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霞 祖岫杰


摘要 為了對福瑞鯉養殖結構的調整提供幫助,對池塘主養福瑞鯉商品魚的3種主要養殖模式,即放養規格61.6 g/尾福瑞鯉15 000尾/hm2、98.7 g/尾花鰱1 500尾/hm2、85.6 g/尾白鰱3 000尾/hm2(模式Ⅰ),放養規格67.8 g/尾福瑞鯉9 000尾/hm2、98.7 g/尾花鰱1 500尾/hm2、85.6 g/尾白鰱3 000尾/hm2(模式Ⅱ),放養規格108.5 g/尾福瑞鯉3 000尾/hm2、98.7 g/尾花鰱1 500尾/hm2、85.6 g/尾白鰱3 000尾/hm2(模式Ⅲ)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投入和魚產量由高到低依次為模式Ⅰ>模式Ⅱ>模式Ⅲ,經濟效益由高到低依次為模式Ⅱ>模式Ⅰ>模式Ⅲ,投入產出比由高到低依次為模式Ⅲ>模式Ⅱ>模式Ⅰ。對鯉魚價格與利潤關系分析結果表明,鯉魚價格在16.51元/kg以下時,模式Ⅱ經濟效益好于模式Ⅰ,在16.51元/kg以上時,模式Ⅰ經濟效益好于模式Ⅱ。當鯉魚價格為8.92元/kg時,模式Ⅰ達到利潤盈虧平衡點,當鯉魚價格為7.47元/kg時,模式Ⅱ達到利潤盈虧平衡點。建議鯉魚價格在16.51元/kg以下時,采取模式Ⅱ的養殖模式。認為在近年鯉魚價格較低的情況下,超高產的養殖模式已不適應當前的發展要求,提出福瑞鯉在不同的價格區間應采取不同的養殖模式。
關鍵詞 福瑞鯉;商品魚;養殖模式;產量;效益
中圖分類號 S965.1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260-02
近年來,由于魚類高產養殖的大面積推廣,水產品總量迅速增加、市場價格下跌,漁民出現增產不增收的現象,調整產業結構、增加漁民收入迫在眉睫[1]。松原市是吉林省重要的商品鯉魚生產基地,這種矛盾表現得尤為突出。為此,筆者對松原地區3種鯉魚養殖模式進行了對比研究,以期對常規魚類養殖結構的調整提供幫助[2],現將試驗情況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池塘條件
試驗池塘3口,面積均為5 333.6 m2,池塘長寬比1.0∶2.5,池底平坦,淤泥厚度30 cm左右,水源以水庫水為主,注排水方便,池深2.5 m,注水深2.0~2.2 m。放魚前1周,池塘用2 250 kg/hm2生石灰消毒。每口池塘配備1臺自動投餌機,模式Ⅰ和模式Ⅱ池塘均安裝2臺3.0 kW葉輪增氧機,模式Ⅲ安裝1臺3.0 kW葉輪增氧機。
1.2 魚種放養模式
共設置3種養殖模式,其苗種放養及品種搭配見表1。
1.3 飼料
模式Ⅰ、模式Ⅱ整個養殖過程采用哈爾濱通威飼料有限公司生產的鯉魚全價配合顆粒飼料,模式Ⅲ采用雞、豬糞為主,搭配少量玉米面、麩皮等精飼料的半精養方式。
1.4 日常管理
模式Ⅰ、模式Ⅱ每天3~4次,模式Ⅲ根據水質調節情況,每5~7 d施1次發酵有機肥100 kg左右。5月水溫上升緩慢,池水不宜過深,0.8~1.0 m即可,有利于池塘水溫上升。隨著水溫的升高和魚體的生長,每隔10~15 d加注新水1次,6月至7月上旬可達最高水位,試驗過程中始終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模式Ⅰ換水4次,模式Ⅱ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為原池水的1/3,模式Ⅲ未換水。預測魚產量達到6 000 kg/hm2以上時,每天中午和下半夜開啟增氧機增氧;預測模式Ⅰ產量達到12 000 kg/hm2,每天白天有1臺增氧機始終開啟,夜晚2臺增氧機同時開啟;模式Ⅱ白天晴天中午開啟2 h,夜晚視情況隨時開機。模式Ⅲ在高溫季節晚上后半夜開啟增氧機,確保魚類不出現浮頭泛塘事故[3-4]。
1.5 魚病防治
魚病防治采取以防為主的方針,在抓好對魚池、魚種、食物消毒的同時,在養殖過程中,模式Ⅰ和模式Ⅱ定期用漂白粉1.0 g/m3或三氯制劑0.3 g/m3消毒池水,模式Ⅰ平均每10 d消毒1次,模式Ⅱ每15 d消毒1次,7—9月每月投喂藥餌3 d。模式Ⅲ用鮮雞、豬糞肥水,水質容易呈酸性,每隔20~30 d,每1 m水深用生石灰225 kg/hm2化漿潑灑1次,既能殺蟲、滅菌、防病,又有改善水質的效果[5-6]。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
