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國偉
一、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1.培育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人文性教學環境的基礎。“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導者,是思想的啟迪者,是心靈世界的開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師不僅需要知道傳授什么知識,而且需要知道怎樣傳授知識,知道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因而,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僅有知識的傳授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用賞識的眼光、激勵的話語、實際的行動去感染學生,幫助學生,引導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在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交往關系,形成情感融洽、氣氛適宜的學習情境。只有這樣,課堂才能成為有人性的場所,人文教育才能得以徹底實施。
2.呵護和諧共處的同學關系
知識的獲取、學習的完成,需要有寬松的學習環境。以班級為單位的學生之間幾乎朝夕相處,學生之間的互助友愛,團結協作,和諧共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業進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塑造完善的人格。這樣的學習環境,既需要學生之間的寬容忍讓與細心呵護,又需要教師加以引導。
二、找準教材內容與人文教育的切入點
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高中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但是,目前課堂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仍是教材。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本身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素材,如: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企業經營者的素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系、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關系等。可見,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豐富人文內涵。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就應立足教材,找準教材內容與人文教育的切入點,以使學生在對教材內容的體驗中升華以形成良好的人格。
究竟如何利用好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尋找教材與人文教育相關的交叉點
教材內容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載體,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內容立足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以及身心素質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求思想政治教師在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又要將教材中蘊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情感態度、倫理行為規范等因素挖掘出來,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育人功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這就要從單純地注重知識的傳遞,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尤為重要的是要強調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及時地把教材知識融入深刻的人文背景中去,做到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實現新課程改革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關鍵要尋找教材與人文教育的交叉點。這需要深入挖掘和領會教材中本身蘊涵的豐富資源,并從中篩選、升華出人文精神的閃光點。
2.課堂教學的處理緊密結合教材中人文教育素材
高中政治教材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因素,教師要一方面善于挖掘,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否則,教材的人文教育內容也就失去了挖掘的意義。教師要在課堂教學處理上緊密結合挖掘到的教材中人文教育素材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現以《經濟生活》第五課企業與勞動者為例談一下筆者的做法:筆者在第五課企業與勞動者中找到這些人文教育內容:影響公司經營成功與否的基本因素,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勞動者就業問題及就業問題;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勞動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等。通過這些人文教育素材可以培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增強依法經營、依法維權的法制觀念;樹立勞動光榮、勞動偉大、勞動平等的觀念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真正將這些人文教育內容內化為學生的人文素養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因此,在“公司的經營”中我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辯論“公司誠信經營是公司取得經營成功的重要因素”,通過學生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發表見解,讓學生達成一致:公司經營要取得成功,必須要誠信經營。通過對這一教學內容的處理,學生認識到:任何經濟行為不僅要關注經濟效益,還要重視社會效益。通過這一教學內容的處理,可以了解學生內心世界、思想動向和價值判斷,同時不失時機的因勢利導,激活他們的靈感,陶冶他們的道德情操,“喚醒”他們心靈深處真、善、美的東西,以培養其人文素質。而做到這一點,還在于對教學內容的領會和把握。只有深刻領會,熟練地把握了教材,才知道什么時候應該讓學生“說”,什么情況必須讓學生“說”。
三、多方面拓展人文教育教學內容
1.注重人文教學內容與生活主題相結合
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離不開學生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所處的發展變化的社會而言,若指望有一套一成不變和始終適用的教材不僅是不現實的,而且也是不正確的。要實現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加強人文教育的要求,就應該重視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在體驗中學會做人。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生活狀況,圍繞學生的生活來組織教學內容,根據不同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不同的要求。最好能恰當運用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學科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努力把基本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之中。為此,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多選擇一些利于學生成長、能夠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知識,并注重其時代性、生活性和新穎性。
2.利用時政熱點評述開闊人文教育內容
現今高中生的學習以課堂為主渠道,他們沒有更多條件和時間去接觸社會,了解時事,所以,特別渴望從課堂中了解一些重大新聞,獲得一些重要信息。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和時事聯系密切,若能及時引入國內外重大事件,并提供一些多角度思考的問題,就可以讓學生討論交流,就時事熱點提出不同的觀點。由此,有可能會提高學生的識別力、感悟力、理性分析力,增強其責任意識,從而形成正確的政治立場和觀念,開闊人文教育的內容,達到較好的人文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王春蕾.高中政治課堂與學生人文素質培養芻議[J].科教導刊旬刊,2013(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