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德明
[摘 要]汽車創新科技的應用向中職學校汽修專業的傳統教學提出了挑戰,讓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跟上汽車發展的潮流,走出校園能真正適應快速發展的汽修行業,立足社會生存。教師積極學習汽車新知識,豐富汽修專業知識體系,創新教學方法,在汽修專業教學中融入創新意識的培養,有機結合汽修專業知識,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實踐活動,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中職汽修 創新意識 專業教學 創新型實用人才
[中圖分類號] G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210119
近日通用汽車集團對外發布了一項新技術“人眼隨動大燈照明技術”。它利用車內紅外線掃描儀來實時監控駕駛員眼睛的觀察方向,并轉化相應的電信號來控制車大燈的照射角度,這樣便實現了“所見即所亮”的照明效果。汽車創新科技的應用向中職學校汽修專業的傳統教學提出了挑戰,如何讓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跟上汽車發展的潮流,走出校園能真正適應快速發展的汽修行業,從而立足社會生存呢?筆者通過對畢業生的調查,結合汽修專業教學實踐,舉例闡述如何在汽修專業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把學生培養成真正的創新型實用人才。
一、汽車的發展史就是創新技術應用的歷史
在上海著名的博世東海汽車測試中心,舉行了一次博世汽車技術創新體驗日活動。該體驗日作為博世在亞太地區最大規模的創新技術體驗活動,全方位展示了涵蓋清潔動力、安全技術、自動駕駛、互聯駕乘以及售后市場等領域的博世創新技術與解決方案。
汽車的發展史就是創新技術應用的歷史,每一次汽車技術的進步與發展,都是創新技術應用的成果。汽車車身、底盤、發動機、電氣設備,哪一個部位不蘊藏著創新科技的應用;汽車的操控性能、安全性能、經濟性能、舒適性能,哪一項性能不是創新技術應用的結果;汽車的設計、制造、維護、使用,哪一個領域不閃爍著創新點子。特別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汽車創新技術與汽車的發展是融為一體的。
二、中職汽修專業教學的現狀分析
中職汽修專業借助我國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大多數中職學校都開設有汽修專業。以我校為例(安吉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從2004年第一屆汽修專業招生1個班開始,到2015年招生4個班的規模,生源年年充足。從2004年的單純一個汽車維修班級40名學生,到2015年綜合性開設了汽車維修、汽車鈑金、汽車噴涂、汽車美容、汽車銷售等專業課程近200名學生。現每一年級開設有高考班、五年一貫制班、創業班,以適應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求。十多年來我校畢業的中職汽修生遍布申、杭、寧、湖等地區。實踐證明,汽車維修行業作為教育部將實施的技能緊缺人才培養工程重點之一,它的規模還將繼續擴大發展。
職業學校培養的汽修專業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學生畢業以后到底能在汽修行業做些什么呢?我們通過對2004屆20名學生、2008屆56名學生及2010屆73名學生隨機調查的信息中發現,2004屆有6人依然在汽修行業工作,2008屆有24人在汽修行業工作,2010屆有36人在汽修行業工作。綜合行業就業率在40%左右,而且出現時間越久就業率越低的現象,也就是說,汽修專業畢業的學生在從事汽修行業工作若干年后仍然有脫離專業的情況出現。從事汽修行業的學生分布在汽車維修工作的比較多,也有從事汽車制造業、汽車銷售服務、汽車保險理賠等行業的。大多數學生依然從事汽修行業的基礎工作,能成為高級維修工、高級技師人才的很少。這是令我們這些從事汽修專業教學的專業教師反思的現象。學生在中職學校學習3年的汽車專業知識和技能,卻不能作為其社會謀生的技能,問題出在哪里?如何使學生真正成為汽修行業的能手,培養真正具備汽修專業技能和創新型技能的實用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三、汽修專業教學與創新有機結合的重要意義
智能小車
為了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效果,人們一直努力探索改革教學方法,無論是項目教學法、行為導向教學法,還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目的都是為了使職業學校學生能在有限的3年專業學習中掌握更多更好的實用技能,真正成為創新型實用人才,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謀生做好準備。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創新能力也很重要,特別像汽修這么一個集高科技于一體的行業產物,日新月異的新技術、新設備發展需要學生有很強的創新意識,可以說創新意識對汽修專業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