經過5個月的養殖,9月末干塘出池,從實際出池結果看,模式Ⅰ產量最高,總產量19 763.250 kg/hm2,其次是模式Ⅱ,總產為18 125.805 kg/hm2,再次為模式Ⅲ,總產量為6 549.000 kg/hm2;福瑞鯉產量模式Ⅰ最高,其次是模式Ⅱ,再次是模式Ⅲ;花白鰱3種養殖模式產量趨勢相同,均為模式Ⅱ最高,其次是模式Ⅰ,再次是模式Ⅲ,具體結果見表2。
2.2 效益分析
9月末干池后,商品魚全部在當地銷售,價格依當地市場行情,鯉魚售價10.6元/kg。模式Ⅰ、模式Ⅱ花白鰱規格均達到1.7 kg/尾以上,花鰱售價8.4元/kg,白鰱售價6.4元/kg,模式Ⅲ花白鰱規格1.1 kg/尾左右,因此價格偏低,花鰱售價6.2元/kg,白鰱售價4.0元/kg。模式Ⅰ、模式Ⅱ、模式Ⅲ產值分別為192 377.550、172 409.333、46 616.400元/hm2。成本構成包括苗種費、飼料費、水電費、人工費、池塘占用費、肥料費用等。模式Ⅰ、模式Ⅱ、模式Ⅲ生產費用分別為167 974.5、134 106.0、31 156.5元/hm2。利潤分別為24 403.050、38 303.333、15 459.900元/hm2(表3)。模式Ⅰ、模式Ⅱ、模式Ⅲ投入產出比分別為1.00∶1.15、1.00∶1.29、1.00∶1.50。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投入和魚產量從高到低依次為模式Ⅰ>模式Ⅱ>模式Ⅲ,其中模式Ⅰ的資金投入分別為后2種養殖模式的1.25倍和5.39倍,差別極為明顯。而經濟效益由高到低依次為:模式Ⅱ>模式Ⅰ>模式Ⅲ。投入產出比由高到低依次為模式Ⅲ>模式Ⅱ>模式Ⅰ。這是由于近年來魚飼料價格上漲幅度太大,模式Ⅰ魚飼料成本高達9.03元/kg,模式Ⅱ魚飼料成本8.61元/kg。另一方面就是北方地區鯉魚價格過低,本試驗鯉魚售價10.6元/kg已高于池邊出售價格,這個價格基本為收支平衡點。再一方面是本試驗池塘為新清淤的池塘,池塘肥力不夠,鰱鳙魚產量偏低。雖然模式Ⅰ投喂大量飼料,池塘水體中殘餌較多,但殘餌也要經過細菌分解、氧化等才能被魚類利用,模式Ⅰ鯉魚產量高,水體中溶氧含量、透明度均較低,不利于有機物的分解,因此鰱鳙魚生長不好[1]。而模式Ⅱ、Ⅲ主要靠水體的自我調節、放養花、白鰱等調節水質,不僅餌料系數、藥物使用量、人工費等均較低,而且花鰱、白鰱也有較高的產量。
根據福瑞鯉價格與利潤的線性函數關系分析可知,在養殖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福瑞鯉價格低于16.51元/kg時,模式Ⅱ效益好于模式Ⅰ,福瑞鯉價格高于16.51元/kg時,模式Ⅰ效益好于模式Ⅱ。福瑞鯉魚價格為8.92元/kg時,模式Ⅰ達到利潤盈虧平衡點,福瑞鯉價格為7.47元/kg時,模式Ⅱ達到利潤盈虧平衡點。因此,福瑞鯉魚價格在16.51元/kg以下時,采取模式Ⅱ的養殖模式。模式Ⅲ作為常規的養殖模式,它的特點是低投入、中產出,投入產出比要大于模式Ⅰ和模式Ⅱ,效益雖然不是很高,但在當前魚飼料和漁需物資等價格過高而魚價又很低的市場行情下,常規混養殖模式易被養殖者所接受,仍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4 參考文獻
[1] 李吉方,董雙林,文良印,等.鹽堿地池塘4種養殖模式的魚產量及負荷力[J].中國水產科學,2004,12(4):340-345.
[2] 伍代勇,朱傳忠,楊健,等.池塘鯉魚混養模式下魚體生長性能及經濟效益分析[J].飼料工業,2011,32(12):21-25.
[3] 謝炎福.3種鯉魚養殖模式的對比試驗[J].水利漁業,2006,26(6):66-67.
[4] 祖恩普.池塘主養殖鯉魚反季節養殖模式試驗[J].科學養魚,2012(8):24-25.
[5] 魁海剛,孔高云,陳克蘭.西北地區福瑞鯉池塘養殖試驗[J].科學養魚,2013(8):18-19.
[6] 侯冠軍,蔣業林,張靜,等.黃河鯉池塘健康養殖不同模式比較試驗[J].水產養殖,2014,35(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