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永平
摘要 由于寧夏特殊的環(huán)境,造就了南部山區(qū)畜牧業(yè)大規(guī)模設施圈養(yǎng),初步形成了以中北部片帶為核心的百萬畝紫花苜蓿種植示范區(qū),但目前相當一部分農民對紫花苜蓿種植技術掌握不夠。通過對紫花苜蓿生物學特性、營養(yǎng)價值進行分析,從精細整地、適時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詳細論述了紫花苜蓿栽培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 紫花苜蓿;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51.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278-01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深居西北內陸黃土高原,平均海拔在1 000 m以上,屬典型的大陸性半濕潤半干旱氣候,具有冬季寒冷慢長,夏季涼爽暫短,秋季降溫迅速,災害性天氣多,降水稀少,多集中在7—9月。由于特殊的氣候環(huán)境,海原地區(qū)根據(jù)山川不同經(jīng)濟發(fā)展特點,及時調整產業(yè)結構,使南部山區(qū)群眾大力發(fā)展設施養(yǎng)殖,實行“家家種草、戶戶養(yǎng)畜、小群體、大規(guī)模”的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中北部片帶為核心的百萬畝紫花苜蓿種植示范區(qū),發(fā)揮地區(qū)生產優(yōu)勢,使養(yǎng)羊、養(yǎng)牛、林下養(yǎng)雞得到了快速發(fā)展,成為農民精準脫貧的必然選擇。但目前相當一部分農民對紫花苜蓿種植技術掌握不夠,現(xiàn)將紫花苜蓿的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1 生物學特性
紫花苜蓿又稱紫苜蓿、苜蓿,為豆科苜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抗寒、抗旱,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土壤pH值6.5~8.0范圍內均能生長,最適應生長的土壤pH值7.5~8.0,適于排水及通氣良好的土壤或砂壤土栽培,不適于在酸性土壤栽培;在-40~-30℃時能安全越冬,生長的最適溫度25 ℃,根在15 ℃生長最好;對水分的需求較多,尤其在孕蕾至始花期需水量最多,通常在溫暖干燥又有灌溉條件的地方生長極好,在干旱季節(jié)也能正常生長。
紫花苜蓿主根發(fā)達,深2~6 m;莖多分枝,高60~100 cm;羽狀三出復葉,小葉長圓狀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7~20 mm,寬3.5~15.0 mm;腋生短總狀花序,具有花5~20朵,紫色或紫藍色,屬異花授粉,以蟲媒為主;螺旋狀莢果,通常卷曲彎曲1~3圈,黑褐色,內有種子2~8粒,種子腎形,黃褐色,陳舊種子變?yōu)樯詈稚ЯV?.5~2.0 g。富含微量元素、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是家禽、家畜喜食的優(yōu)質蛋白質飼料。
2 栽培技術
2.1 精細整地
紫花苜蓿的種子較小,播種地最好在前一年春季4月待雜草籽粒發(fā)芽后結合施底肥進行1次深耕,在頭伏天及時耕作1次,秋季(末伏)深翻耙磨,翌年播前滅草,土地要平整細碎,保證出苗整齊。無灌溉條件的地方,整地后先行碾壓以利保墑。有灌溉條件的地方,播前應先灌水以保證出苗[1]。
2.2 適時播種
紫花苜蓿種子硬實率為5%~15%或更高,新收種子的硬實率可達25%~65%。收獲的種子曝曬3~5 d,或采用1 kg種子加1.5~2.0倍的沙子混合適當碾壓,可有效提高發(fā)芽率。當年收獲的種子當年夏播或秋播時,采用0.01%鉬酸銨及0.03%硼酸溶液進行浸種,可提高發(fā)芽率11.5%和9.8%[2]。
夏播以6—7月播種,播前先施用滅生性除草劑消滅雜草,然后播種,此時降水增多,但要注意暴雨引起土壤板結,影響出苗率。海原地區(qū)灌溉區(qū)、前一年耕作耙磨好的旱作地,春播于4月中旬至5月末,利用早春解凍時土壤中的返漿水分搶墑播種,播種前采用化學除草劑敵草隆等進行土壤處理,滅除雜草,以條播或散播為主,條播行距為15~30 cm,播帶寬3 cm;散播要耙磨鎮(zhèn)壓。春播一定要加強除草[3]。
2.3 田間管理
紫花苜蓿幼苗期生長緩慢,容易受雜草的危害,一年除草2~3次。早春返青及每次收割以后,也進行中耕松土,消除雜草[4]。同時,結合灌溉施適量肥料促進再生,增加收割次數(shù)。高產紫花苜蓿能夠充分吸收土壤中氮、鉀、鈣等營養(yǎng)元素,具有固氮作用,對鉀肥的需求較多,鉀與氮之比應為1∶1。但施入鉀肥1年施1~2次,施量應根據(jù)土壤狀況而定,不易多。灌溉區(qū)可灌水2~3次,增加收割次數(shù)[5]。冬灌能提高土壤溫度,有利于越冬。
2.4 病害防治
在褐斑病防治上,進行種子精選和消毒,種子田可用波爾多液和石灰硫磺合劑進行防除。在霜霉病防治上,于發(fā)病初期多采用在葉片背面噴灑波爾多液1~2次;也可以提前收割,阻止蔓延[6]。
3 參考文獻
[1] 張宏兵.紫花苜蓿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08(8):20-21.
[2] 趙玉華,郭素紅.紫花苜蓿的生物學特性及栽培管理措施[J].畜牧與飼養(yǎng)科學,2013,34(11):41-42.
[3] 包成蘭,張世財.青海省金皇后紫花苜蓿栽培技術規(guī)程[J].甘肅農業(yè)科技,2015(12):80-81.
[4] 梁萬青,杜霄,常麗君.環(huán)縣紫花苜蓿全膜覆土穴播豐產栽培技術要點[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15(16):55-56.
[5] 唐鳳蘭,劉杰淋,劉鳳岐,等.風沙干旱區(qū)紫花苜蓿大面積高產栽培技術[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0(11):152.
[6] 閆興祿,薛麗紅,曹文琴,等.紫花苜蓿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要點[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2,33(7):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