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宏康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城市化建設發展正在飛速前進,推動了房地產業得發展。在建筑工地中常見的原材料就包括混凝土,它是整個建筑的地基性材料,可以說混凝土的選料是否成功也決定著此項建筑是否達標。它在整個工程中的比重可見一斑。
【關鍵詞】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施工管理
本文研究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及管理,首先要了解混凝土的概念,它是一項常用于土木工程的膠凝材料與工程復合類材料的統稱。其主要的構成材料是水泥、砂石、水、外加劑等進行統一裝機攪拌。在建筑工地進行實際作業時,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術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混凝土的施工準備與攪拌階段;模板的制作及安裝;混凝土的運輸;混凝土的澆筑;混凝土的養護;混凝土的修飾以及后期的總的驗收。下面將一一進行介紹。
一、混凝土的施工準備與攪拌階段
混凝土進行施工攪拌之前,首先要進行材料的選取與按標準的比例進行配比。準備水泥,混合材料、骨架、外加劑與水。由于外界因素有著不確定性,為了避免由于這些因素而耽誤工程的進度,這些比例按照具體的規定允許范圍內的偏差,具體數據見下表。
材料準備就緒后,進行攪拌過程,攪拌過程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先攪拌后裝車,另一種是先裝車后在車上攪拌。攪拌前,應對每一種原材料的配合比進行嚴格的校對,電子計量儀器應調節至最佳,防止因材料問題出現誤差。之后再進行塌落度等的計算,符合建設要求方可運輸。
二、模板的制作及安裝:
建筑用的混凝土模板主要由鋼制材料構成。選購后應進行拼裝測試,保其質量。對投入建筑前的模板有以下幾個規定:模板要保質保量,不能出現變形、漏沙、移位等現象,一定要注意的是接口處切記出現裂縫漏沙現象。模板的拼接要嚴密,用工程用膠緊密貼合。模板安裝完畢后,檢查其是否水平,標高等,方可投入使用。
三、混凝土的運輸:
前面提到,運輸方式主要由兩種,一個是先攪拌后運輸,稱為無攪拌機運輸;另一種是先運輸,在運輸車上進行攪拌,稱為有攪拌機運輸。攪拌與運輸的溫度,濕度以及時間都應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四、混凝土的澆筑:
混凝土的澆筑過程是混凝土工程中的最重要一步,在進行澆筑前,要對模板,鋼筋,預埋件等進行再一次的檢查,也要對混凝土進行硬度及表面是否積水是否出現麻面裂縫等并對雜物進行清理的基礎進行測量。混凝土的澆筑順序是有一定要求的即從低向高、從兩側向中央、從周邊向中心。混凝土的澆筑厚度的規定見下表:
混凝土澆筑時振搗是其中的重要一步,其過程中要符合下列規定:
(1)振動器在振搗過程中的必備設備,分為插入式振動器及附著式振動器兩種,在使用前者時其移動的間距應小于等于作用半徑的2/3。當震動結束時要徐徐的抽出振動器,避免掛壁。
(2)在使用表面振動器時它的移位間距要求振動器的覆蓋長度為100毫米。
(3)振動器與建筑體的設置距離沒有硬性要求,要根據現場實際進行布置。
(4)當混凝土硬度達標,不在出現氣泡或下沉或表面麻面現象時,表明震動合格。
(5)澆筑過程應連續進行盡量不要發生中斷,如果特殊原因要暫停,也要嚴格控制暫停的時間,要在混凝土凝形之前。澆筑時應注意混凝土表面的積水或麻面或降落裂縫等,出現這些問題應及時查明原因。澆筑完成后及時記錄。
五、混凝土的養護:
混凝土的養護過程是在澆筑完成后,再墻體表面進行噴灑養護,在炎熱或是寒冷,濕度過高或過低都會使墻體出現裂縫等狀況,要保持墻體的濕潤,在溫度小于5℃時,要覆蓋保溫,不宜澆水。一般的灑水養護為一周,用塑料膜養護可取代灑水養護。
六、混凝土的修飾:
養護過程完成后,對建筑墻體的表面的不同部位,在進行外墻體設計之前,進行混凝土的修飾,主要是以壓光或拉毛,脫膜劑等去除表面瑕疵。
七、質量后續檢查:
工程的后續檢查(混凝土部分)主要進行的是1、澆筑混凝土前的檢驗;(原料質量是否達標,基礎設施是否合格等)2、拌制和澆筑混凝土時的檢驗;(含水率,外加劑效果,攪拌效果等)3、澆筑混凝土后的檢驗;(養護裝飾等)
結論:
本文圍繞著題目“探析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術及其施工管理”進行了房屋建筑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術以及施工管理,兩方面展開了論述。隨著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進步,我國的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明顯提升。混凝土部分是整個建筑的基礎部分基礎達標才有后續的設計,為了解建筑中混凝土的施工技術本文對混凝土從選料到最后去膜的步驟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這些都是施工過程中要達到的基礎問題,文中指出了每個步驟所可能發生的問題,這些會影響建設進程的問題可以通過質量的控制和人為的把控解決。建筑是關系到人們生命及財產安全的設施,及時發現每一步的問題,及時解決是工程中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張慶穎.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