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紅梅
摘 要:學習、使用、發展自己民族的語言文字是關乎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問題。本文立足蒙古族人口散雜居地區農村學校的實際,分析蒙語教學質量低下的原因,并從民族情感、語言氛圍,課堂效率方面做了些行之有效的大膽嘗試。
關鍵詞:蒙語文;情感;氛圍;效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7D-0071-01
我校地處遼西偏僻山區,雖是蒙古族民族鄉,但近幾年在蒙語文教學方面出現了滑坡現象,究其原因有下面幾點:
1.由于修水庫,大量人口外遷,造成學校規模小,生源少。
2.學校距學生家較遠,學生來自幾個山溝,基礎參差不齊。
3.學生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
4.校領導不夠重視,不按上級要求開足課時。
5.教師教學觀念落后,不適應民族教育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要求。
6.教學方面,受應試教育的束縛,學生主體意識沒有發揮出來。
綜上所述,由于受課時設置限制,課外學習途徑缺乏,教學策略引導不夠,沒有語言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造成了蒙語文教學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聽說能力差,教學效果不好,從而影響了民族教育的發展。
這些問題促使我思考:如何讓蒙語融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氛圍中學習運用蒙語,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蒙語文教學之路。
這就要求教師按照新課改要求,結合新課程教材,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學方案,激發學生學蒙語的興趣,大面積提高蒙語教學質量。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嘗試:
一、加強民族情感教育,樹立學習蒙語的信心
《義務教育蒙古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要熱愛自己的民族,具有民族自豪感,有愿意學習掌握運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濃厚興趣、堅定的信心、強烈的愿望”。教育學生要從民族發展傳承的高度認真學習蒙語。每一個蒙古族兒童都有責任、有義務學好本民族語言文字。
1.講述民族歷史,增強自豪感、自信心。向學生大力弘揚民族精神,蒙古族是最偉大、最豪放、最誠信的民族,創造了有800年歷史的拼音文字,具有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建立過橫跨歐亞大陸,世界上版圖最大的輝煌帝國。
2.挖掘身邊的人文資源。我的家鄉是人杰地靈的地方,聞名中外的蒙古族作家尹湛納希就誕生在這里,并用蒙語創作了《大元盛世青史演義》《一層樓》《泣紅亭》等著作。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遼西最大的藏傳佛教圣地惠寧寺就坐落在凌河北岸,用蒙藏滿漢四種文字書寫的牌匾就掛在大殿中央,廟里的喇嘛們念藏經,說蒙語。
3.宣傳民族優惠政策。學習蒙語文的考生在高考中的加分政策,用來鼓勵學生學習。通過了解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民族政策激發學生想學、學好蒙語的欲望,培養學生學習蒙語的感情。
二、創設語言環境,營造學習蒙語的氛圍
學生在家里沒有語言環境,只有靠教師在學校為他們創設語言環境,營造適合學生交流的氛圍。
1.用蒙語上課。教師應堅持用純蒙語授課增加學生聽說的機會,開始他們聽不懂,不適應,我就配以動作表情或適當解釋,在反復熏陶下,學生就會聽懂模仿使用。這樣,課堂上學生沉浸在母語氛圍里,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適應母語進行思維并交談。
2.每節課用幾分鐘進行蒙語會話訓練,內容有日常用語、課堂用語、兒童好來寶等,通過檢查提高學生會話能力。
3.每學期至少學唱2首蒙語歌曲,如《鴻雁》《吉祥三寶》等,學生非常喜歡,不但感受旋律的優美,而且熱愛自己的民族和語言。
4.平時見到蒙語老師用蒙語問好,要求學生之間經常說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
良好的語言環境,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使學生不知不覺中喜愛并學習運用本民族語言。
三、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蒙語教學效率
1.重視情感因素。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學生平等相處,亦師亦友,學生才會感到安全,產生信任,有愿意學習的愿望,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長,因材施教,善于捕捉積極因素,激發學生的成功動機。
2.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教師要想方設法增強課堂的實效性。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通過實物、歌曲、猜謎、故事、問題等導入,抓住學生的興奮點,產生求知的欲望。只要學生能做到的教師要鼓勵引導他們自學,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實在不會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幫助他們學會學習。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學習,龍其是新編教材一、二年級的內容,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圖文并茂,特別適合活動式教學,通過實踐,發現效果很好。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先進教學手段,進行多種形式的訓練,龍其是制作課件,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了學生興趣,形成信息的多向交流,不但活躍課堂氣氛,也能開發智力,培養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月,畢力格巴圖. 蒙古文字在道路導視專用字體中的應用探討[J].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
[2] 阿依夏木·阿不都拉. 衛拉特蒙古語對北疆地名的影響[J]. 語言與翻譯,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