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國玲
一、反思互動的作用
1.促進師生的相互理解
當教師不斷地反思自身的行為與自身的教學時,就會意識到自身行為和教學中的不足,針對自身的不足,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當教師能夠理解自己時,也就能夠理解與自己存在類似問題的學生,進而給予學生一定的寬容,并向他們提出改進建議。同樣,當學生能夠不斷地反思自身的行為與學習時,就能逐漸意識到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就能有效地接受教師的指導。通過師生反思互動,使師生能夠體諒對方處境并能以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教學任務與學習任務,從而促進教學的發展。
2.促進師生的教育及自我教育能力
傳統的看法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而事實上,我們應該辯證地對待教學,在某些時候,學生不是在學教材上的知識,而是在學教師的知識。同時,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塑造學生或毀壞學生。當教師有一種通過不斷反思來促進自己發展的意向時,教師的這種意向會體現在他的言行中,從而影響著模仿中的學生。同樣,當學生具有反思的意識并進行不斷的反思時他們就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與自學能力,從而具有一定的學習自主性與主動性。
3.極大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
當教師能夠在教學中不斷地反思時,就不會有很多無效的勞動,就不會有空余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煩惱上,他會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來促進自己的發展。同樣,當學生具有反思意識與一定的反思能力時,他們就能充分利用周圍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和機會來為自己的學習與發展服務。這樣學生學習的空間就不僅僅是課堂,同時也是家庭、社會和自然。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在他們不斷地反思中得以提高。總之,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反思,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反思,則能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與增強他們自我教育的能力。師生反思的相互影響,必將使教學得到不斷發展。
二、反思互動的實施策略
1.創設起疑情境,在思維失衡中培養自我反省習慣
思維的動力來源于認知結構與學習內容之間的不協調。如果學生對已有學習不滿,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出現錯誤,或對新的學習內容未能很好地“消化”,就會與已有的知識或經驗構成直接沖突,這種對于目前處境的自我反省或觀念沖突,將促進學生進行新的思考或探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和新知識之間的矛盾沖突來創設起疑情境,通過有意出錯或設置疏漏,形成學生思維上的正誤沖突,打破學生已有認知結構的平衡,從而產生內驅力,激活思維,引發其解決問題的內心意向,讓學生在思維失衡中進行自我反省,自覺、主動地發現問題、糾正錯誤,增強自我反省意識。
2.創設再現情境,在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培養反思能力
生物知識的形成來源于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不斷加深,科學家的研究蘊藏著深刻的科學思維,處處綻放著思維的“火花”,可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僅僅學習死的知識,遠離自然或生物學科自身發展的需要,使學者們發現、創造知識的思維過程蹤跡全無,加上課堂上教師傳統的灌輸方式總是單純以傳授知識結論為目的,對科學知識的由來和發展棄之不顧,采取“掐頭去尾燒中段”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有針對性地創設再現情境,通過實驗、多媒體、創編故事等手段來展示數學知識的發現、發生和發展過程,努力揭開生物學的“神秘面紗”,讓學生以主人翁和探索者的姿態參與到知識的再發現和再探究的情境中,引導學生積極反思,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參與過程中不斷得到提高。
3.利用反例,辨析真偽,增強批判意識,培養反思能力
反思的主要特征是思維的批判性,思維批判性的本質是否定。學生的思維活動中,批判是絕對的,是貫穿始終、永無止境的。課堂互動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反例、構造反例,可以激發學生展開激情滿懷的批判活動。反例在辨析錯誤中具有直觀、明顯、說服力強等突出優點。科學知識的每一次進步都與批判和反駁分不開。互動教學中積極開發和使用反例,讓學生辨析真偽,猜想反駁,不失為培養反思能力的有效措施。具體做法是:判斷和評價一個科學概念時,不要只采取確認的態度,而要鼓勵學生采取批判的態度,讓學生多接觸一些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概念,舉出反例,進行反駁,在反思求辯中培養思維的批判性。
4.加強科學思維的自我監控調節,提高反思能力
科學思維的自我監控調節是指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對解題過程實行自我監視、控制和調節等活動,包括解題目標的確立、策略的選擇、整個過程的組織、解題后的回顧與反思等。首先要掌握思維監控策略。這就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呈現問題的同時,要讓學生把注意力從指向問題本身轉移到指向自己在分析問題時正在干什么、想什么,也就是使學生始終監控調節自己的認知行為。其次要遵循反思換位原則,注意在學生思維的“盲點”處進行換位思考。這就要求教師在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中做好表率,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在學生面前充分展示自己解題時的思維過程,以及自己是怎樣進行思維監控的。
5.引導學生進行解決問題后的反思,優化思維品質
解決問題后的反思是指在解決了科學問題后對結果、過程、規律及方法的重新審視、總結和提煉。解決問題之后進行反思,是提高科學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反思解題過程,培養思維的批判性與嚴密性;反思解題方法,培養思維的深刻性與廣闊性;反思解題規律,培養思維的敏捷性與靈活性。
參考文獻:
騰珂.淺議高中生物教學反思五要素[J].快樂閱讀,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