沙床催芽:于2016年8月7日將處理好的270粒種子分3個區沙床催芽,人工用拇指將種子壓入沙床,間距4 cm×5 cm,壓入深度1.5~2.0 cm,壓入深度要適宜,以免降低出苗率。播種后,用河砂輕輕覆蓋,噴霧淋透水,用農膜覆蓋,以保沙床濕潤。
營養土配備及裝袋:將種植地紅壤土、完全腐熟的廄肥與全價育苗基質肥按100∶25∶2比例混合,并用高錳酸鉀400~600倍液噴施消毒后裝袋,裝袋要實且緊,將裝好營養土的營養袋整齊排列,袋袋相靠。
移袋:辣木種子經過6 d左右沙床催芽,幼苗開始出土,待子葉展開即移袋。為保證小苗對營養的需求,將小苗放置在營養袋中間,深度為3 cm左右。
田間定植:在定植穴中挖深度和寬度均為20 cm的小坑,當辣木營養袋種苗長至約15 cm時即可移栽。移栽前應先把營養袋小心剝除,避免傷及根系或土團松散影響成苗率。將帶土辣木苗放入定植穴中,然后用拌過有機肥的細表土埋好根系,并澆水。因為是雨季,應挖好排水溝,避免辣木肉質根腐爛。
1.3 統計內容及方法
記錄種子出苗成苗情況、播種后60 d株高以及株均成本等指標,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方法包括統計描述和統計推斷。應用卡方檢驗進行分類變量資料率的比較,應用方差分析進行定量資料的比較分析。統計推斷檢驗水準取0.05,即P≤0.05時被認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育苗方法對辣木種子出苗率、成苗率的影響
不同育苗方法出苗率的比較見表1。直播育苗常溫清水處理組、56 ℃清水處理組及1%多菌靈處理組出苗率依次為84.4%、75.6%及65.6%,平均出苗率為75.2%,以常溫清水處理組的出苗率為高,經x2檢驗,x2值=8.816,P值為0.013,差異具有極顯著統計學意義。而沙床育苗常溫清水處理組、56℃清水處理組及1%多菌靈處理組出苗率依次為92.2%、83.3%及71.1%,平均出苗率為82.2%,常溫清水處理組的出苗率也高,經x2檢驗,x2值=13.834,P值為0.001,差異具有非常顯著統計學意義。2種不同育苗方法的處理種子方法不同對出苗率的影響也不同。直播育苗與沙床育苗平均出苗率比較,經x2檢驗,x2值=3.989,P值為0.04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提示不同育苗方法出苗率有差異,沙床育苗出苗率高。
不同育苗方法成苗率的比較見表1。直播育苗成苗數199株,成苗率73.7%,沙床育苗成苗數193株,成苗率71.5%,經x2檢驗,x2值=0.335,P值為0.56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不同的育苗方式對成苗率的影響不夠明顯。
2.2 不同育苗方法對辣木苗生長的影響
直播育苗與沙床育苗不同方法對播種后60 d生長影響結果的t檢驗分析結果(表2)表明,直播育苗株高為41.3 cm,高于沙床育苗的38.7 cm,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育苗方法的不同對辣木播種后60 d生長高度的影響不大。從表2還可看出,直播育苗的標準差5.8 cm大于沙床育苗的3.6 cm,說明雖然育苗方法不是影響60 d株高的因素,但是沙床育苗的株間高度差異更小,辣木苗的生長具有更好的整齊度。
2.3 不同育苗方法對辣木生產效益的影響
2.3.1 基本生產成本分析。參考李玉芳等[7],陳志敏等[8]的文獻設置評價指標(表3)。基質費包括化肥、農藥及廄肥費用,材料費包括農膜、營養袋、遮陽網及棚架相關費用。對單株育苗平均成本進行調查(表3),以對不同育苗方法的生產效益進行分析比較。
直播育苗基本生產成本由低到高依次為常溫清水處理組0.650元/株、56 ℃清水處理組0.655元/株、1%多菌靈處理組0.665元/株,平均0.657元/株;從投入構成比分析,辣木種子費所占構成比最大,為60.88%。而沙床育苗其基本生產成本由高到低依次為常溫清水處理組0.675元/株、56 ℃清水處理組0.680元/株、1%多菌靈處理組0.695元/株,總平均0.683元/株;從投入構成比分析,辣木種子費所占構成比仍最大但有所降低,為58.57%。
2.3.2 人工勞務成本分析。育苗作業直播育苗包括土地整理、播種及管理3個環節,直播育苗人工勞務成本常溫清水處理組、56 ℃清水處理組及1%多菌靈處理組均為0.565元/株;從投入構成比分析,育苗環節費用所占構成比最大,為93.81%。而沙床育苗則包括沙床準備、播種、裝袋移袋、移栽定植、管理等5個生產環節,沙床育苗人工勞務成本常溫清水處理組、56 ℃清水處理組及1%多菌靈處理組均為0.925元/株;從投入構成比分析,育苗及定植環節費用所占構成比最大,為96.22%。而營養土裝袋、幼苗移袋、移栽定植作業均為人工精細操作,其中移栽定植環節是辣木苗是否成活的最關鍵環節,其人工操作成本也高。辣木育苗工作總成本比較。由以上分析可知,直播育苗為1.222元/株,基本生產成本和人工勞務成本占比分別為53.74%和46.26%。而沙床育苗為1.608元/株,基本生產成本和人工勞務成本占比分別為42.48%和57.52%。由此可見,不管是直播育苗還是沙床育苗,其人工勞務成本均接近或超過50%占比較高。
