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勤
摘要 介紹了當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大力推廣農機農藝技術融合,促進農作物秸稈利用的重要意義,提出了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措施,以為農作物秸稈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 F3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6-0295-01
當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問題嚴重,因此大力推廣農機農藝技術融合、促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勢在必行。農機農藝技術相互融合、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一直是各級政府工作中的一大難題。為了徹底解決秸稈隨意堆放和焚燒問題,找準農機農藝融合、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最現實途徑和有效解決辦法,以促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為突破口來尋求解決辦法。
1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存在的問題
1.1 重視程度不夠,發展不平衡
個別鄉鎮基層干部重視程度不夠,認識不到位,只注重人力投入,忽視機具發展,算不清人力投入的短暫效益和機械投入的長遠效益這筆賬,導致花錢多,辦不了實事;甚至有個別村、鎮出現“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有的基層干部群眾對農機農藝技術沒能掌握、對秸稈的潛在價值以及就地焚燒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習慣把主要精力放在“堵”上,忽視了農機農藝融合技術和機收還田主渠道和積極開展多元化高效利用這些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疏”的渠道。
1.2 宣傳力度不夠,氛圍不濃
農機農藝融合措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宣傳跟不上,農戶認識不到農機農藝融合、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發展的巨大經濟效益。部分農民沒有長期的效益觀念,受傳統耕作方式影響,還停留在焚燒秸稈省工、省力,有利出苗的認識水平。
1.3 作業質量差
作業質量差,導致農民對農機農藝融合、秸稈綜合利用持觀望態度。受地塊、機械性能、操作技能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塊作業質量不高;少數機手在利益驅動下,一味追求作業速度,造成了農機、農藝技術不能充分發揮、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質量差,挫傷了農民積極性。
1.4 社會化服務能力弱
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數量和機具數量少、規模小、運營不規范、嚴重降低農業機械作業效率。同時,鄉鎮農機站服務能力普遍較差,存在無人員、農機農藝技術水平低、沒有工作經費等問題,嚴重影響全鎮農藝技術、機械組織調動和作用的充分發揮。
2 大力推廣農機農藝技術融合、促進農作物秸稈利用的意義
一是農機農藝融合是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的機具應用技術和操作技術,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礎和基本手段,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是改良土壤結構、豐富土壤有機質的有效途徑。二是農機、農藝融合、秸稈綜合利用是實現農產品優質、高產、高效、低耗的途徑,是農業生產發展的目標。三者相互依托、相互制約、互促共進、合作共贏。如何處理好這些關系,使之相互適應,緊密結合,成為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的關鍵。三是加快推廣農機、農藝融合可以促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進程,減輕勞動強度、減少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生態效益,極大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而且農業科研成果和新技術要實現大面積、大范圍的推廣應用,離不開機械化手段,更離不開富含腐殖質的土壤。解決農機、農藝融合,促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問題是大勢所迫,勢在必行。
3 多措并舉,強力推進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
3.1 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加快確立以農機、農藝融合技術和普及秸稈粉碎綜合利用為主的總體工作思路。進一步提高認識,堅持疏堵并舉,標本兼治,逐步實現農機農藝互相融合和農作物秸稈利用工作的3個轉變,即由堵向疏堵并重轉變,由以行政推動為主向市場調節為主轉變,由傳統農藝技術和農作物綜合利用方式向農機、農藝融合和多元化高效化利用方式轉變。
3.2 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發展的長效機制
各級地方政府要把機械購置投入納入財政預算,保障農民新增必要急需機具的補貼扶持資金,建立農機化發展的長效機制;要積極爭取利用市級以上資金,推動全區農機化科學、快速發展;鄉鎮的投入資金要重點由防火獎補和農機作業補貼向大型農機具購置及農機、農藝融合,秸稈高效化利用傾斜。
3.3 加大宣傳力度,調動農民積極性
一是加大農機農藝融合、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技術應用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農藝技術和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好處的認識;二是加強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措施的宣傳,提高農民應用保護性耕作小麥免耕播種機一次完成播種行間旋耕、施肥、播種、覆土、鎮壓機械化技術和機械深耕-細耙或深旋耕2遍技術,解決秸稈量過大問題。
3.4 大力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
農機專業合作社是新形勢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力軍;要在資金、政策、金融貸款給予支持,要在運營上加強指導服務保障其健康快速發展壯大,從而提高其服務能力。在鄉鎮農機站建設上要提供現有人員參加各類進修學習的機會,要充實懂業務、會管理的農機專業技術人才,提高農機站的組織調動和社會化服務能力。
3.5 加快土地流轉步伐
隨著農機化發展,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和秸稈還田技術必須通過農機來實施。因此,要加快土地流轉速度,促進農機農藝融合,秸稈綜合利用來提高機具的地區適應性,構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機農藝融合、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體系和工作規范。
4 參考文獻
[1] 任仲杰,顧孟迪.我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與循環經濟[J].安徽農業科學,2005(11):2105-2106.
[2] 李偉,藺樹生.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創新技術[J].農業工程學報,2000(1):14-17.
[3] 石磊,趙由才,柴曉利.我國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技術進展[J].中國沼氣,2005(2):11-14.
[4] 吳樹棟.我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狀[J].人造板通訊,2005(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