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海 姜愛蘭 丁辰龍
摘要 中華絨螯蟹套養2季青蝦已在全市推廣,為規范有關技術,制定了其技術規程。介紹了中華絨螯蟹套養2季青蝦技術操作規程,以期為養殖戶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中華絨螯蟹;青蝦;套養;技術操作規程
中圖分類號 S966.1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270-02
宿遷市是養蟹大市,但由于養殖模式單一,養殖風險較大。目前,中華絨螯蟹套養2季青蝦已在全市推廣,為規范有關技術,迫切需要制定中華絨螯蟹套養2季青蝦技術規程。本規程的制定解決了中華絨螯蟹套養2季青蝦的關鍵技術瓶頸,規范了中華絨螯蟹套養2季青蝦的技術要求,為宿遷市中華絨螯蟹套養2季青蝦產業化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中華絨螯蟹套養2季青蝦養殖操作規程的術語和定義、苗種選擇與投放、放養前準備、池塘選擇與改造、水質管理、飼料選用與投喂、病害防治、捕撈收獲等技術要求。本規程適用于宿遷及周邊地區中華絨螯蟹套養2季青蝦。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規程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規程;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規程。包括《GB/T19783—2005中華絨螯蟹》《NY5361—2010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產地環境條件》《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用水水質》《GB13078—2001飼料衛生標準》《NY5072—2002無公害食品 魚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NY5071—2002無公害食品 魚用藥物使用準則》。
3 術語和定義
3.1 青蝦
日本沼蝦又名河蝦、青蝦,屬甲殼綱十足目游泳亞目真蝦派長臂蝦科沼蝦屬。青蝦的分布范圍廣泛,適應性強,肉質鮮美并且營養豐富,具有繁殖力強、生長快、食性雜的特點[1]。
3.2 春苗
春苗即通常說的隔年青蝦苗。為前一年孵化的青蝦苗,規格一般為1 500~2 000尾/kg。
3.3 夏苗
夏苗為當年5—6月抱卵蝦孵化的蝦苗,規格1.5~2.0 cm。
3.4 2季青蝦
2季青蝦即一年放養2季青蝦。第1季投放春苗,時間為3—4月;第2季投放夏苗時間為7—8月。
4 池塘選擇與改造
4.1 池塘選擇
一般設在靠近河溝、池塘底部平坦、水源充足且進排水方便的場所,池塘保水性能好,土壤質地為壤質,且符合GB 15618—2008和NY5361—2010中有關規定。
4.2 池塘水源、水質
要求水質清新,水量充足,周圍無污染源,弱堿性,水質應符合NY5051—2001中的規定。
4.3 池塘設置
池塘為長方形,東西向,面積5 336~6 670 m2為宜,池深1.5~2.0 m,坡比1.0∶(2.5~3.0)。
4.4 池塘設備
每個池塘均配有微孔增氧設備。塘埂四周立起60 cm高的鈣塑板作為防逃墻,并稍微向內側傾斜,每隔100 cm用木樁或竹樁支撐,防逃墻拐角處作成圓角。
4.5 池塘進排水系統
實行進排水系統分開。每口池塘設高灌低排水系統,進水閘和排水閘分別設在蟹池的兩端。取水口周圍應用圍網圍欄,進水口用60目篩絹網過濾。
5 放養前準備
5.1 清塘消毒
12月底排干池水,對池塘進行清淤、翻耕和曬塘,翌年1月下旬,用生石灰帶水清塘消毒,水深20~30 cm,生石灰溶水后全池潑灑,用量為1 500 kg/hm2 [2]。
5.2 池塘肥水
清塘消毒5 d后,將水排干,重新加30 cm左右池水,施放發酵的有機肥2 250 kg/hm2左右進行肥水。
5.3 栽種水草
5.3.1 栽種時間。肥水10 d之后,種植水草。
5.3.2 水草栽種原則。水草種植帶與池塘長向平行成條形,條寬200~300 cm,條帶間距500~600 cm,池底池水保留到30 cm左右。開始水草種植面積占池塘養殖面積的15%~20%,待水草長成以后,水草最大覆蓋面積不要超過池塘面積的70%。
5.3.3 水草選擇與栽種方法。水草選用伊樂藻中間搭配種植輪葉黑藻、枯草。一是伊樂藻種植。伊樂藻采取切莖分段扦插的方法,一般用伊樂藻種株300 kg/hm2左右,將其切成18~25 cm的小段,每3~5段為一束,扦插入泥中3~5 cm,泥上留15~20 cm,株距50 cm,行距50 cm。二是輪葉黑藻種植。輪葉黑藻采取芽孢播種的方法,一般用種7.5 kg/hm2左右。三是枯草種植。枯草采用播種法,一般用種4.5 kg/hm2左右,草種加水浸泡3~5 d。輪葉黑藻與枯草晴天按2∶1的比例用黏土拌勻后,均勻撒播在伊樂藻中間。
