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祥
摘要 介紹了太湖縣畜牧業發展現狀,總結了該縣畜牧業發展取得的成效,指出了畜牧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太湖縣畜牧業的思路和措施,以期為當地畜牧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畜牧業;問題;措施;安徽太湖
中圖分類號 X7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6-0323-01
畜牧業是太湖縣支柱產業,特別是近些年,畜牧業持續跨越式發展,成為該縣農業農村經濟的突出亮點。截至2015年底,全縣存欄生豬27.5萬頭,其中能繁母豬1.7萬頭;存欄家禽430萬只,其中肉雞380萬只;存欄牛2.36萬頭;存欄羊3.2萬只。全年累計出欄生豬62萬頭;出欄家禽2 130萬只,其中肉雞1 920萬只;出欄牛1.75萬頭;出欄羊2.27萬只;禽蛋產量4 750 t。全年肉類總產量74 543 t,畜牧業總產值16.9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半壁江山”,居安慶所轄各縣(市)之首,為全縣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做出了貢獻。
1 太湖縣畜牧業發展現狀
1.1 生豬肉雞產業穩步發展
“十二五”以來太湖縣生豬和肉雞產業一直保持穩步發展的良好態勢。一是肉雞產業。全縣肉雞年出欄1萬羽以上的規模養殖戶(企業)達到290個,其中年出欄數50萬羽以上的2個。縣內目前共有7家肉雞產業化企業,其中安慶市立華牧業有限公司是太湖縣招商引資企業,安徽興牧畜禽有限公司是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二是生豬產業。2011—2014年連續被評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年出欄50頭以上規模戶達到1 359戶,規模養殖比重達到56.55%以上,養殖水平和標準化程度得到顯著提高。
1.2 牛羊產業快速發展
近年來,國家以及省、市級政府都出臺了扶持牛羊產業發展的政策,而牛羊肉的市場需求量也逐年上升。太湖縣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牛羊產業,以太湖縣久鴻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太湖沙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大型牛羊規模養殖企業發展迅速,帶動了整個產業的發展,大量的中小型牛羊養殖戶也在不斷投產,為整個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競爭力。
1.3 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步伐加快
太湖縣慶豐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省級種公豬站建成,規模更大、設施更全、供精能力更強;安徽省花亭湖綠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擴建了安慶六白豬保種場和擴繁場,達到存欄良種安慶六白豬種豬800頭的規模;安徽興牧畜禽有限公司改擴建種雞場達到存欄10萬套,月孵化能力200萬羽規模;太湖縣來興湖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新建了年出欄萬頭仔豬的良種擴繁場;太湖縣久鴻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被評為省級大別山黃牛保種場;太湖沙湖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新建了年出欄5 000頭的良種湖羊擴繁場;安徽綠保源養殖有限公司正在新建年出欄3萬頭規模的良種擴繁場。
1.4 標準化養殖發展迅速
“十二五”期間,尤其是2013年以來在安慶市立華牧業有限公司發展帶動下,太湖縣新建了一大批標準化肉雞養殖場,有力提升了該縣畜禽標準化養殖水平,起到了良好的帶頭示范作用,有力推動該縣養殖業特別是肉雞產業從傳統養殖向規模化、標準化養殖轉變。
1.5 產業化龍頭企業快速發展
強力推進畜牧產業化生產的發展,大力培植畜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十二五”期間省級龍頭企業增加至4家,即安徽興牧畜禽有限公司、安徽省多滴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安徽省花亭湖綠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太湖縣來興湖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發展太湖縣幫林禽業有限責任公司等13個市級龍頭企業;發展太湖縣南陽河小黃牛專業合作社等縣級龍頭企業12家。
2 太湖縣畜牧業發展的成功經驗
太湖縣畜牧業之所以能夠在整個皖西南地區一枝獨秀,并且在安徽省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主要得益于以下2點。
2.1 歷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
數次機構改革,太湖縣都保持了縣鄉畜牧獸醫機構的穩定、始終維持“三權”在縣的管理體制,確保了一直有專人負責該項目。
2.2 畜牧獸醫系統人員帶頭領辦創辦畜牧企業的良好傳統
畜牧獸醫局局長查湖生親自主管獸藥飼料經營和推廣,原畜牧局副局長宋海林帶領6名畜牧獸醫技術干部創辦肉雞龍頭企業——興牧公司,現任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劉刻創辦商品豬龍頭企業——牧之豐公司,畜牧獸醫決策與技術人員帶頭領辦畜牧企業的格局和現實,使得畜牧獸醫局領導層能夠洞察畜牧業的發展趨勢、產銷現狀、供求變化等市場信息,從而確保了工作的前瞻性、有效性和針對性。另外,全縣有近百名畜牧獸醫自己從事規模養殖,這樣一方面促使畜牧獸醫換位思考,更好地優質服務[1];另一方面更加有效增強了示范和帶動作用。
