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芳
摘要 從勞動力缺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完善兩方面分析了青陽縣土地流轉的必要性,并簡單總結了該縣土地流轉的現狀。從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在政策和資金上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進一步開展土地流轉的對策,以為青陽縣及其他地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參考。
關鍵詞 土地流轉;必要性;發展對策;安徽青陽
中圖分類號 F3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8-0343-01
土地流轉,即為對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是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通過轉讓、合作、互換、轉包等法律允許的方式將土地使用權流轉到其他經濟組織或者種植戶的手中。土地流轉為城鄉一體化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要確保農民的合法權益得以保障,始終堅持自愿、有償、合法、優化土地資源配置、保護耕地等原則,以有效促進農村土地的健康、有序流轉。通過土地流轉,可以實現農村土地的規?;?、集約化,實現形式多樣的規模經營,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效率、大面積推廣機械化、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等方面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青陽縣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內,縣內的土地總面積為11.806萬hm2,其中耕地面積占15.0%,為1.774萬hm2。2014年,被省委、省政府列為安徽省20個農村綜合改革示范試點縣(區)之一,隨即在全縣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近2年來,青陽縣政府對土地流轉工作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當前農村的土地浪費情況,在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青陽縣土地流轉的必要性
1.1 勞動力缺乏
隨著當前我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青陽縣農村的很多青壯年到城市工作,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多是老弱病殘,對土地的利用率不高。從短期來說,造成很大的浪費,不能發揮土地應有的效益;從長遠來看,不利于我國糧食的安全生產[1]。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農村農戶的家庭收入中,非農收入占比平均達到1/2左右,甚至更多。在農民增收中,工資性收入的貢獻率超過80%,由此可見,農民收入增加的主要來源不是農業,而且外出務工收入或者非農產業,與以前相比,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弱。長久以往,勞動力必然會向更高收入的行業轉移,造成了農村勞力的缺乏,大量農村土地處于閑置狀態。因此,在農村進行土地流轉,可有效地緩解農村土地拋荒問題,促使土地集中到種植大戶或者龍頭企業等手中,確保農村的生產要素(土地、財力、勞力等)實現最優化配置,利于充分發揮出農村土地應用效益。
1.2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完善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當初物資缺乏、經濟落后的年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實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隨著經濟的發展,該體制已經與當前農村生產力不相適應,需要一種合理的、符合當前農村現狀的土地利用方式出現。當前農村要實現突破性的發展,就必須徹底解決當地土地分散經營的問題。土地流轉屬于適度規模經營,比較符合當前我國農村的生產實際。
2 青陽縣土地流轉的現狀
2015年4月青陽縣正式成立了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對縣區內的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進行指導,建立起相應的土地流轉信息網絡平臺,整理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2個方面的相關信息,并將這些信息輸入到該服務中心的土地流轉信息庫中,對當地土地流轉合同的簽訂進行指導,并負責轄區內土地流轉合同的鑒證、手續變更、資料登記及歸檔等方面工作,為青陽縣農村土地工作的開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青陽縣土地流轉的總面積已經達到5 666.67 hm2,規模超過3.33、33.33 hm2的農戶數量分別達到340、30戶以上。同時青陽縣還出臺了《關于開展農村“兩權”抵押貸款的實施意見》《青陽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行辦法》和《青陽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物價值認定評估辦法》也正處于制定、審核階段,即將出臺,并成立了專家評估小組。此外,2014年池州市首次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開展貸款抵押業務,有2家合作社分別獲得200萬、100萬元的貸款。這些政策加上資金方面的扶持,有效地促進了全縣土地流轉。
3 青陽縣促進土地流轉的對策
3.1 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
在農村加大土地流轉及政策方面的宣傳力度,讓農民真正認識到土地流轉的優勢,鼓勵其主動將承包的土地流轉出來。青陽縣為了讓農戶消除后顧之憂,對土地流轉的相關保障機制進行完善。通過建立試點,對當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確權登記,在現有合同、證書的基礎上,經過仔細調查、核實,對承包土地的位置及面積進行明晰化。對轄區內的土地承包經營情況要進行登記,并逐漸完善,以確保土地流轉真正落到實處,讓農民放心將土地流轉出去。國家要積極完善農村的養老保險及醫療制度,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政府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進當地第三產業的發展,解決農村那些未外出務工青壯年勞力就業問題,確保其生活不會因為土地出讓而有明顯的影響[2-3]。此外,為了保護土地流轉成果,對主動將土地經營權流轉出去的農戶,不僅要給予一定的補貼,還要在就業培訓、創業等方面給予支持,解決好其今后的生計問題;對于流出土地、準備遷入城鎮的農戶,在其購房、租房、稅收等方面要給予優惠。近來年,青陽縣為了做好土地的流轉工作,結合當地實際,不斷地進行完善、創新,對二輪承包相關資料進行了認真的核實,對承包土地的面積、四至范圍、經營者等信息進行進一步的核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2 在政策和資金上加大扶持力度
政策上,要完善相關制度,以強化土地流轉程序,確保流轉環節實現規范運作。鼓勵農戶自愿流轉土地,以實現土地的規?;洜I。資金上,在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方面設立扶持資金,對于流轉土地達到一定期限、或者超過一定規模的經營者,按標準給予補貼或者獎勵[4],激發其承包土地的積極性。為了更好地發揮土地流轉后的規模效益,要完善農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政府要加大在此方面的投入,銀行貸款、農業保險重點向規?;洜I的方向傾斜。如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擴大保險在農業上的范圍等,以有效降低貸款門檻、規避風險,為經營戶提供一定的保障。目前,青陽縣已經出臺了《關于開展農村“兩權”抵押貸款的實施意見》,還有幾個相關法規正在制定、審核中,有效地推動了當地土地流轉工作的順利開展。
4 參考文獻
[1] 李繼紅.湖南湘西自治州農村土地流轉現狀與完善對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11):120-124.
[2] 劉海濤.農村土地流轉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國土資源,2015(6):48-49.
[3] 呂洪波,劉佳.遼寧省農村土地流轉發展狀況、原因及對策分析[J].農業經濟,2015(4):109-110.
[4] 李維剛,侯衍妃.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土地流轉的意義及對策分析[J].山西農經,2015(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