3 結論與討論
從辣木種子處理的角度來看,常溫清水處理組、56 ℃清水處理組及1%多菌靈處理組的處理方法不同,出苗率有較大差異,常溫清水組最高。這與孔令芳等[9]的研究結果有較大差異,而與陳鴻潔等[10]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究其原因可能與播種季節正值雨季、藥物濃度及水溫的掌控程度有關,可在后續試驗中進一步驗證。從辣木種子不同育苗方法的角度來看,直播育苗出苗率高于沙床育苗的出苗率,而成苗率在二者之間的差異沒有達到有統計學意義的程度。其原因可能與沙床育苗有遮陰網的保護、而移栽定植過程易使拉木幼苗損傷有關,導致不同育苗方法出現出苗率和成苗率一高一低的特殊現象。同樣,播種后60 d株高在不同育苗方法組間差異不明顯的原因,也可用上述原因解釋。
從育苗成本上看,辣木種子價格較高,在基本生產成本中占有較大比重。今后,隨著辣木種植的規模化推進,種子供應的相應增多,種子單價成本以及在基本生產成本中所占比例均可望降低。而從人工勞務成本的角度看,沙床育苗需要的勞動環節多,人工勞務成本也更高,目前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只有通過精細化管理有望適當降低此成本。且沙床育苗相對于直播育苗方式,操作程序多,對工人操作熟練程度要求高,實際操作中具有一定難度,限制了其在辣木生產上的推廣和應用。
由于土地管理部門方面的原因,此次育苗試驗被推遲到安寧河干熱河谷雨季來臨之際,使直播育苗的辣木播種穴、沙床育苗的沙床及移栽定植穴內積水較重,透氣性變差,不利于辣木根系生長,出現爛種、死苗,導致出苗緩慢、出苗率較低及成苗率下降。為提高直播育苗的成功率,降低人工勞務成本,盡可能提高其苗木整齊度,以便于后期田間管理,在目前辣木種子價格有所下降的背景下,今后直播育苗中可考慮避開雨季;每穴播種2粒,待幼苗長至15~20 cm時,對2株苗的植穴移去長勢相對較差的辣木苗,對長勢好的1株苗的植穴不做處理,對長勢不好的1株苗或無苗植穴用前述移去的幼苗補之,更能降低總成本、提高綜合效益。
綜上所述,辣木直播育苗與沙床育苗育苗效果相近,但直播育苗的成本特別是人工成本相對更低,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適合目前勞動力資源較為缺乏、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地區推廣應用,在辣木規模化種植中推廣應用潛力不容小覷。
4 參考文獻
[1] 劉昌芬.神奇保健植物辣及其栽培技術[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16-32.
[2] 周明強,劉清國,班繡文,等.不同育苗方式及種植密度對辣木生長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10,38(3):56-57.
[3] 于學安,木然果旁,張黎芬.德宏辣木引種栽培試驗初報[J].中國熱帶農業,2014(3):20-21.
[4] 何玉萍,聶云東,張麗娜.德宏州辣木營養袋育苗技術初探[J].云南農業,2015(4):18-19.
[5] 李貴華,韓學琴,沙毓滄,等.金沙江干熱河谷辣木田間育苗試驗初報[J].中國熱帶農業,2015(5):47-50.
[6] 朱小鵬.閩南地區辣木種子育苗技術試驗[J].現代園藝,2015(4):7-8.
[7] 李玉芳,李景龍,何順.不同的育苗方式植棉效益比較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0(3):32-34.
[8] 陳志敏,向世平,戴超.烤煙不同育苗方式的苗情與成本對比分析[J].湖南農業科學,2015(1):23-25.
[9] 孔令芳,宋雅迪,陳艷林.不同處理方法對辣木種子萌發及生長狀況的影響[J].大理學院學報,2012,11(4):48-49.
[10] 陳鴻潔,錢云,李濤,等.不同藥劑及基質對辣木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影響[J].熱帶農業科學,2015,35(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