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梅英 白學本
[摘 要]責任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養。但是,責任心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后天的訓練和培養。作為班主任,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廣泛調動其參與班級事務的熱情,不斷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從而達到人人熱愛班集體、個個關心班級事務的效果。
[關鍵詞]增強 責任心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210105
丘吉爾曾說過:“高尚、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責任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養,有責任心的人往往內心比較細膩,工作比較務實,讓人值得信賴。在一個班級中如果人人盡責、個個爭先,就會大大提升班集體的凝聚力,工作就會有條不紊,得到良性發展。但是責任心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后天的訓練和培養。我結合自己多年的從教經歷,尤其是擔任班主任工作的經驗,就班級管理中增強學生的責任心問題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科學分工,明確職責
一個人的責任心是在明確職責的驅使下逐漸增強的。如果班級事務無明確分工,學生遇到事情就會相互推諉、互相扯皮,認為干與不干無關系,干好干差無所謂,很容易造成被動局面。如果能夠對班級事務進行科學分工,各盡其能,各司其職,班級工作就會輕松有序地進行。要做到分工科學,作為班主任就必須善于觀察,多與學生談心,從中認識不同學生的秉性和特長,在進行工作分配時充分考慮各人的特點,安排合適的崗位,這樣才會挖掘其潛力,發揮其長處,從而增強工作的動力。
二、相互監督,務求實效
前蘇聯作家阿法納西耶夫說過:“監督是管理過程持續最長的一種功能,因為這是在執行決策的全部過程中實現的。”任何工作如果沒有監督和約束,久而久之就會流于形式。布置了任務就必須有人檢查,有人督促,讓其覺得不干或干不好便有點尷尬,就得接受批評,心中不是滋味。分工明確了,責任人具體了,監督人也分明了,這樣“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監督別人,個個接受監督”,工作才會落到實處,求得實效。當然,學生間相互監督的時間長了,不免會出現“拉關系”“走后門”的現象,為了杜絕這種現象,班主任要善于進行“突然襲擊”,及時發現工作的失誤,彌補其漏洞。我在帶班過程中,特別注重選拔任用和培養班干部,選那些自律意識強、工作細心而且熱心的學生管理班級事務,讓他們充當教師的“親信”,經常向教師反饋信息,做教師的好助手,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三、建章立制,強化約束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過:“仁圣之本,在于制度而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工作質量的高低與制度關系非常密切。有了制度的約束,工作才會有壓力,才會產生動力。制度要想求得實效,要求就必須明確,而且操作性要強,做得好了可得到什么樣的獎勵,出現工作失誤將會受到什么樣的懲罰,都必須要有明確的規定,在量化中獎優罰劣,獎勤罰懶,就會敦促學生主動自覺地干好工作。當然獎罰時要特別講究藝術,應以精神方面為主,絕不可打擊學生的信心,更不可采用罰款等形式,因為那樣將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對學生的成長不利。
四、爭先創優,榜樣激勵
英國有句名言:“優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說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的影響力是深遠的。為了更好地增強學生的責任心,就必須營造濃厚的競爭氛圍,形成科學的評比機制,搭起展示才能的平臺,讓有不同特長的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風采,體驗成功的愉悅。我在班內堅持舉行“星評比”活動,每月一評,刊出光榮榜,以激勵學生向先進學習、向優秀靠攏。同時,以主題班會的形式,或讓身邊人說身邊事,或講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以高尚的事跡影響和感染學生,讓其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增強責任意識。活動育人比單純的說教奏效得多,班主任要精心設計班級活動課,在活動中要讓學生廣泛參與,多嘗嘗成功的喜悅,充分展示各自的才藝,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表現“閃光點”的機會,增強渴望成功、推銷自我的心理。為了營造濃厚的競爭氛圍,還可以考慮采用向家長發喜報、邀請家長參與班級活動等形式,讓學生體會到自己不只在為自己爭氣,還在為父母臉上增光添彩,參與活動的熱情便會不斷增強。
五、大膽授權,提升才干
格雷厄姆·格林說過:“名譽能有力地激發欲望。”為了充分增強學生的工作責任心,提升工作水平,就要讓他們廣泛地參與班級管理中,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管理者,以此“榮譽”來激發成功的欲望。我在帶班過程中除了精心選拔常務班長以外,還讓學生輪流擔任值周班長和值日班長,讓他們充分評議,看誰能將班級工作管理得更好,工作方法更靈活,工作作風更扎實,在班內進行表揚。工作成績突出的可多提供管理的機會,讓學生過過當“領導”的癮,比試比試工作才干,以此來不斷激發工作激情,增強工作的責任心。
當然,增強學生責任心的方法還有很多種,作為班主任,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廣泛調動其參與班級事務的熱情,不斷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從而達到人人熱愛班集體、個個關心班級事務的效果。
(責任編輯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