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軍 姚曉鵬 李建紅
摘要 對一例綿羊棉籽餅中毒的診療進行了總結。該病例發病率為16.8%,病死率14.6%;以營養不良、出血性胃腸炎、血尿或血紅蛋白尿為臨床特征;血液常規異常為RBC、HGB和Lym降低,WBC和Neu升高;血清生化異常為AST、ALT、ALP、TBI、DBI、CRE、BUN和IP升高;尿常規異常為pH值升高,LEU、ERY、NIT、BIL、UBG和PRO陽性。采取減少毒物吸收、鐵制劑解毒、補液、調整酸堿平衡、抗菌消炎、保護胃腸黏膜、阻止滲出及止血鎮痛的綜合治療措施收效甚好。
關鍵詞 綿羊;棉籽餅;中毒;診斷;防治
中圖分類號 S9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8-0253-03
綿羊棉籽餅中毒是由于綿羊采食過量的未經脫毒處理的棉籽餅粕、棉籽殼、棉稈、棉葉等,或在收獲過的棉花地里放牧所發生的一種中毒病,臨床上以營養不良、出血性胃腸炎和紅尿(血紅蛋白尿或血尿)為特征。
棉籽餅、棉籽殼、棉稈和棉葉等含有綿酚色素,包括綿酚、綿藍素、二甲基綿酚、綿紫素、棉黃素等毒素,同時含有大量的磷(高磷),而缺乏VA、VD和鈣,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動物機體內臟組織損傷和營養代謝失調的綜合征——棉籽餅中毒。多數情況下,本病潛伏期較長,動物發病癥狀的出現和表現往往與毒素蓄積和吸收量相關,發病動物的共同臨床表現為食欲減退、消瘦、虛弱、心肺功能異常、鈣磷代謝紊亂引起的尿石癥和VA缺乏癥等。
1 發病情況
2010年10月,新疆石河子北泉鎮某羊場羊群發病,臨床表現食欲下降、腹瀉、血便、紅尿和黃疸等癥狀,抗菌治療無效,前后共死亡20只。后經診斷并采取相應措施后,病情得到控制。本羊場以前未見此病發生,當地其他羊群時有此類發病。
全場共900只羊,發病羊有151只,發病率為16.8%,死亡22只,病死率為14.6%。入秋以來,該羊場購入大量的棉籽餅作為飼料原料(該地區為棉花產區),精料中主要靠棉籽餅提供蛋白來源。調查發現,新購入的棉籽餅為冷榨加工的副產品。每年秋季,棉產品上市時,當地其他羊場或農牧民的羊群也有類似發病,比其他季節發病多。同群中,體壯能吃者發病較多,癥狀也較重。前幾年該羊場購入的是脫毒棉籽餅,沒有發生過類似疾病。
2 癥狀
急性中毒病羊食欲廢絕,反芻停止,瘤胃弛緩或瘤胃積食,呻吟,呼吸急速,心跳增速至100次/min,心音微弱,全身水腫,黏膜發紺。慢性病羊初期表現精神沉郁,視力障礙,眼瞼浮腫,消化紊亂,食欲減退,消瘦,貧血,口腔黏膜蒼白,呼吸急促,黃疸,先便秘,后腹瀉,排惡臭、混有黏液、血液和脫落腸黏膜的稀薄糞便。部分妊娠母畜流產。后期,病羊興奮不安,失去平衡,全身肌肉發抖,脫水,死亡,病程2~3 d。公羊出現尿頻、尿痛、尿淋漓或尿閉,尿液混濁呈紅色等尿石癥癥狀。部分血尿公羊突然死亡,從出現典型臨床癥狀到死亡的病程不超過1 d,為急性死亡。
聽診病羊瘤胃蠕動音弱,肺部濕性啰音,心搏快而弱。
3 剖檢變化
棉籽餅中毒病死羊實質器官廣泛性充血和水腫,全身皮下組織呈漿液性浸潤,尤其是水腫部位,如下頜、頸部及胸腹部皮下水腫,胸腹腔有大量淡紅色透明的積液;胃腸道黏膜充血、出血和水腫;肝臟腫大、質脆、色偏黃,淤血;肺充血、水腫,間質增寬;腎水腫。
4 實驗室檢查
4.1 細菌分離
無菌操作取病死羊肝、脾、心、腎接種于普通肉湯、厭氧肝湯和營養瓊脂平板培養(37 ℃,48 h)均未見細菌生長。
4.2 血常規檢查
主要變化是RBC、HGB降低,提示機體貧血;WBC和Neu升高,Lym降低,核左移(Band.N%/Seg.N%>0.1)(表1),提示發生細菌感染[1-2]。
4.3 血清生化檢查
