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
摘要 介紹西藏發展園藝產業的優勢,指出制約西藏園藝產業發展的問題,提出促進西藏園藝產業發展的措施,以加快西藏園藝產業發展,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
關鍵詞 園藝產業;發展;農牧民;增收致富;西藏自治區
中圖分類號 S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327-02
西藏是我國漫長邊境線上的重要省份,但由于特殊的自然氣候、地理環境和歷史因素的影響,西藏經濟相比內地和其他邊境省份有較大的差距。中央要求2020年西藏各族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但預計2020年西藏城鎮化率只能達到30%,這就要求必須要大力發展農牧區經濟,因為沒有農牧區的全面小康,就沒有西藏的全面小康。當前,發展農牧區經濟方式方法和途徑很多,其中通過發展園藝產業,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是有效途徑之一。
1 西藏發展園藝產業的優勢
相對內地來說,西藏海拔高、區域面積大、地理位置偏遠、氣候特殊、人口稀少,這些不利因素造就了西藏發展園藝產業的獨特優勢。
1.1 資源優勢
1.1.1 園藝資源。西藏國土面積逾122萬km2,由于造山運動的影響,形成了世界上最為獨特的山川河谷。由于地形、地貌和大氣環流的影響,自東南向西北依次形成了熱帶、亞熱帶、高原溫帶、高原亞寒帶、高原寒帶等各種類型氣候帶。千百萬年來,在特殊氣候、自然進化、植物遷移等的影響下,西藏形成了適應各種氣候帶、極其豐富的動植物種群,其中包括極具開發價值的野生蔬菜、果樹、花卉、食用菌和藏藥材等園藝資源。有研究顯示,不完全統計,西藏僅林芝市有待開發的可食用葉、莖、根、果、花、芽和種子的野生蔬菜資源就有31科52屬71種[1];全區野生、半栽培和全栽培狀態熱帶、亞熱帶常綠果樹到溫帶落葉果樹有19科33屬180余種,約占全國果樹種類的1/4,其中原產種占94.6%[2];西藏野生花卉大約有1 000種,其中地方特有和世界稀有種320~350種,西藏大花黃牡丹被業內認為是世界最具開發價值的野生牡丹資源[3];西藏野生食用菌有16科39屬86種[4];西藏有植物類、菌類、地衣類和蘚類藏藥材191科682屬2 085種[5],其中有32種為一級瀕危藏藥材,43種為二級瀕危藏藥材,45種為三級瀕危藏藥材[6]。豐富的園藝資源為西藏園藝產業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育種材料和栽培種類。
1.1.2 水資源。水是生命之源,擁有了水就擁有了產業發展的基礎。西藏有豐富的水資源,流域面積大于50 km2的河流有6 418條,總長度逾17萬km,常年水面積1 km2及以上湖泊816個,水面總面積3萬km2[7]。地表水資源4 321億m3,約占全國的1/7,人均水資源152 969 m3,是全國人均水資源的80倍,地下水資源總量966億m3,冰川水資源量逾3 000億m3,每年冰川融水流量325億m3[8]。
1.1.3 可開發非耕地資源。由于特殊地形地貌和氣候原因,雖經千百年來的開墾,西藏現有耕地面積也只有36.7萬hm2左右[9],其中,糧食耕地面積逾20 hm2,蔬菜耕地面積逾2萬hm2[10],果樹耕地面積逾0.67萬hm2。短時間內,西藏很難開墾出新的耕地。而西藏荒灘、沙地、鹽堿地等非耕地面積較大,可以通過進行設施建設,裝備和配套技術的應用,將之改造成進行園藝作物生產的基地,初步統計,西藏現可開發的非耕地面積逾200 hm2。
1.2 氣候優勢
藏東南部分地區為熱帶和亞熱帶,這里氣候溫暖,空氣濕潤,露地可種植多種園藝作物,是理想的園藝作物種植地。藏中和藏北為溫帶和寒帶,雖然整體氣溫較低,但光輻射強,其中拉薩年光輻射達到815.88 kJ/cm2,日照時長達到3 006 h[11],是極理想的設施園藝發展的好地方。在溫室內,大部分園藝作物都可正常生長,且即使在冬季也無需供暖加熱。在良好的光照輻射下,大部分藏中和藏南地區夏季可露天種植白菜、蘿卜和馬鈴薯等反季節蔬菜,還可種植桃、蘋果、食用菌和藏藥材等。
1.3 生態優勢
到目前為止,由于政府保護有力,西藏無論是水、空氣還是土壤基本未受到污染,擁有全國最好的生態環境,這里生產的蔬菜、果樹、花卉、食用菌和藏藥材等基本都達到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要求。
1.4 價格優勢
西藏作為邊遠地區,由于生產和運輸成本較高,消費市場規模較小,導致一直以來大部分園藝產品價格相對內地高很多,高昂的價格帶來了較高的利潤。當前白菜零售價8元/kg,在拉薩種植白菜純利潤22.5萬元/hm2以上,花卉和食用菌等產品利潤率更高。高利潤為農牧民從事園藝生產提供了機會。
2 制約西藏園藝產業發展的問題
2.1 發展意識落后
