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姝穎
【摘要】建筑工程項目的工期長,而且投入資金多,這就導致其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各種各樣的不可預知的風險,因此,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要注重對風險的管理。本文首先介紹建筑工程項目的幾種主要的風險,然后針對我國目前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情況,對具體的風險管理措施進行詳細的闡述,提高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效率。
【關鍵詞】 建筑工程;風險管理;現狀;措施
1、 建筑工程項目主要風險分類
建筑工程項目整個過程都是事先規劃設計好的,每一項工作都是按照預期規劃進行開展的,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影響著預期工作的開展,這些無法確定的但是實際存在的各種因素就是風險因素,主要的風險分為社會環境風險、進度風險以及費用風險。其中,社會環境風險,包括社會風險和環境風險兩部分,前者較為常見的表現形式是政策變更、法律法規的變化以及技術工藝發展引發的風險。后者指的是地震、洪水以及臺風等自然因素引發的風險;進度風險,指的是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受到不同種類因素的影響,導致建筑工作沒有按照預期,及時完成任務,設計人員專業素質不過關,導致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修改圖紙設計可能影響建筑施工進度,此外,計劃的不合理,與建筑施工實際不符也可能會影響建筑施工的進度;費用風險,指的是由于施工過程中變更設計引發的費用風險,或者是由于突發事件造成經濟費用增加引發的費用風險,以及由于預算人員專業知識不強或疏忽大意造成收集的信息不全引發的費用風險。
2、 目前我國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現狀
2.1 法律、法規不完善
我國現存的與建筑項目風險管理有關的法律法規有《擔保法》、《保險法》、《建筑法》等,這些與建筑項目風險管理有關的法律法規主要體現在保險和擔保兩點,工程項目具體的規定卻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可依,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難以實施。
2.2 缺乏良好的風險管理方法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葉才開始發現項目風險管理的重要性,然而項目風險管理至今僅僅局限于在比較大型的土木工程建筑項目中。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中國部分建筑施工企業管理人員不能及時、準確的辨別出項目風險的真偽,不能請準的識別出潛在的建筑風險項目,同時處理項目風險的手段呈現較為單一,風險管理方法不足以應對越來越復雜的建筑工程項目風險。
2.3 缺乏完善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目前,我國大多數的建筑施工單位都缺乏完善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部分建筑施工單位甚至沒有建立該系統,以至于單位沒有相關的實踐經驗,也沒有相關風險管理數據的累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單位沒有相關風險管理經驗和數據,這樣就不能及時對風險做出精準的判斷,進而就不能采取針對性補救措施,僅僅依靠理論知識做出的臨時風險處理方案,是無法應對風險的,建筑風險管理效率相當低下。
2.4 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
所有類型的管理都需要健全、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來支撐,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也不例外,執行過程同樣需要健全的管理機制。但是,我國目前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業對風險管理的定位十分模糊,甚至是沒有設置風險管理部門,不能發揮風險管理部門應有的作用。建筑單位沒有設置、完善風險管理機制,企業就不能及時解決建筑項目風險,也就不能抵抗來勢兇猛的各類型的風險,使企業顳部的運行風險得到大大的增加。
3、 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具體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建筑企業為了把不可預知的風險帶來的消極降到最低,應該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提高企業抗風險的能力。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并將該體系逐步滲入到實際操作中,實現風險科學的管理目標。在施工之前,要認真、仔細的對施工圖紙進行審批,確保圖紙設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盡可能減少后期實際施工中工作內容的變更,對工程的進度和工程的質量進行嚴格的監控。風險管理的目的是降低風險,指的是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在風險發生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帶來的損失,確保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優化。經過相關實踐證明,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可以有效管理控制風險,增加建筑項目成功的概率。
3.2 完善風險管理方法
針對風險復雜多變、難以預知的特點,建筑企業應該提高識別工程項目風險的能力,完善風險管理方法,把握風險發生的規律,收集、記錄項目風險信息。建筑企業應該列出潛在的工程項目風險,并列出相對的解決措施,以便采取有效的方法應對風險,建議在分析、預測以及評估項目風險的過程中采用定量和定性兩者相結合的方法,堅決抵制實施可能導致風險損失的方法,最佳的處理方法就是遠離風險源或者是中斷、阻止風險源的發展,將項目風險降到最低,甚至是杜絕項目風險。
3.3 進行風險轉移和風險自留
風險轉移,分為控制型非保險轉移、保險轉移和財務型非保險轉移三種,指的是風險發生之后將風險造成的部分損失轉移給可以承擔風險的組織或者是個人,并不是轉嫁損失,其中的控制型非保險轉移轉移的對象是損失的法律責任,第三方相對于業主或者是承包商而言,可能更容易控制或者是承擔風險引發的后果。風險預留,指的是項目組織者主動承擔風險帶來的損失,這些損失相對來說比較小,所以,項目組織者在對項目進度等各種因素綜合考慮之后,選擇自己承擔損失較小的風險,風險自留,并不都是主動自留,有時候項目組織者也會被動自留風險。無論是哪一種自留風險方式,都應該經過仔細的評估和審核,盡可能避免自留風險造成的不利影響,盡可能保證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優化和企業長久的發展。
小結:
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對建筑工程項目的影響,自身常常會出現不同種類的項目風險,大大延長了工程建筑的進度,對建筑項目的質量造成消極的影響,風險管理逐漸成為工程項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盡管,目前我國的建筑項目風險管理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但是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還遠遠不足,對此,本文提出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具體措施,及時規避可能出現的不同種類的項目風險,最大程度上降低風險對建筑工程的影響,使項目風險管理的真正作用得到真正的發揮。
參考文獻:
[1]王鵬.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理論的演進[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2004,(12):42-45.
[2]劉俊玲,李成河,劉海英.建設工程監理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的應對策略[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2,(12):60—62.
[3]馬鋒,宋吉榮等.效用理論在工程建設風險管理決策中的應用[J].四川建筑,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