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桃
我們知道,學校管理是人類協作勞動的產物,是人類社會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領導的活動方式,而學校管理與人類心理活動是緊密相連的。人的身心是統一體,要想讓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必須遵循人的心理健康規律,同時關心他們生理、心理兩方面的健康發展。切實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我國已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針對新形勢下青少年的成長特點,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下面,筆者就談一談在這方面的一點心得
體會。
一、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前提條件之一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個健康的人,但長期以來,由于心理衛生知識的缺乏,以前的人認為沒病就是健康,從而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使我們培養出來的一代代人才隨著社會文明的提高,生態環境的變化,各種刺激的增多,精神壓力的加大,心理上產生各種不適應乃至疾病。有的發展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學校管理是通過一定的組織、計劃、教育、教學達到預定目標的活動過程。人本是生理與心理的有機統一體,健康的教育不應僅局限在生理方面,也要關注心理方面。聯合國家組織對健康下的定義是:“健康,不但反映了人類自身認識的深化,也從某種意義上說明了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這就像一個人,即使他的身體方面有缺陷和疾病,但還是要有完整的心態、生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如張海迪等。反之,如果一個四肢健全的人,整天焦慮煩惱、憂愁過度,那他不僅個人活得痛苦,還會殃及他的家人、朋友甚至社會,可見,有時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全更重要。
有人說:“中學時代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中學時期是長知識、長身體的關鍵時期,他的生理、心理的發展變化具有鮮明的特征,在這個時期的學生,心理正經歷著一個成熟前的動蕩,是“多事之秋”的時期,在他們身上既有個體的心理和生理不平衡的矛盾,也有個體內部和外部之間的矛盾。在這個時期,也是思想品德教育最困難的時候,能給人一生的發展指明方向,有的人成了偉大的人物,有了很大的貢獻,成為政治家、科學家,追溯他的成長史,是中學時期打好了堅實的基礎;有的人走了歧途,也是中學時期沒有打好基礎,是不良的品德行為在此生根發芽的結果。
二、心理健康能促進人的身心和諧發展
目前,我們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負擔,但是因為受教育者疲于應付語、數、英、政、理、化等主要科目,偏重于學科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問題,從而忽視受教育者的心理的訓練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使許多學生缺乏在困難和挫折面前的應對能力,當遇到困難時,常使學生心理失衡。如果教師能在此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接受自己,了解人際關系,培養合群性,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也許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成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
生觀。
現代相關的科學研究證明,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條件之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體中。人的軀體性疾病、生理缺陷都能影響人的心理,使人產生焦慮、憂愁、煩惱,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人的情感、意志、性格與人際關系,形成不良的心理。另一方面,心里的不健康狀態,如,長期的過度焦慮、憂愁、煩惱、抑郁等不良情緒,又會導致生理上的異常和病態,如,高血壓、偏頭痛、胃痛等,有時兩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不言而喻,注意心理衛生,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有非常大的意義,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也有利于學生優良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調整人的心理活動和社會行為,使之對社會能良好的適應,從而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人格的核心正是人生觀和信仰,可以說,健康的心理是優良思想品德的基礎。一個人只有心理健康才會品德高尚,從而成為“五講四美”的人。試想,一個心理變態的人,又怎么會具有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呢?我國的一項研究還指出,心理健康問題所造成的學生在情緒、性格和人際關系上的缺陷,直接影響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品德、個性的發展,隨著他們年齡的增大,有的人變得情緒憂郁、性格孤僻、粗暴、行為野蠻,他們中的少數人還可能不守己、不守法。
開展心理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我們知道,穩定而快樂的情緒、健康的性格、良好的人際關系都是心理健康的表現,而他們又是提高智力活動的因素,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條件。反之,則會壓抑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阻礙智力的發展。
三、普及心理健康常識,建立全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
由于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性學科,傳統的觀念在許多人心中仍然根深蒂固,要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還需要教師在學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轉變人們的教育觀念。學習生活的每一時、每一事都會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心理教育必須貫徹、滲透到學校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因此,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員意識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教師和管理者都要掌握一些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常識和技能,都要參與這項工作,共同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同時,也應有專職人員進行指導。當然,開展心理咨詢和建立檔案等也都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開展心理咨詢能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再根據心理檔案及現狀進行分析,把一些不良現象消滅于萌芽中。
家長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力量。學生的許多問題與家庭有密切的關系,只有爭取家長的合作,才能解決學生的問題。因此,需要開展家長學校,向家長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家長改變不正確的觀念和不良的行為方式,與家長一起分析學生問題,對家長提出有關建議。
相信教師只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開設心教課程,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并且能及時發現、咨詢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并使之圓滿解決,我們的下一代將有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趙振華.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社工介入[D].華中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