由于交通和信息閉塞等因素影響,西藏農牧民普遍謀事、創業的意識還不高,學科技、用技術的積極性還較低,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理念尚待加強。
2.2 土地資源瓶頸
西藏土地資源缺乏,發展園藝產業不能與國家保護基本農田的政策相背,必須在保護基本農田的前提下,開發新的耕地,或者采取非耕地技術開發園藝作物種植地,但這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短期內還難以解決園藝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土地。
2.3 勞動者技能瓶頸
勞動者技能包括種植技能、管理技能、溝通技能、宣傳技能、營銷技能等,目前,西藏農牧民普遍科學文化素質還不高,缺少產業規模化發展所需的各種技能。
2.4 交通運輸瓶頸
西藏區域面積大,山高路遠且險,交通運輸不便,成本高昂。
2.5 市場瓶頸
西藏2014年人口總計300.2萬人,這決定了西藏自身消費市場容量太小,要規模化發展園藝產業,必須到內地和國際市場尋找新的消費市場。近年來,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原因,多次發生市場蔬菜供應過多造成爛市,或者部分蔬菜產品供應過少,造成市場價格暴漲的現象。
3 大力發展西藏園藝產業措施
3.1 因地制宜,做好全區園藝產業發展規劃
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和資源條件,科學合理規劃產業發展內容和規模,培育一批區域特征明顯的優勢縣、特色鄉、專業村。在藏東南重點發展果樹、花卉、食用菌和藏藥材產業;在藏中和藏北重點發展蔬菜產業。大力促進廣大農牧區園藝生產經營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和標準化,努力打造具有不同特點和經營內容的示范園區和示范點。
3.2 加強技術研發,提升科技化水平
通過對全區農業科研和推廣系統的支持,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培養一批具有較高創新能力的學科帶頭人,力爭在特色園藝作物資源研究、主要園藝作物雜交育種、園藝作物新品種引進與栽培關鍵技術研究和設施農業裝備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3.3 促進優勢產品產出,提高規模化水平
著力培育白菜、生菜、馬鈴薯、核桃、蘋果、大花黃牡丹、雞腿菇、靈芝、獨一味、貝母等具有西藏特點的園藝產業,根據市場需求變化,不斷優化品種結構,擴大優勢產品和特色產品生產規模,對產品進行分類分級,適當提高包裝檔次,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偏好。對有條件的企業和個人,支持到內地開辟新的種植和加工基地,更好地對接消費市場。
3.4 加強科技推廣和管理培訓,提升經營水平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開展以科技示范戶能力建設為核心,以優勢園藝產品和優勢產區為重點,以推廣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實施主體培訓為主要內容的農業推廣新方式,建立科技成果轉化長效機制,將新品種和新技術落實到各推廣對象。開展生產管理、產后加工、品牌創建、市場開拓和機制創新等全方位示范,輻射帶動特色產業基地發展,保證特色優勢產業由點向面發展,形成優勢特色產業聚集區。
3.5 完善園藝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
狠抓產后商品處理與加工,延伸產業鏈條,增加后續效益。根據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突出發展重點品類、重點企業和重點品牌,重點發展蔬果加工、藏藥材生產,大力打造一批產業規模較大、發展水平較高、產業鏈較長、帶動能力較強、具有一定競爭力的核心企業。加快部分區縣個體加工戶和小企業裝備改造,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資源利用率和市場占有率,打造在全區有一定影響力的加工基地。
3.6 打造知名品牌,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一是要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從產地、技術標準到市場準入實行嚴格的管控,強力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積極開展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申請和保護工作。二是要實施品牌戰略,堅持政府、協會、企業聯手,打造區域品牌,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三是要利用好政府對西藏凈土產業的支持政策,整合各地品牌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各類品牌的綜合市場效應,積極宣傳推介西藏獨具特色、得天獨厚的空氣、水和土壤等自然優勢,將西藏園藝產品包裝打造成生態、綠色、無污染、無公害的健康農產品,將西藏打造成為綠色生態農業新高地。