其實人們早就感覺到了創新與汽車專業相結合產生的強大的力量,從2010年開始在我國各個高校開始舉辦汽車創新設計大賽,此后關于汽車的創新大賽層出不窮,內容也包含各方各面。創新是汽車的靈魂,是汽車發展的推進劑。但是現在的中職專業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技能的培養做得還是不夠好,把創新意識、創新技能教育真正融合在專業教學中還很欠缺,特別是在當下習總書記倡導的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浪潮下,我們更應該將創新意識、創新技能教育真正融入汽修專業教學中。創新與專業相融合,可以使學生擁有不一樣的專業素質,成為創新型人才,可以使學生的生存技能大大提高。
四、結合汽修專業教學,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1.教師積極學習汽車新知識,豐富汽修專業知識體系
將創新與汽修專業教學相結合,對教師教學能力與水平都是一種新的要求和挑戰,這樣可以促進專業教師自身通過學習、改進、實踐,將創新融入汽修專業教學之中,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改進教師專業知識體系,使教師的知識體系與最前沿的汽車新科技相融,不至于像以前那樣,所教的知識遠遠落后于當今汽車發展實際需求,也可以成為一個教師提升專業知識的動力,教學方式也不至于太老套死板,所教的知識是鮮活的,學生聽課才能感興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改變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術。
為了使汽修專業教師的知識體系及教學理念能與時俱進,能第一時間接受專業的新知識,學校派了部分年輕教師到高校學習,學習高校將培養創新意識與專業教學結合的好的經驗與做法,也讓汽修專業的教師走進企業,在動手實踐中接受汽車最前沿的科技知識和技能。同時,邀請汽修專家來學校給師生做專題講座,豐富師生的創新知識,領悟創新意識與汽修專業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意義,結合學校現有教學設施設備開展教學實踐,培養學生成為具備汽修專業技能和創新型技能的實用型人才。
教師努力學習汽修創新知識,收集創新知識的應用資料,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將收集到的汽車創新知識分類、整理、編輯成校本教材,《汽車新知識100問》就是最近整理完成并出版的關于汽車創新知識應用的一本校本教材,可以供汽修專業師生共同學習使用。
2.創新教學方法,在汽修專業教學中融入創新意識的培養
專業教師努力學習汽修專業新知識,領悟其中的創新元素,豐富汽修專業知識體系,并將新知識與創新技能結合,運用于教學之中,創新教學方法,使教學不死板老套。試著研究出一種將培養創新意識與專業知識學習相結合的特別的教學方法,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增強學生專業技能。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的創新技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成為既有汽修專業知識又有創新能力的創新型實用人才。
現代汽車應用了大量的高新技術(電子技術),如ABS防抱死系統、EFI電控噴射、A/T電控自動變速器、EBD電子控制制動力分配系統等。以燃油電噴(EFI)教學為例,筆者在教學中引入機器人,很好地解決了這一教學難點。
任何一種電子自動控制裝置都必須包含三個部分:傳感部分、控制部分、執行部分。燃油電噴裝置也一樣,由各種各樣的傳感器獲取信息,并把信息輸送給電腦控制(ECU)部分,由電腦控制部分作出判斷給執行部分,執行部分能根據發動機的各種工況及汽車的運行狀態按指令進行工作。所以接受自動控制裝置的三大組成部分及其三個部分之間聯動的工作過程是學習電噴系統知識的切入口。
為了讓學生能理解并接受電噴系統的三大組成部分實現自動控制工作的過程,筆者利用簡易機器人(因為機器人的自動控制與電噴的自動控制原理是一樣的),分析機器人的自動工作過程,機器人是學習本知識點的最好的教具。通過觀察機器人的工作過程,可以讓學生對尚不能理解的問題產生好奇,感興趣;通過觀察機器人的工作過程,能讓學生親身體驗,比口頭解說這一深奧的理論更容易理解。因此,筆者在電噴系統知識點的講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做了個大膽的嘗試,先讓學生玩了一次機器人,把一個功能比較單一的機器人介紹給學生,該機器人在前進時如果遇到障礙物能自動停止,然后后退一定距離,經過判斷后左轉再繼續前進。學生親自操作,使機器人在教室里跑,還親自設置障礙,通過觀察并研究機器人是利用什么判斷前面有障礙——傳感器(燈光發射及接受部分);為什么能停止(控制部分由單片機做出處理發出指令);為什么后退再左轉彎,又繼續前進(執行部分車輪由電機控制)。要求學生找出該機器人的傳感部分、控制部分、執行部分分別在哪里,分別是哪些零部件,然后拆去機器人的外殼,露出所有的組件,讓學生進行觀察。在熱鬧的活躍的氣氛中,學生自然就了解了電控的三個組成部分及其工作過程。