主要變化是AST、ALT升高,提示肝臟實質損傷;ALP升高,提示鈣磷代謝異常;TBI和DBI升高,IBI/TBI>0.6(其中IBI=TBI-DBI),提示肝前性黃疸(即溶血性黃疸)和肝實質受損;CRE、BUN升高提示腎臟受損[3-4];此外血清生化檢查還顯示了高磷低鈣的血清生化變化特征(表2)。
4.4 尿常規檢驗
主要變化為pH值升高,尿比重偏高,提示尿液中鹽分高;紅細胞強陽性(血尿),提示尿路受損;蛋白質、白細胞和亞硝酸鹽陽性,提示尿路細菌感染;膽紅素陽性和尿膽原弱陽性,提示溶血性黃疸[5-7](表3)。
4.5 病理切片檢查
鏡檢觀察發現病羊肝小葉間質增生,肝小葉中心細胞變性和壞死;心肌纖維變性、排列紊亂;腎小管上皮樣細胞腫脹,顆粒樣變性;睪丸多數曲細精管上皮排列稀疏,胞核模糊或自溶,精子數減少,結構破壞[8]。
4.6 飼料中游離棉酚檢測
取飼料樣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儀(色譜柱為ODS-C18柱,測定波長236 nm,流動相為甲醇-水(85+15))測得游離綿酚含量為1 250 mg/kg,超過了羊對日糧中游離綿酚含量的耐受量(羔羊100 mg/kg,大羊1 000 mg/kg)。
5 診斷
5.1 診斷要點
綿羊有飼喂未脫毒棉籽餅的病史;臨床表現為視力障礙、呼吸困難、貧血、黃疽、出血性胃腸炎和血紅蛋白尿;母羊流產,公羊有尿結石癥;病理學檢查發現肝小葉中心細胞壞死,心肌纖維變性;病理剖檢發現實質器官廣泛性充血和水腫,全身皮下組織呈漿液性浸潤;實驗室檢查發現飼料中游離綿酚超出羊的耐受量;血液常規、血清生化和尿常規檢查提示肝、腎功能受損,尿結石及尿路感染,貧血及溶血性黃疸。
5.2 鑒別診斷
應與以下癥狀相近的群發性疾病相鑒別:①離子載體類抗生素(如莫能菌素、馬杜拉霉素等)中毒:拉稀、喜臥、高燒、發病2 d后出現突然死亡,有投喂離子載體類抗球蟲藥的病史。②氨中毒:有接觸氨和尿素的病史或環境氨氣濃度高。病畜瘤胃臌氣,神經功能異常,共濟失調,狂躁;聽診肺部濕性啰音,心率快,心律不齊;剖檢胃腸道內容物有氨味。③鐮刀菌霉菌毒素中毒:病羊出現反應遲鈍、食欲和反芻減弱或停止,主要病變是凝血功能障礙造成內臟器官出血性損害及血糞和血尿。飼料霉變。④硒缺乏癥:主要損害羔羊,出現心律不齊、突然死亡;剖檢見骨骼肌煮肉樣和心肌色淡及虎斑心變化。⑤銅缺乏癥:主要損害羔羊,出現腹瀉、后軀無力、運動障礙,即典型的擺腰病癥狀。大羊被毛褪色、貧血、骨及關節變形。⑥VA、VE缺乏癥:非棉籽餅中毒引起的羊夜盲癥、生長緩慢,免疫力低下,種羊繁殖機能障礙。⑦具有心臟毒性的植物中毒:如夾竹桃、翠雀、狼毒等植物,有相應有毒植物的接觸史,病死羊瘤胃內可以發現相應的有毒植物殘渣。
6 防治
6.1 預防
(1)控制棉籽餅等棉產品的飼喂量(日糧中棉籽餅含量應小于8%),或對棉產品脫毒處理后再用。棉籽餅脫毒處理方法:將棉籽餅煮沸2 h以上,或加水發酵,或加溫到80~85 ℃,并保持3~4 h以上,棄去上面的漂浮物,冷卻后再飼喂;也可將棉籽餅用1%氫氧化鈣或2%熟石灰或0.1%~0.2%硫酸亞鐵液浸泡一晝夜,然后用清水漂洗后再喂;或選用低毒的熱軋棉籽餅粕作飼料原料。
(2)長期飼喂棉籽餅、棉籽殼、棉稈和棉葉等棉花副產品時,應與其他優質飼草或飼料原料搭配使用,做到飼料多樣化。還應注意提高飼料中VA或胡蘿卜素含量(如添加胡蘿卜、玉米等)以及VD和VE含量,同時補充骨粉、碳酸鈣等含鈣添加劑。
(3)妊娠母羊、種公羊和羔羊最好不用棉籽餅、棉籽殼、綿桿和棉葉等飼喂。不用腐爛發霉的棉籽餅和棉葉作飼料。
(4)禁止在棉花地放牧。
6.2 治療
目前尚無特效療法,主要采取消除致病因素及對癥療法。
(1)減少毒物吸收,如催吐(灌服4%硫酸銅)、洗胃、導瀉,并立即停喂棉產品和停止在棉花地放牧。①洗胃:用常水、生理鹽水、0.03%~0.10%高錳酸鉀溶液或5%碳酸氫鈉溶液注入瘤胃后,再將其由胃內導出。②導瀉:投服瀉劑硫酸鎂或硫酸鈉,加水配成6%的溶液,1次灌服200~500 mL。同服0.1%高錳酸鉀溶液或5%碳酸氫鈉溶液100~200 mL,可破壞棉酚。