3 存在的突出問題
3.1 產業化水平不高,點多面廣,規模小
當前畜牧業的發展分散、規模小,尚未形成規模效應,經濟效益不高。畜牧業產業鏈條短、精深加工少、產品附加值低,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系不緊密,沒有形成 “企業+基地+農戶”的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競爭力不強,制約了畜牧業的快速發展[2]。
3.2 組織化程度低,畜牧養殖專業合作機制不健全
畜牧業養殖專業合作尚處于空白,還沒有形成比較系統、比較完善、比較規范的組織網絡,聯合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差。
3.3 畜牧業發展資金投入不足
政策性資金、信貸資金少,規模養殖的發展主要靠自有資金和社會閑散資金融資,資金鏈條易斷。很多農戶發展規模養殖的愿望非常迫切,一些養殖場、畜牧業企業也缺乏發展壯大的資金。
3.4 發展畜牧業的外部環境尚需進一步改善
領導重視程度不夠,縣級層面扶持政策不多。另外,受國家政策影響,土地資源短缺,限制了太湖縣畜牧業的進一步發展。
4 發展思路
4.1 抓結構調整,優化畜禽生產優勢區域布局
根據市場的需求,及時調整養殖品種和規模,加大畜產品加工力度,堅持引進外來優良品種與地方優質畜禽品種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快畜牧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升級。瞄準省內外市場,積極培育壯大肉雞、生豬等兩大優勢主導產業,帶動全縣畜牧業向區域化發展。總體布局:以畈區7個鄉鎮為主建設肉雞、優質商品豬生產基地[3-4];山區鄉鎮以生產本地黑豬、黃牛為主,結合特色養殖。
4.2 抓規模養殖,加快養殖小區建設
依據養殖地的實際情況對養殖地進行科學規劃,建立生態友好、標準化程度高的養殖小區。采取政策扶持、資金投入、美化環境等措施,促進養殖小區的健康發展。
4.3 抓龍頭企業建設,提升畜牧業產業化水平
將發展壯大龍頭企業作為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措施,通過龍頭企業促進畜牧產品的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龍頭企業的發展要注意以下2點:一是特色。要走差異化發展道路,不斷豐富產品品種,提升產品品質,著重安全、綠色、生態要素,盡量避免“大路貨”,同時要保護和發揚好太湖傳統品牌,打造新品牌,創新市場營銷形式和手段,搶占中高端消費市場。二是組織模式。要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成立聯合體,將“小帆船”組成大艦隊,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
5 政策措施
5.1 加強對畜牧工作的組織領導
縣委、縣政府要把做大做強畜牧業板塊經濟做為發展方向和目標,統一思想、更新觀念、擴寬思路,以創新的姿態,盡快建立一套有利于畜牧業發展的新政、新規。要將大力發展畜牧業作為太湖縣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納入畜牧業“十三五”規劃,并將其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畜牧業發展領導小組,增強協調能力。發改委、財政、農委、畜牧獸醫局、土地、金融等部門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職,圍繞發展搞好服務,共同促進太湖縣畜牧業板塊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5.2 加大畜牧業的財政扶持
加大財政對畜牧業發展的扶持,確保每年列支不少于500萬元的專項經費,對畜牧龍頭企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畜牧品種改良等工作加大資金扶持力度。
5.3 加大畜牧業的金融支持
充分發揮金融行業在畜牧業發展中的作用,信貸支持畜牧業發展的力度要不斷加大。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進入畜牧行業,引導、鼓勵和支持保險公司大力開發畜牧業保險市場,增強畜牧業抵御市場風險、疫病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要正視資本的巨大力量,盡量引進風投資本,加快上市步伐,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5]。
5.4 優化發展環境
在政策扶持上,將本土企業與外資企業同等對待,繼續出臺措施,鼓勵、支持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創辦領辦畜牧企業,通過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增強輻射、宣傳、示范、帶頭作用。
6 參考文獻
[1] 呂曉英,呂勝利.甘南州草地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J].草業科學,2002(7):1-4.
[2] 周元軍.我國生態畜牧業的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5(4):725-726.
[3] 呂曉英,呂勝利.甘南州草地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J].草業科學,2002(7):1-4.
[4] 林祥金.21世紀中國畜牧業經濟發展戰略探討[J].中國農村經濟,2000(2):7-12.
[5] 張耀生,趙新全,周興民.青海省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戰略與對策[J].自然資源學報,2000(4):328-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