請不要小看這些機器人,它們包含了任何自動控制設備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通過玩機器人,學生都能對自動控制系統有了概念,不僅學電噴知識變得簡單,也能舉一反三,受益匪淺。
3.有機結合汽修專業知識,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實踐活動
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人格和創新能力著手,結合汽修專業,大力提倡師生開展專業創新活動,組織學生開展專業創新比賽,積極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結合汽修專業開展創新活動,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挑選優秀的作品參加“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近兩年,我校汽修專業相關創新作品獲得了省二等獎兩個,三等獎兩個的好成績。《安全衛士,汽車哨兵》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汽修專業創新作品,該作品獲得了省二等獎。
《安全衛士,汽車哨兵》的設計制作背景是這樣的,在行駛的道路上,一旦汽車發生故障不能正常行駛時,必須開啟雙跳燈并在車后一百多米處放置三角警示牌,告訴后面的車輛引起注意,避免發生汽車相撞的事故。如果事故發生在車流量多并且車速很快的高速公路上,人親自下車跑到一百多米遠的地方放置警示牌,這個過程本身就是非常危險的,因此而造成的傷亡事故也是有的。為了避免人們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萬一發生了事故需要停車并放置警示牌時發生意外,設想能自動行駛到指定位置并自動亮燈警示的裝置,這樣人就不用下車,確保安全了。
在教師的指導下,挑選2012屆汽修專業的4個學生組成了一個創新設計制作小組,制作小組通過大量的社會調查,通過網上查閱汽車警示裝置的相關資料,并且咨詢了指導教師后,對資料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在討論中基本確定了新型自動三角警告牌小車的設計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關鍵點:
(1)自行式:可以自行在風中雨中黑夜白天行駛。
(2)自動幫助司機豎立在車后。
(3)返回式:采用遙控電路,當司機排除故障時,要能在短時間內順利返回出發點。
(4)多種反光裝置:陰天黑夜光線不足時能有效警示后來車輛,突破天氣局限。
這個會閃閃發光的警示三角牌,能實現自動行駛、自動實現警示、自動返回功能的主要原因是它有一個會思考的大腦,就是納英特機器人電子模塊。通過納英特機器人編程軟件的幫助,對各個模塊運行命令時間進行調試,接著下載程序,不斷調試,直至能夠沿著直線安全行駛。最后,加裝反光盤和爆閃電路,增加警告效果,當司機排障后,按動隨身遙控器,機器人隨即啟動返航程序。自動行駛警示牌就是一個智能化的產品,這款能自動行駛、自動打開警示裝置并能自動返回的安全警示牌,在實際使用中有出色的表現,它在不使用的時候呈折疊狀,這樣可以節約放置空間,但是當它處于警示狀態時則是豎立的。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今后在工作崗位中不至于遇到問題就縮手縮腳。一個有強烈創新意識的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想辦法解決問題,也不容易被社會淘汰。學校對創新教育非常重視,積極鼓勵學生開展創新制作,并投入大量的資源開展創新活動,取得了優秀的成績。
近年來,學校要求將創新意識融入汽修專業教學中,將創新能力的培養有機滲透入汽修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使汽修專業的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鍛煉創新技能,提升創新能力,今后走向社會從事汽修工作能盡快適應,有能力處理問題、解決問題,成為創新型實用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方展畫.創新教程[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2]張玉臣.職業教學改革的技術探討[J].中國職業教育,2014(6).
[3]黃新平.創新教育研究問題論述[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