(2)解毒可試用硫酸亞鐵或枸櫞酸鐵銨等鐵鹽,及碳酸鈣、葡萄糖酸鈣或乳酸鈣等鈣制劑等。補充VA、VD、VE和VC等,對提高治愈率有益。
(3)對癥治療:胃腸炎和肺水腫嚴重的可采取補液、調整酸堿平衡,抗菌消炎、收斂、保護胃腸黏膜,阻止滲出以減輕組織水腫和肺水腫以及止血鎮痛等措施。①補液、調整酸堿平衡、保肝解毒:5%葡萄糖生理鹽水或復方氯化鈉溶液中加入5% NaHCO3或11.2%乳酸鈉溶液,靜脈注射;保肝解毒可選用肌苷、VC和復方甘草酸銨注射液等。②抗菌消炎、收斂、保護胃腸黏膜:肌內注射硫酸慶大霉素4 mg/kg,1次/d;有出血性胃腸炎時,可用鞣酸蛋白2~5 g、次硝酸鉍1~2 g、氫氧化鋁凝膠5~10 mL、磺胺脒2~5 g,混合灌服,2~3次/d。③阻止滲出:可靜脈注射25%葡萄糖、10%葡萄糖酸鈣或10%氯化鈣及VC注射液。④止血鎮痛:血尿者(尿路結石)可選用VK止血并鎮痛,并注意同時補充VA或加大VA的補飼量。
7 體會
因為本病沒有特效解毒藥,故控制本病重在預防,除了注意棉產品的脫毒處理外,注意控制棉產品在飼料中的比例,同時注意提高日糧中VA或胡蘿卜素、VD、VE和鈣的含量。VK不僅止血,還有較強的內臟鎮痛功效,在治療動物胃腸出血性炎癥時酌情選用,收效甚好。
正如本文介紹的那樣,實際生產中最常用的棉籽餅脫毒方法是用硫酸亞鐵溶液浸泡或直接添加硫酸亞鐵。但過量的鐵會影響飼料中錳、鋅、鈷的吸收利用,造成這幾種微量元素的缺乏癥。此外,鐵還能破壞VE,并且與可溶性硒結合成不溶性復合物而使硒喪失生物學活性,可促發白肌病,故獸醫在臨床實踐中要充分考慮鐵制劑的這些影響。
引起羊黃疸、紅尿的群發病還有羊血孢子蟲病、羊鉤端螺旋體病、羊附紅細胞體病、磺胺類藥物中毒等,臨床實踐中應注意鑒別[9-10]。
8 參考文獻
[1] 行慶華,王小民,黃炯,等.鄉村獸醫臨床技術培訓教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122-123.
[2] 趙興初,王雯慧,伏小平,等.畜禽疾病診斷指南[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611-612.
[3] 衛廣森,張文舉,馬小軍,等.獸醫全攻略+羊病[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286-288.
[4] 王志武,毛楊毅,韓一超,等.羊病類癥鑒別與防治[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94.
[5] 任和平,張敏,田文霞,等.現代羊場獸醫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330-332.
[6] 李建基,王亨,朱家橋,等.牛羊病速診快治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87-88.
[7] 岳文斌,鄭明學,古少鵬,等.羊場獸醫師手冊[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396-398.
[8] 王鳳英,陶慶樹,張鯤,等.牛羊常見病診治實用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291-293.
[9] 阿依古力·阿不都克力木,錐秋江,木薩·沙吾提,等.棉籽殼作為綿羊飼料營養特性的研究[J].中國畜牧獸醫,2015(6):1436.
[10] 圖爾洪·麥麥提.綿羊棉籽并中毒的診治[J].新疆畜牧業,2010(1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