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霄
摘要 浙江省區市一級標準農田管理工作包括補建標準農田項目質量評價與認定、標準農田占補(置換)管理、補劃的標準農田質量提升方案確認和驗收等方面內容。自浙江省農業廳、國土資源廳在2014年將相關權力下放以來,衢州市將標準農田的規范管理與機制創新有機結合,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模式。該文介紹浙江省衢州市標準農田管理工作的方法與措施,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 標準農田;管理;措施;問題;建議;浙江衢州
中圖分類號 S159;F323.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6-0344-02
根據《浙江省耕地質量管理辦法》和《浙江省農業廳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做好標準農田管理權限下放工作的通知》(浙農專發〔2014〕8號)精神,自標準農田管理工作下放以來,衢州市按照相關要求,在補建標準農田項目質量評價與認定、補劃標準農田質量提升方案評審與項目驗收、標準農田占補(置換)審批方面,市農業、國土資源2個部門進一步加強了溝通合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機制。
1 工作方法與措施
1.1 補建標準農田認定
1.1.1 成立專家庫。通過個人申報、單位推薦、擇優選擇的方法從市農業、國土資源、水利、環境保護、縣級農業部門中選出相關專家設立衢州市耕地質量評定專家庫,專家庫共設專家33名。
1.1.2 嚴格質量評定制度。補建標準農田質量評定由項目縣國土資源局、農業局向市農業局提出申請。申請材料受理后由各項目縣土肥站站長擔任評定組組長,市、縣2級土肥專業人員為評定組員開展項目區的質量評定工作。評定工作按照《浙江省地力調查與分等定級技術規范》要求,開展現場勘查、取樣檢測、數據分析。為防止樣品采集過程中的主觀性,所有樣點事先在竣工圖上布設完成,工作人員到達現場后根據樣點分布圖進行采樣。樣品檢測委托具有相應檢測資質的機構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衢州市土肥站根據現場勘查與樣品檢測報告,將數據錄入“浙江省地力調查與分等定級系統”進行數據分析并導出相應等級。質量評定報告編制完成后由衢州市農業局牽頭從耕地質量評定專家庫中抽取專家對質量評定結果進行專家會審,市農業局根據專家意見最終對評定報告修改完善[1]。
1.1.3 標準農田項目認定。由市國土、農業部門聯合對耕地地力等級達到二等以上的標準農田進行綜合驗收。驗收合格后將新建的標準農田納入標準農田儲備庫[2]。
1.2 標準農田占補、置換審批
在標準農田占補(置換)方面,嚴格規范審批流程。先由縣級農業、國土部門向市級農業、國土部門提出申請,再由縣級相關人員進行實地踏勘,縣級農業部門簽署“兩區一工程”審查表,對于涉及已(在)實施的糧食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的上報農業廳批準,進行相關的核減與補建,在置換方案審批上如涉及已(在)建的千萬畝標準農田提升區的,補入地塊一律要求一等田占補。申請材料受理后,先由市級農業部門業務人員進行初審后報科室領導審查,最后報分管領導簽署審批意見[3]。
1.3 標準農田質量提升方案評審
提升方案由項目縣人民政府向市農業局提出,主要包括地力提升方案、基礎設施提升方案兩大內容。衢州市農業局根據方案事先對提升區開展實地勘察,對于立地條件較差不具備提升條件或實地已經種植苗木、水塘或有臨時建筑的相關面積予以剔除,并要求方案編制單位提供項目區域最終的矢量數據,以便后期的管理。衢州市農業局組織農業、財政、水利等專家對方案進行評審,項目縣根據專家意見對方案進行修改完善后由衢州市農業局下達同意提升的批復。
1.4 補劃標準農田質量提升項目驗收
1.4.1 出臺驗收辦法。為了進一步加強補劃標準農田提升項目的管理,規范補劃標準農田質量提升項目驗收認定,全面檢查、評價質量提升成效,由市保護耕地和造地改田領導小組出臺《衢州市補劃標準農田質量提升項目驗收辦法(試行)》。驗收辦法引入聯合驗收制度,由市級農業部門牽頭組織同級財政、國土、水利部門專家成立驗收組,對項目的資金使用情況、建設任務完成情況、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情況、物資采購與發放、管理制度、項目建后管護等進行全方位的驗收。
1.4.2 引入審計制度。在補劃標準農田質量提升項目資金管理方面引入審計制度。根據項目的提升方案開展審計工作,主要檢查各級財政資金到位情況、項目資金撥付與使用情況、財務制度執行情況,審計報告作為項目驗收的依據[4]。
1.5 檔案管理與備案
標準農田質量建設與管理方面的所有申請材料、驗收資料由專門人員負責管理,項目所涉及的地塊備份電子檔案、照片等數據。補建標準農田認定與標準農田占補(置換)審批每月由市農業局向農業廳報備1次,補劃標準農田質量提升方案評審與驗收5個工作日內向農業廳報備。
2 主要工作成效
自標準農田管理工作權限下放以來,衢州市共認定新建標準農田項目9個,面積共計93.656 8 hm2,其中一等田面積4.405 3 hm2,二等田面積89.251 5 hm2。評審通過7批次17個標準農田質量提升方案,累計提升面積1 132.59 hm2,總投資9 195.14萬元。驗收通過2個補劃標準農田質量提升項目,驗收面積23.790 3 hm2。審批標準農田占補(置換)項目41個批次,共涉及標準農田237.099 6 hm2。其中,占補項目9個批次,置換項目32個,占補項目均為省重大水利、交通項目,主要為九景衢鐵路與46省道建設項目。所有項目涉及已(在)建的糧食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千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區都按照規定進行補劃,確保了耕地數量、質量雙平衡。
3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是在補劃標準農田質量提升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個別地方政府財政資金未能及時到位,導致項目實施未能按方案預期進行,部分補劃項目未能按期提交驗收申請。下一步,市農業、國土2個部門將對全市所有在實施的補劃項目開展一次全方位的督察,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給相關部門,確保項目順利推進。二是在標準農田占補(置換)審批工作方面,因農業、國土2個部門的數據庫未能同步,在標準農田管理的內網平臺上新納入的儲備標準農田與新實施或新驗收通過的千萬畝提升區塊等數據不能及時更新,有可能會對市一級的占補(置換)審核帶來不便。
4 參考文獻
[1] 程街亮,單英杰,倪治華,等.浙江省標準農田質量建設和管理現狀及對策[J].浙江農業科學,2011(6):1209-1211.
[2] 李建,豐黃斌民,梁國新,等.現代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開[J].熱帶農業工程,2015(1):38-42.
[3] 丁菡.浙江省標準農田管理經驗與展望[J].浙江國土資源,2013(6):29-32.
[4] 燕超凡,塔金璐,高思培.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及后期管理分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5(3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