3.7 加強政策引導,提升農牧民參與熱情
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創新和機制創新為支撐,以開發優勢園藝產業為重點,以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為核心,加強政策制定和宣傳。在農田水利建設、土壤改良、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農產品市場開拓、物資運輸、金融信貸、農業保險等方面給予適當補貼。在土地流轉、企業創建、家庭農場建設、稅收優惠、農牧民雇傭與培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對于創業的農牧民要給予格外關懷,帶領他們到區內外農業產業化發展比較好的地區參觀學習,開闊眼界,堅定信心,并在惠農項目上給予適當傾斜。
3.8 加強農牧民經合組織建設,凝聚產業發展力量
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鼓勵農民自愿依法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鼓勵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以資金、技術、實物等入股,依法興辦園藝作物種植合作社、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等合作組織,幫助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按照法律、行政法規成立各種行業協會,凝聚各方力量,加強產業發展。
3.9 發展多種產業經營形式,鼓勵農牧民創新創業
以發展園藝產業為依托,加快制種、種植、休閑觀光、運輸物流、廣告宣傳、產品銷售等組織功能的培育,加強個體專業戶、家庭農場、股份制企業、責任公司、集團公司、研究中心等經營組織形式的建立。鼓勵農牧民創新創業,引導農民、合作組織以土地使用權、產品、資金、勞動力等要素參股龍頭企業;鼓勵“公司+合作社+農戶”聯合經營;鼓勵各種組織形式跨區域、跨行業經營,支持組織做大做強。
4 結語
西藏全境分布著從熱帶到高寒帶的豐富園藝資源,可開發利用的種類極多,但由于地理位置偏遠,人們意識落后,種植技術差,科研水平和資金實力不足等原因的限制,西藏園藝產業整體發展較緩慢,廣大農牧民群眾從園藝生產中獲益很少。但近年來,政府在園藝產業發展中加大了投入,新建了一批現代化的園藝作物生產基地,培育了一批西藏本土農業企業和合作社,引進了內地很多優秀園藝企業和先(下轉第330頁)
(上接第328頁)
進技術,加強了農牧民園藝作物種植技術培訓力度。相信只要堅定信心,科學決策,充分挖掘西藏園藝資源,利用好西藏特殊自然氣候條件,引導廣大農牧民投身園藝產業建設,西藏農牧民收入將會有大幅度增長,2020年西藏同全國人民一道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
5 參考文獻
[1] 王中奎,王忠紅,邢震,等.西藏林芝地區野生蔬菜資源的初步調查[J].中國蔬菜,2010(2):75-78.
[2] 左力,代安國,劉清源,等.西藏果樹資源與區劃初探[J].西藏農業科技,2004(3):13-26.
[3] 姚霞珍,劉峻坪,周鵬.西藏野生花卉資源概況及在園林園藝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林副特產,2007(6):73-76.
[4] 郭文場,楊松濤,韓繼福,等.西藏野生食用菌資源[J].特種經濟動植物,2001(8):31-32.
[5] 鮑隆友,楊曉梅,劉玉軍.西藏野生藏藥材馴化技術研究[J].中國林副特產,2008(1):22-25.
[6] 索朗加布.藏藥材資源問題的幾點思考[J].西藏科技,2015(7):16-17.
[7] 蔣利.淺議西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J].西藏科技,2013(9):33-34.
[8] 韓俊宇.西藏水資源開發的經濟戰略思考:中國21世紀的水問題與決策[J].上海大學學報,2011(1):102-114.
[9] 楊春艷,沈渭濤,王濤.近30年西藏耕地面積時空變化特征[J].農業工程學報,2015(1):264-271.
[10] 劉玉紅.淺談西藏非耕地設施蔬菜的發展前景[J].西藏農業科技,2013(3):1-4.
[11] 德慶措姆,索朗旦巴.西藏氣候的初步分析[J].西藏科技,2002(8):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