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吳永梅
摘要 公共平臺是農業院校教學、科研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融合學校資源、促進教學科研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結合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實際,闡述了提升農業院校二級學院公共平臺服務能力的措施與方法。
關鍵詞 農業院校;二級學院;公共平臺;服務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9-0333-02
Abstract Public platform is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nagement in agricultural academy.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t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the capacity of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anagement.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which resulted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s of School of Horticulture,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the public platform service about the secondary agricultural academy.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econdary cademy;public platform;service capacity
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儀器設備的快速更新,不僅對農業院校的理論教學和實踐實驗教學內容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對教學管理體制和教學體系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
面對日益激烈的科技和社會競爭壓力,許多農業院校未雨綢繆,紛紛實現了學院制,加快了資源的整合力度,建立起二級學院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有利于農業院校結構的自我優化和功能強化[3-4]。在這種管理模式下,農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主要由各類二級學院來組織實施,學院在農業院校內部管理體制中明顯處于主要地位,在農業院校的教學、科研和發展中承擔著艱巨而繁重的任務,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公共平臺是農業院校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成果產出的主要基地和重要平臺,是反映農業院校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戰略資源,也是建設世界一流研究性大學的必備條件[5-6]。隨著農業院校的不斷發展和人才培養力度的加大,農業院校公共平臺逐漸形成,但由于受各種原因影響,平臺建設和發展以及管理體制還有很多不足,因此提升二級學院公共平臺服務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1 農業院校二級學院公共平臺運行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自2014年開始,已陸續建成公共信息平臺、公共科研平臺、公共教學平臺、公共精密儀器平臺和公共選課平臺,目前各平臺已開始運行并提供開放式服務。
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安徽農業大學開始實行校院兩級管理制度,各項具體工作重心開始從學校向二級學院轉移,這使得學院面臨著較大壓力,各平臺管理人員不足,管理職能弱化,使得平臺運行不夠完善,服務能力亟待提高。
2 提升農業院校二級學院公共平臺服務能力的措施
2.1 更新觀念、優化資源、合理配置,提高固定資產利用率
一直以來,農業院校的公共平臺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機構,對其經費的投入與建設也主要圍繞“小平臺”進行,極大地浪費了資源,制約了平臺功能的發揮[7]。二級學院應該樹立大局觀念,打破實驗室壁壘,從學院整體辦學效益出發,整合資源,優化資源配置,避免大型儀器的重復購置和浪費,提高固定資產利用率。
2.2 加強信息建設,建立健全平臺共享的管理制度
為了確保公共平臺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各平臺必須有一套科學的管理制度作保證,明晰各人員崗位職責,在制度約束的同時,公共平臺應重視人文管理營造和諧的學術環境。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自2012年成立了實驗中心,負責公共平臺的日常管理工作,實驗中心實行1名主任(有分管教學的副院長擔任),3名副主任負責下的各學科平臺專人負責制,制定了一系列平臺管理制度。建立學生網上選課、實驗預約、信息反饋、教師安全監控等互動平臺。根據農業學科專業發展、專業設置特點和學生規模,打破資源封閉、各自為政的體制,完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數據庫與管理服務信息系統,將大型精密貴重儀器集中管理,指派專人負責,實現資源開放共享。使用者可通過平臺查詢、申請預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公共平臺的使用效率。
2.3 充分發揮農科院校的科研優勢,加強平臺隊伍建設,提升服務層次
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勵機制和凝聚機制[8]。對管理人員實行績效管理,獎勤罰懶。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自成立實驗中心以來,打破實驗技術專職人員和理論教學人員間的界限,鼓勵專業老師積極加入到平臺建設和管理中來,極大地提升了公共平臺的服務層次。同時,為了彌補管理人員的不足,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采用導師負責制下的研究生兼管制度,確保各公共平臺開放運行。導師負責制下的研究生兼管制度指的是由學院指定研究生導師負責特定的開放平臺,再由導師選擇其優秀的在讀研究生作為平臺協管員,承擔平臺日常開放運行工作。這不僅提高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也提高了平臺的使用效率。同時,為了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在年終績效津貼方面分為A、B檔,對于獲得A檔的人員津貼上調20%。
2.4 拓展平臺服務范圍,建設實踐試驗基地
公共平臺可以為農業科學研究提供硬件和技術支撐,促進人才的培養和聚集,創立科研團隊,創造學術氛圍和實驗環境。在實際工作中,要根據農業專業特點,積極開展公共平臺和科研院所、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和交流,爭取資金支持和實踐試驗基地建設,加快平臺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3 結語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產業雖然很有潛力,但農業依然是一個弱勢產業,研究經費不足,重工輕農思想的束縛制約了農業的發展,作為培養農業人才的農業院校任重道遠,在國家資金投入有限的情況下,建立公共平臺是一種良好的運行模式,可以整合資源,克服經費不足的問題,為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和學子提供良好的科研和實踐動手能力平臺。
對于各農業院校來說,公共平臺建設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和完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配備和優化平臺管理隊伍,把規劃與投入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農業院校公共平臺的利用效率,提升其服務能力。
4 參考文獻
[1] 劉麗華,鄭桂萍.農業院校產學研結合模式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87(11):62-63.
[2] 王小利,任慧莉.新形勢下農業院校實驗隊伍建設的發展與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147-149.
[3] 劉沫,陳海寧.人才培養模式:高校實現人才充分就業的戰略選擇[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3):41-42.
[4] 仝娜,趙人諍,陳景衡,等.淺談高校二級學院共用科研平臺建設[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47(6):466-469.
[5] 駱嶠嶸,萬文海.我國高校二級學院管理模式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7,28(1):130-132.
[6] 張玲,胡克玲.提升設施園藝學科研平臺服務功能創新管理機制研究[J].溫室園藝,2015,586(10):11-12.
[7] 葉輝,應明,王榮富.加強公共科研平臺建設提升服務功能[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4):433-435.
[8] 劉波.加強科研平臺建設提高大學科技創新能力[J].復旦教育論壇,2004,2(6):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