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天人合一”的理念,一直是風水與環境設計共同關注的話題。人類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需要設計師堅持發揚風水學的環保觀念,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本文介紹了風水學的起源及國內外發展狀況,探討了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在室內空間中的互動研究,最后提出了詩意空間的設計手法,旨在研究風水的合理成份形成詩意空間設計方法,運用于設計實踐營造人在空間中的情感舒適度,達到生理與心理上的享受。
關鍵詞:風水學;室內設計;天人合一
1 風水學的淵源
中國古人把風水稱為“堪輿”,也叫“地理”。其中,勘指觀察天,輿指勘測地,風指空氣空間,水指水文水質,地指地形地質,理指研究分析理論。最早提及風水一詞是《葬書》,“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不止,故謂之風水。”風水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這樣定義:“指住宅基地、墳地等的地理形勢,如地脈,山水的方向等。”這樣的定義比較片面狹隘。
2 國內外風水學的發展狀況
2.1 國外風水學的發展狀況
仰觀西方對于風水的研究,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西方侵略中國時產生的初步認識。這一階段他們對風水毫無贊美之言,因為與西方當時所倡導的科學相違背。第二個時期是西方對于社會主義“新中國”抱抵觸態度,但還是有不少學者開始潛心鉆研。其中,李約瑟對中國的風水研究功不可沒,為后來的風水研究做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第三個時期是20世紀60年代末至今。全球性生態環境危機的爆發致使西方的社會學者開始尋找新的出路,這時候中國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觀念吸引了西方學者的大量關注。“風水熱潮”開始在西方盛行,風水學院及風水課程等體系相繼在學校的哲學領域、建筑領域試運行。
2.2 國內風水學的發展狀況
自“五四”運動以來,國內深受西學東漸的影響,否定中國傳統文化,認為國外的才是真理。至20世紀90年代初,“風水學術的一次大爆炸”經建筑學領域專家王其亨教授發起,使得很多學者對中國傳統文化風水學開始深入探究,并引發思考——傳統的風水在我國住宅選址、規劃中幾乎有著無所不在的意義。至此,風水學說如柳暗花明般的在建筑學領域如雨后春筍般快速成長起來。據說,著名風水大師沈竹甸進行反復測勘后才確定國父孫中山的中山陵地。現代社會研究指出,風水所具有的環保思想和較強的科學體系,可以為現代建筑設計開辟一條生態、和諧、可持續發展觀的新道路。
3 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
3.1 陰陽學說的運用
世間萬物皆可分為正反兩面,即陰與陽。陰陽學說的精髓即“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理論關注的和諧與否是整個風水學的核心所在,風水好說明陰陽和諧,反之就是風水有問題。室內設計中追求的空間造型、照明設計、顏色對比等陰陽和諧論無不體現著“以人為本”的基本內涵。
室內設計中,人為的平衡陰陽環境的例子比比皆是。白天由于強烈太陽光的照耀,設計師會用遮陽板、百葉窗或一些濾色玻璃等對其把控。而為了平衡這種陰陽環境,在室外完全“陰盛”的情況下,可利用各種燈具輔助照明,對室內空間進行一種光環境的彌補。
3.2 五行學說的運用
五行學說是將古代哲學理論中以金、水、木、火、土五類特性及其相生相克原理,用來認識、解釋自然的系統結構和方法論,運用到建筑學、中醫學、環境學、心理學等理論,用以解釋建筑的合理度、人體內臟之間的相互關系、臟腑組織器官的屬性、運動變化以及人體與自然環境的微妙關系。