5.4 螺螄投放
3月中旬左右投放螺螄3 750 kg/hm2左右。7—8月根據蟹池螺螄存塘量再補投1次螺螄,投放螺螄約2 250 kg/hm2。
6 苗種選擇與投放
6.1 蟹苗投放
3月中旬,選擇幼蟹規格80~120只/kg,體質健壯,爬行敏捷,規格整齊,附肢齊全,指節無損傷的蟹種,放養密度15 000只/hm2左右。且符合GB/T19783—2005規定。
6.2 青蝦投放
在3月底至4月初放春苗45萬~60萬尾/hm2,在7月放養夏苗105萬~120萬尾/hm2。應選擇晴天的清晨或傍晚放入。要求放入同一池中的蝦苗肢體完整、無病無傷、體質健壯、規格整齊,且一次性放足。放苗應帶水作業,動作要輕[3]。
6.3 苗種消毒
苗種放養前經100 mg/L高錳酸鉀溶液或3%~5%食鹽水浸洗3~5 min后放養,消毒后讓苗種慢慢地自動散開游走,剔除傷殘苗種。
7 飼料選用與投喂
7.1 飼料選用
選用膨化顆粒飼料。其中用于飼養商品河蟹、青蝦顆粒飼料,粗蛋白≥34%;用于投喂飼養幼蟹、幼蝦顆粒飼料,粗蛋白分別≥39%、≥36%。且符合GB13078—2001中的規定。
7.2 飼料投喂
7.2.1 投餌量及投喂時間。實際投飼量應結合蛻殼情況、攝食、水溫、水質、天氣靈活掌握,一般每次投喂量以2 h內吃完為宜。每日投喂2次,8:00—9:00,投喂量占日投餌量的30%;17:00—18:00,投喂量占日投餌量的70%。飼養前期2個月的日投餌量為池內蟹體重的1%~3%,飼養中期和后期2個月的日投餌量為池內蟹體重的5%。
7.2.2 投喂方法。做到定量、定質、定時、定位,將飼料均勻地投放在池塘四周淺灘處和池塘內網片。
8 水質管理
8.1 水質要求
養殖水質必須清澈無污染,無異色、異味和異臭,pH值維持在8.0左右,溶氧≥6 mg/L,透明度30~50 cm。
8.2 水質調節
8.2.1 勤注新水。前期10~15 d注水1次,生長旺盛期、高溫季節1~2 d注水1次,每隔5~7 d換水1次。3—5月水深控制在60~80 cm,6—8月控制120~150 cm,9—10月穩定在100 cm左右。高溫季節適時加注新水,避免水溫長期處于30 ℃以上[4]。
8.2.2 調節pH值。pH值控制在7.5~8.5,pH值過低可用生石灰潑灑。
8.2.3 調節水體。施用EM調水王,調活水質,每1 m水深用量7 500 mL/hm2,15 d施用1次。
8.2.4 適時增氧。適時開啟微孔增氧設備防治水體缺氧,堅持晴天中午開,陰天清晨開,連綿陰雨半夜開,傍晚不開,使池水溶解氧始終保持在6 mg/L以上。
8.3 巡塘檢查
早晚巡塘,觀察河蟹、青蝦活動及攝食情況;觀察池水變化、水草和河蟹防逃設施情況。
9 病害防治
9.1 防病原則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一般以生態防治為主、藥物防治為輔。積極采取使用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科學投餌、種植水草等技術措施,達到不用藥或少用藥,即使用藥,也根據蟹病不同癥狀,采用高效、低毒、無殘留的藥物,對癥使用,并做到治蟲與殺菌相結合,內服與外用相結合。以預防為主,定期換水并用生石灰或1 mg/L的漂白粉進行水體消毒,定期使用芽孢桿菌、EM菌等生物制劑進行水質調節,不投喂變質飼料,發現蟹病及早治療。把好清塘消毒、種苗消毒關等,切斷病原傳播途徑。
9.2 常見疾病及其治療方法
青蝦養殖病害主要有固著類纖毛蟲病、絲狀細菌病、霉菌病、黑殼病、紅體病、黑鰓病等[5];河蟹養殖病害主要有水霉病、腸炎病、爛肢病、纖毛蟲病、腐殼病、黑鰓病等,常見癥狀及治療方法見表1。選用藥物和休藥期應符合NY5071。
10 捕撈收獲
以輪捕為主,捕大留小,采用地籠捕撈[6]。春蝦5月下旬開始起捕,6月底之前捕完;秋蝦9月上旬開始起捕。11月中旬采取干塘捕撈河蟹、鰱、鳙魚和剩下的青蝦。
11 參考文獻
[1] 陳治平.青蝦池塘生態高效養殖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16):275.
[2] 王萬兵.青蝦池塘雙茬養殖技術試驗[J].中國水產,2015(5):55-56.
[3] 蘇明,范武江,懷向軍,等.青蝦池塘雙季養殖技術操作規程[J].上海農業科技,2015(3):72-73.
[4] 顧學山,唐玉華.池塘雙茬青蝦健康養殖技術[J].江西飼料,2015(4):30-32.
[5] 胡賓,唐玉華.池塘春秋雙茬青蝦健康養殖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15(18):36-39.
[6] 崔紅兵,陶志明.河蟹青蝦混套養殖技術一例[J].水產養殖,2015,36(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