(1)五行學說在界面裝飾中的運用。界面裝飾,就是為了增強空間的視覺效果,而對不同界面的外表進行設計,這些外表設計內容可用圖案和圖形來概括。而圖案與圖形是由基本的幾何圖形構成,并用五行元素來表示它們的屬性。金形表示圓、橢圓及半圓形,有和諧穩定感和較強的統一性;水形表示曲形、波浪形及S形,有游動不已、靈活多變的感覺;木形表示長方形和線形,有偉岸和崇高之感;火形表示三角形、扇形及不規則多邊形,有尖銳、刺激之感;土形表示正方形和正多邊形,有一種完整、踏實、肯定之感。
(2)五行學說在空間色彩中的運用。室內設計中,將室內色彩按面積大體可歸為三類:背景色(75%)、主體色(20%)、點綴色(5%)。五行的理念可以運用闡述各種色彩設計。金表示白色及白色系,代表人群是17~35歲的青年期;水表示黑色及藍色系的冷色系,代表人群是0~6歲的嬰幼兒時期;木表示青色及綠色系,代表人群是35~65歲的中年期;火表示紅色及紅色系的暖色系,代表人群是7~16歲的童年及青春期;土表示黃色及黃色系,代表人群是65歲以上的老年期。
(3)五行學說在空間材質選配上的運用。在現代室內設計中,材料的質感和紋理已經成為傳遞空間情感和特色主題的重要方式。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屬性,因此,如何彰顯美感是設計師一直探討的話題。金代表金屬系列,特性是反光、冷峻及簡潔現代;水代表玻璃、紡織品系列,特性是平滑、柔軟及通透開敞;木代表木材系列,特性是溫潤、通透及柔和溫暖;火代表塑料及化學合成材料,特性是粗糙、啞光及內斂含蓄;土代表石材及陶瓷系列,特性是堅硬、封閉及粗獷樸實。
4 風水與詩意空間的設計方法
4.1 詩意人生觀
解析古人對風水的理解與認可,不難發現中華民族詩意的人生觀與環境觀。流傳芳古的不計其數佳作背后蘊含的詩意表達手法,讓后人養成了用“詩眼”角度看世界的胸懷和中華民族詩意的文化情調。
4.2 詩意空間的設計手法
光、風、水等自然元素在空間的巧妙融合是詩意空間常見的處理手法,帶給人一種精神上的愉悅。設計詩意空間時,要充分考慮人與自然要素是否和諧。
(1)光。在詩意空間的設計中,光的作用無比重要。在設計師人為的發揮下,居者往往能在植物的遮擋與掩映而形成斑駁陸離、若隱若現的光影效果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2)色彩與材質。風水樸素審美觀的追求是自然、和諧、素雅的統一色調。白、米和棕等淡雅色調普遍受人喜愛。室內中傳達詩意空間之美一般都是采用磚瓦、山石竹木藤麻等自然材質,散發的淡淡色香令人陶醉其中。
(3)風。因空氣流動產生的風,是意境表達的重要語言。人感知風一般通過聽覺的方式實現,風因震動發聲,也可借物發出不同聲律,來達到理想的效果。
(4)水。水的可塑性和流動性以及靈活多變的特征,對詩意空間的營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靜的畫、動的水相映成趣,才能展現空間靈動的妙趣。
(5)植物的配置。植物配置一直在潛移默化地渲染空間的詩意氛圍。植物通過隱喻、比擬等借物言志的藝術手法,體現人追求的人生真諦。詩意空間的植物配置遵循“以少勝多”原則,猶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5 結論
從現代科學理論來看,風水是迷信和科學并存的結晶,是一門涵蓋了天文、地理、生物、環境心理、美學、哲學等的綜合性學科。所以,我們應該站在辯證的角度吸取其中的合理成分來指導人們的生活。本文主要對風水的合理成分進行研究,通過對陰陽、五行學說及詩意空間設計手法的講解,目的是讓傳統風水理論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更好地服務并應用于設計實踐,使室內設計走上一條環保、健康、創新之路。
參考文獻:
[1] 劉桂良.風水學在室內設計中的表現[J].現代裝飾理論,2016.
[2] 陳永泉.風水學在室內客廳和臥室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裝飾理論,2015.
[3] 牛優雅.論風水與人居環境藝術[J].藝術審美,2014.
[4] 海繼平.室內空間布局的風水理念[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2011(6).
作者簡介:吳正群,女,湖南岳陽人,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